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百度如何解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编辑本段]社会主义嫁接资本主义 如果真正把民众的利益、百姓的幸福放在第一位,我们就会毫不动摇地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讲过,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之上的,我国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就得学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讲得十分清楚:“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在革命胜利之后,因为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可以想象得的,也是不足为怪的。”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还说了一段感情色彩极其浓郁的话:一个共产党员“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对它稍许放松,稍许怠工,稍许表现其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自己的鲜血与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那就是无意地,或有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与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而在中国,为民主主义而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广大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合作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解放与个性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新式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可是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完全忘了自己讲的话,从1952年起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宣布进入社会主义。急于过渡的左倾错误,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灾难。邓小平毅然实行改革,挽救中国于危难之间。改革鼓励非公有经济,引入市场制度,就是学习资本主义,嫁接资本主义。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我们引进的只能是早期资本主义。
原体制的权力垄断加上早期资本主义的残酷,使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蒙上一层阴影。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扩大、公共产品缺失,自然引发了对改革方向、改革道路、改革目标的质疑。于是左派们发起了回归前社会主义的呼喊。实践证明,结构社会主义只能带来普遍贫穷,倒退不是出路。按照普遍幸福、共同富裕的功能社会主义理念,中国改革要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经济上要提高效率,继续学习资本主义的经验、制度,在分配上则要注重公平,向弱势群体倾斜,提高公共服务水准。
中国必须学习资本主义,一切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理念和做法,不仅是空想,而且是灾难。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从封建社会跳入社会主义的成功先例。中国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坚持社会公平、兼顾各方利益,因为资本主义必然带来两极分化、贫富不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吸纳了社会主义的理念和做法,嫁接了社会主义。这是资本主义具有生命力的奥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融合,是当今世界大趋势、大潮流。顺之昌,逆之亡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