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主席纪念堂瞻仰记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今天是毛主席诞辰纪念日,正巧有时间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
到了天安门广场,虽有阳光,但也挡不住严寒。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游客从各地纷至沓来,自动排好队,等待进入纪念堂瞻仰毛主席仪容。

我在队伍中听到各地的口音,天南海北的。队伍徐徐前行,快进安检处时,我摘下衣帽,回头一看,呀,队伍已排成了长龙。听说,纪念堂只要开放时,是天天如此的。

我想,个人崇拜的时期已过,伟人似乎早已被请下神坛,但每天络绎不绝的人流说明了什么?

值得伟人辞世以来对其大泼脏水极尽污蔑的精英阶层们深思。

  

队伍中有白发的老者,也有年轻人如我,还有稚气未脱的大学生。我身后走着几位高级干部模样的人,说着带有口音的普通话,仔细听,还是听懂了些。

他们在议论毛,还有题“毛主席纪念堂”五个大字的华国锋。华自然是政治家,但不是大政治家。中国这样的大国需要大政治家。邓是一流大政治家。毛是超一流大政治家。

毛逝世前把资历不深的华国锋推到政治前台,以毛的政治智慧,非我等常人所能猜度。

他是不希望在其身后天下大乱的,他临终时手指叶剑英已经说不出话,要交代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终于缓缓步入纪念堂。里面自然庄重肃穆,我好像听到人们的呼吸声。

水晶棺里的老人睡得很安详,身上覆盖着党旗。保留遗体是他生前一再反对的,他第一个主张火化并签字。达者不讳言死。他说死后要将其骨灰撒入长江喂鱼,因为他生前老吃它们,现在毛泽东来让你们吃,还债来了。他甚至也曾一直梦想回到家乡葬于祖坟去陪伴他那深深挚爱的母亲文七妹。

他无法实现。他很无奈。

但是,在他生前,世界霸主的总统跨过太平洋跑到他的书房与身穿睡衣的他握手。

但是,他留下了一个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的中国。

他留下了一个建国前铁钉造不出而70年代会造大飞机的中国。

留下了一个自信昂扬的中国。

留下了一个当时的官员还普遍清廉的中国。

留下了一个至今发挥威力的毛泽东思想。

今年的60周年国庆大典,毛泽东思想方阵的回归向国人和世界传递某种信息。

他是大诗人。他是大书法家。他是大军事家。他是大战略家。他是大哲学家。他是大政治家。

无论哪一个身份,足以让其名垂青史傲视古今。

而他全是。

他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

他亲手把毛岸英送去前线打仗。

他力排众议,不让运回牺牲儿子的遗体,他说,凭什么他要回来?那么多牺牲的战士都是长眠在战场上的。

他的后人没有高官,没有巨商,多是平民。

他没有存款和私人财产。

他的一百多万稿费被谣传成上亿。管家吴连登仍然健在,谣言不攻自破。

而这本属于其私人的财产其后人无权动用。

单从以上这几点,与其他人一比高下,不言自明。

他逝世时五十多个国家降下半旗。

  

伟人不是完人。

平民意识与精英意识在某些方面形成对立。他终生具有平民意识。他关注弱小,他定下为人民服务的立国之本。

他所重视的文化大革命本想很快就结束,但后来超出他的预料和控制。

难道他故意希望把自己一手艰难创建的新中国搞的天下大乱?这种简单思维可以休矣。

十年文革已成为历史。历史需要沉淀之后再去评论。沉淀多久?也许需要五百年。这就是所谓大历史观吧。

毛时代的“穷”成为一致的诟病,但好像都忘了一点,时代与历史是发展的。也要看到当时的历史状况。再过几十年,更加富强的中国是不是又要诟病当今?

毛时代是“折腾”一度成为“特别是”时期的“共识”。我则说,毛时代的“折腾”给官员戴了紧箍咒,让他们心中时刻装着人民。

现在是不“折腾”了,精英们已经把“人民”牢牢踩在脚下,新三座大山又高高竖起。

买不起房,上不起学堂,看不起病,娶不起媳妇,养不起孩子和老娘!

无法喘息,哪来“折腾”?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一个伟大而孤独的灵魂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和解读。抛却所有的恩怨与私念,把一切的所谓对错都置于历史的天平上考量,历史会给出答案。

无论如何,毛泽东这个名字,具有十足的中国气派,理应成为民族的象征。

可谩骂之声至今仍不绝于耳。在时下的中国对国父如此,自“特别是”以来已经成为常态。难怪世界会嘲笑中国。来在高层的,来自民间的。精英居多,工农百姓少见。

但工农就占据中国的绝大多数。

我突然想起了郁达夫的一句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我固执的相信,中国是有希望的。因为中国有亿万如我一样的芸芸众生。

晚上在书桌前敲击这段文字时,

央视黄金强档正在播出电视片《走近毛泽东》。

标签:中国   历史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