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语的几点评说
1.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是以夷变更确切的说是以英国美国的“洋味”变中华民族的心理。
2.中国当前的大学生是不注重本专业学习,特别是占大学总数大部分的普通高校学生,更是唯外语马首是瞻。英语学习的时间已与专业课平分秋色,或更多。大学4年培养出来的我们的时代骄子,很多人成为具有英美初中口语水平的没有专业的大龄青年,其研发能力可以想像。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就业就影响是“民工就业”,只不过多了几个外语证。
3.中国盲目全民学外语热潮的结果是:①要么中华民族心理上的总崩溃。②要么是产生新一轮的“文化掘根革命”。③要么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智力与财力的浪费。这是最轻的。
注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大、中、小学生,不知道中国,只晓得外语,不知道本专业,只重视英文,而且愈是知识精英的选拔就愈把外语定为唯一的标准,考研、考博更是如此。英语愈来愈难,专业课愈来愈简单,减负嘛!这是我们自己取消自己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权力.但是还浑然不知.现在学国语汉字的少了,如果说到高中以前还学,那么大学以后除中文系外谁还学呢?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全社会在扬起专制的鞭子趋赶着人们少说汉语,归到英语的帐下。英语在人们的眼里愈来愈美,汉语就会愈来愈丑。 汉族文化也会逐渐弯下腰臣服于西方。盲目的,全民的外语学习是我们自己帮我们的对手的忙。它是奴役我们民族的一条绝好的工具。我们自己如不反思,就有可能是笑着走向充当奴隶的“康庄大道”。现在已经有人让我们学习印度了,学习那个英语都比本国话流行的国度了。这个并没有中国发达但是有二百年殖民地“光荣历史”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我们的榜样了,因为它会英语。看来我国也要认同殖民地生活了。当我们是否进步的标准是是否外语过关时,我们就走到了民族心理崩溃的边缘了。
注②:外语的学习使学生们只知外语不知其它。考研 考博,是精英的选拔,专业课学的不看,外语是有一票否决权的。现在外语水平的难度有渐难之势,则其专业就有走向更简单的趋势。于是现在出现外语系学生几乎可以改成任何一种专业。其日后的研发能力可以想见。当我们只会几门外语而无深厚的专业基础时,则我们凭什么与人家对话呢。当我们被剥夺自由学习本民族文化和汉文献时,是否是一种对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自我掘根呢?离开了这一认同,我们只剩下四﹑六﹑八级外语。这算什么?是不是一场革命,一场革我们中华民族的命?
4.大学生就业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民工就业,研究生就业就是大学生就业。
现在的招工单位动辄就要这证那证,有一点须说明的是:外语一条就决定学生专业水平。外语证愈多可能,专业愈差,至少是相对自己应该达到的水平差.走到极致变成了民工。
5.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汉语真要成为“国故”了。
我不知道以后中国的基础研究是以汉文为基础还是以英文为基础,如果说短期内,某些人在高尖技术上以英语为主,那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几十年如一日,连农村学生一辈子都见不到外国人的人,(得有八到九亿吧)都以英语为基础材料,那只有让小学生起只学英文才能做到。那就是汉文化和汉语自裁.汉字与汉文化被剥夺了承载科学文化的功能,能用汉语说也不行。凡是先进的必须用英文,那么我们的汉字汉语不到国际舞台,就“寿终不寝”了,被我们自己抛弃变成国故。我想轩辕氏九泉之下会不瞑目的---呜呼.
6.办假证可能是另一种爱国主义的表现。反话正说
面对外语侵略者的“疯狂”攻击,做出反应的只是一些勇敢的办证,因为他们知道,给瘾君子们鸦片,海洛因是救不了他们的,不如给点赝品,如果这些人实在想吸的话,中国人人人要做干部要办证。老师要教学,科技人员要研究,他们没有时间去看泰坦尼克,没有时间去研究虚拟语气,背单词,没有能力每个人都成翻译家。于是办证者不畏斧钺,挺身而出在冒着自己五鼎之诛的危险给 我们的真正的中国人节约了时间,是个爱国者。在这个意义上未尝不是为国做点贡献
7.拿北京人上海上的外语标准衡量中国全部,是让所有人都能成为专家,这是荒唐的。
上述两地汇集了中国精英,这些人既有外语特长,在其专业也有建树,这是千里挑一呀!而那些专业极佳外语不好,或无时间搞外语的人,就永无出头之日。把精力用在外语,时间愈长浪费愈大,也是达不到效果的。
我们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我们是否在说,让全国人都像北京人有那么多的专家与科技人才呢?如果不行,则英语亦然。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