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美国前景--美国国有化是资产阶级对纳税人的盘剥
——美国国有化是资产阶级对纳税人的盘剥
2009-6-27
美国资产阶级寡头专制已经把这个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控制了,即便对大的金融机构国有化,也解决不了金融腐败、野蛮的问题。因为国家政客都是国际大资产阶级的幕僚,他们是一条船上的利益共同体。
IMF首席经济学家(2007-2008)西蒙•约翰逊《无声的政变》对美国的问题有所揭露:国有化并不是说永久国有。IMF建议说,实际上只是大规模复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运作过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行为方式,基本上就是一种政府主导的银行破产程序。允许政府清洗银行股东,取代失败的管理层,清理资产负债表,然后再把银行卖还给私人部门。这样做最大的优势是立即承认问题,从而在情况变得更糟糕之前解决问题。
政府需要详细检查资产负债表,确定哪些银行无法在严重衰退中存活下去。这些银行只应该有一种选择:写清楚你资产的真正价值,并在30天内提高私人资本,否则就由政府接管。政府应该承认现实,弄清楚强制破产的银行的有毒资产,把这些资产转交给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由它尝试看还能不能为纳税人抢救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正如1980年代存贷危机之后资产清理信托公司所做的那样)。剩下的银行,在净化并有能力安全放贷、因此获得其他放贷人和投资者信任之后,也可以卖掉。
清理超级银行的工作会很复杂。对纳税人来说也很昂贵;根据IMF的最新数字,清理银行体系的长期花费可能会高达1.5万亿美元(我们GDP的十分之一)。但是,只有决定性的政府行动可以治愈整个金融部门,包括将金融的腐朽大白于天下,让一些银行恢复到公众可以验证的健康水平。
这看上去像是一剂猛药。但事实上,它尽管必要却仍不足够。美国面临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寡头的专政权力问题,与眼前的借贷危机同样重要。在这个战线上,IMF的建议也很简单:打破寡头专政。
超大机构严重影响公共政策;今天,主要银行的权力大部分都来自于恐吓:“我太大了,不能垮掉”。国有化和重新私有化不会改变这一点;而替换把我们带入危机的银行经理层当然很公平合理,但最终也只是用一拨子权贵经理人取代另一拨子,改变的只是寡头们的名字而已。
文章最后说:
精英们仍然因循守旧地认为目前的经济消沉“不像大萧条那么糟糕”。这种看法并不对。事实上,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危局可能比大萧条更严重,因为这个世界现在如此盘根错节,因为银行部门现在如此之大。我们面临的是几乎所有国家同时陷入经济低迷,个人和公司的信心不断削弱,政府财政出现了大问题。如果我们的领袖认识到后果严重,我们还有希望看到政府对银行体系采取大动作,看到政府与旧精英的割裂。我们希望能早点看到这一天。
我们要说的是,资产阶级的政府,并不是无产阶级的政府,就是说,世界只有在具有无产阶级革命专政的纯洁、有力、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人执政时才能真正为“老百姓”服务,不是寻求金钱的自由,而是为地球—人类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利益“扶犁”。
美国现政权的金融机构“国有化”只是拿纳税人的财富填补硕鼠的亏空,然后再将百姓的信心交给硕鼠去偷吃。最终是硕鼠越来越大,百姓越来越贫、越来越无助。
中国的事只能由毛泽东那样真正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人执政,才有可能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人民才能信赖、拥戴、爱护“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还能有毛泽东那样的人走上历史舞台吗?
不要相信宣传机器;要看真正执政人的行事作为:真为人民服务,还是假为人民服务;是真共产党还是假共产党;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者,还是假的马克思主义者。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