A-A+

提倡折腾自己,不要折腾别人,严禁折腾大家

2025-02-13 文摘 评论 阅读

提倡折腾自己,不要折腾别人,严禁折腾大家

  当然,在这里我并没有严格定义“折腾”这个词语,因此我的结论当然也是不严格的。所以,首先要声明,本帖子中“折腾”这个词语和胡总讲话的“折腾”意思是有区别的,特请版主明鉴。当然,为了显得自己有道理,我这里也不妨模糊一点,就采用字典里面通常对“折腾”的解释,那就是“反复做”某事情的意思。至于词语的隐含意义,老僧这里不去阐述。

  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帖子,题目已经忘了,但意思还记得。当时看到“活动”这个词生出了一些感慨,于是就写成了一篇短文。大概意思是:“活”的标志是“动”,不“动”了基本上也就是没“活”了。写那篇文章的起因是因为看到一个小孩在玩一只小虫,我问他:虫子还“活着”吗?小孩回答我:还在“动”呢。他用“动”回答了我关于“活着”的问题,初时不以为意,细细一想才觉得小孩的答案颇带禅机,生命“活着”的基本标志不正是“动”吗?只要是具有生命的东西,就一定会两种基本活动:一是完善自己去适应环境;二是改造环境去满足自己。无论是适应环境或者是改造环境,都需要通过“活动”才能对自身或者环境产生客观上的影响。物质的世界,只能通过物质的作用,才能最终完成物质的改变。对物质的作用,其实就是对物质做功,就是主体的“活动”,或者说就是广义的劳动。生命在于运动,其实“运动”也是“活动”的一种,而我们的生活大多数时候是在重复的“活动”,每天都相似,但每天又都有不同,一天天的“小不同”日积月累就变成了某一天的一个“大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从量变达到了质变。而每一次“大不同”之后,我们又陷入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其实说日复一日是不准确的,今天和昨天并不完全相同,起码今天就比昨天更老点,或者说生活的经验更丰富了一点。所以今天和昨天只是相似,因此说“日似一日”应该更准确。人的一生,“大不同”的时间点并不多,每一次“大不同”往往都是某种身份的确立,而这种身份的确立是通过长时间演变而来的,比如结婚那一天的“大不同”就是妻子或者丈夫身份的确立,不过结婚是长期恋爱的质变点(包办婚姻除外),一对恋人每天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之后,最终促成了两个人决心一起生活从而结婚;再比如,孩子出生的那一天的“大不同”,实际上是一个男人或女人确立父亲或者母亲身份的日子,那当然是十月怀胎的结果,也是长时间“重复”出来的。所以,如果说“反复做”某件事就是“折腾”的话,那么生活其实就是一场折腾,纂改一句名言就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当然,我这里是指“折腾自己”。

  其实体育锻炼就是一种自我折腾,是我们自己决定折腾自己的身体,每天跑步、跳跃、举哑铃、拉单杠.......,这些活动既要消耗能量又要占用时间,反反复复的折腾我们的身体。为什么我们愿意这么做?那是因为我们这样折腾自己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我们的意志更坚强,让我们拥有更强的能力去适应这个世界,去改造这个世界。记得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有一句台词,“人不能过得太舒服,太舒服就会出问题。”,不让自己过得太舒服,其实就是要经常“折腾”自己。所谓的“太舒服”,其实就是对当下的环境适应度高、依赖度高,一旦环境发生改变,对环境依赖度高的人终归“会出问题”的。所以,不断的给自己“不舒服”、“不痛快”,其实就是不断的“折腾”自己,用“我们”和尚的话来说,就是“修行”,而“修行”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提高,让自己突破。当然,折腾不能过度,就象锻炼不能超过自己身体极限一样。对于垂暮的老人或者病重的病人,最好还是不要折腾,因为他们的身体系统已经濒于崩溃,过度的活动会加速他们身体器官的衰退。因此,医生对老人或者病重之人的建议往往是静养,而不是加强锻炼。

  对于单个的人来说需要经常折腾自己,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对于一个组织或者团队也一样,也必须经常搞一些集体活动,以此来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联系,统一组织成员的认识,将组织中的“癌细胞成员”剔除,或者纯粹就是为了排除组织中的“代谢产物”。所以,经常“运动”对于团队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怎样才能组织一次“体育锻炼”呢?

