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用总设计师标准判成败

2025-02-22 文摘 评论 阅读

用总设计师标准判成败  

张凤耀  

“改革开放”已走过了三十年。对三十年作一审视,是很必要。但分歧较大。有人认为,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GDP增长了多少多少倍;可有人又不同意用GDP作判断标准。笔者认为,最好用总设计师设定的标准。因为,江总书记和胡总书记都强调,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指导理论,所以用邓小平总设计师设定的标准去判断问题,应该是最适当的。总设计师在设计改革开放蓝图时,已设定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且标准十分简明,无人可以曲解。总设计师设定的标准是:“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所以,只要看看三十年来,有没有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就可以判定改革开放是成功,还是不成功。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时至2009年,我们已听到、见到过,在我国,有人用一亿元盖一座豪宅,也有人用一千多万元买一辆轿车,还有人用二十万元买一盒月饼,更有人用五万元美容一次屁股,等等;可同时,又有数以万计的人,连感冒药都买不起,得了病,只能“小病不治,大病等死”。有的金融高管,一年薪酬数千万元;而有的曾为共和国流过血、出过汗的退休老人,一年收入仅数千元,几乎只有前者的万分之一。拥有数十亿、上百亿资产的,不只一人,也不只十人;当然,在13亿人口中,是绝对少数。就是说,我国有少数人,其富裕程度,已进入世界顶级。然而,我国人平GDP或可支配收入,在世界上仍都排于一百位之后,仍有几千万人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以下,处于绝对贫困的也还有几百万人,远远多于各式各样的大户;读不起书,看不起病的人,全国各地都有,而且都不是很少。可见,灯红酒绿,朱门酒肉臭,*****,又回归中国大地。  

贫富两极分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两极分化的速度,或绝对程度,在全世界,也可算得上“先进”。  

两极分化怎么制造出来的?谁是两极分化的主要推手?笔者至今还有点迷糊。  

两极分化,除了使少数人极富,还有别的后果没有?且来看看改革开放总设计 师邓小平 先生怎么说。 邓老 先生生前再三强调,改革开放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同时又多次强调,要防止两极分化,要防止搞资本主义,不出新的资产阶级。他具体的还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我们大陸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23页)“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现在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  

从总设计师的设计来看,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但也有可能两极分化,变成资本主义,产生新的资产阶级。改革开放是成、是败,检验标准就看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还是两极分化。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是完善了社会主义,说明改革开放成功;如果出现两极分化,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那就是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失败。  

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实践,如今,不管是国外资料,还是国内资料;是官方资料,还是民间资料;是政府的资料,还是党的资料;都证明,我国已经出现两极分化,而且越来越严重。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让它继续分化下去,还是悬崖勒马?也就是说,到底要社会主义,还是要资本主义?  

当然,不勒马也无妨,悬崖下不是全民死亡之地,那里有好酒、美女、帅小伙,因为那里是非公有制,非社会主义,还有非人民政府,非共产党。不过,对多数人来说,悬崖下,不是幸福之地。  

  

注:笔者是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退休副教授。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