  对于个人的体育锻炼来说,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由大脑细胞下达“锻炼”的指令,通过“神经细胞”传递到“肌肉组织”,然后“肌肉组织”开始运动,在“肌肉组织”的带动下,心脏、呼吸系统开始参与到“锻炼”活动中去,然后消化系统也参与其中,最后是代谢系统排除代谢产物。在整个“锻炼”过程中,“脂肪组织”都在干一件事情——不断的分解酸性物质,并利用“肌肉组织”旁边的神经纤维向大脑传递“酸疼信号”,哄骗、胁迫“大脑细胞”做出“放弃锻炼”的决定。如果大脑组织意志不坚强,就一定会被“脂肪细胞”击败,最终懈怠下来躺在床上放任脂肪的生长,最终长成一个大胖子浑身是病,然后带着一身肥肉被某种疾病折腾死去。

  一个团队的“大脑细胞”当然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结构;而“神经组织”是这个团队的宣传机构;“肌肉组织”是团队的基础成员,是任务的执行机构;“代谢系统”相当于是团队的纪律部门;而脂肪组织,往往就是一个组织的“赘肉”,缘起于“贪”念,占据了过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成了组织健康的“累赘”。一般来说,我们锻炼的目的就是为了清除这些“赘肉”组织,但赘肉组织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释放让大脑感觉“疼痛”的物质逼迫“脑细胞”放弃“运动”的念头。一个组织,要想完成某项运动,领导机构的坚定意志是前提,一旦决心定了,调动宣传结构,传达组织领导的指令,充分发动“肌肉组织”——普通成员的参与是运动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然后就是领导结构要能抵挡住赘肉组织的“疼痛攻势”,不然也会功亏一篑。几年前的“保先教育”其实就是党组织的一次“健身运动”,虽然持续了三年,但健身效果似乎不是很好,组织的赘肉似乎并没有减少。当然,如果组织已经得了大病,不宜折腾,那也是医生无奈的选择。

  如果“反复做”的“健身运动”也算成是折腾,那也只能算是对组织自身的折腾,是有益于组织自身健康发展的。所以,我在这里仍然强烈建议,如果党组织还挺得住,请继续加大党的“保先教育”,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应该再“保保先”了。一个组织不讳疾忌医,知道良药苦口,能够接受外界的正确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反应,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

  其实,如果是“折腾”自己,用另外一个词语表达似乎更合适,那就是“奋斗”。于是,我上面罗嗦的话其实大都变成了废话,用主席三句话就概括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只有庸俗的人,才会将这种奋斗精神向好勇斗狠方向解释。没办法,麻雀太小,鲲鹏太高,怎么能强求它们具有同样的视野。

  折腾自己是积极的,折腾别人就不可取了。当然,没有完全长大的小孩还是需要父母老师折腾的,因为他们还不具有完整的世界观,也没有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一因此,老师严格的教育孩子,是他们的责任,也是道义所在。古人不是说“教不严,师之惰”吗?可见严格的“折腾”孩子们是老师的权力和义务,老师让学生们一遍又一遍的读,一篇又一篇的背,在孩子眼里就是对他们的折腾。但这种折腾应该是法律和道德都允许的,甚至是鼓励的。毕竟小孩是世界的未来,他们承担着传承和开拓的任务。

  但是,对于一个和你自己一样平等的主体,那你就没有资格折腾他了,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命历程,那怕是犯错误,也是他自己的权力。因为你不能剥夺别人从挫折中爬起来那种体会,所以,即使是你很关心很爱护的人,你也不应该去代替他生活。他的生活只能由他自己去“折腾”,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替代他,如果你替某人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其实就是在谋杀他的生命。所以,不折腾别人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因为你自己就是别人眼中的别人。折腾别人已经不对了,如果折腾很多人,那就更是应该严格制止。但谁才能折腾大家呢?只有那些掌握着公共资源的人才有机会有能力去折腾大家。因为他们手里的资源,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很多人的利益,如果他们折腾,就是连带着大家一起被折腾。这其实是对公众的犯罪,所以应该严格禁止。也许,胡总说的“不折腾”就是对这些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官员们讲的。

  总的来说,我宁愿折腾自己,拒绝被别人折腾,也不去折腾别人。当然,我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折腾其他人了。


标签:折腾   组织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