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对文革的认识与思考(二)

2025-02-20 文摘 评论 阅读

五、文革造反派主要是些什么人?  

造反派,开始都是“成分”或者“家庭出身”非常好的,一般都是以前没有辫子被人抓住的“红人”;有问题的,不敢造反。  

最初号称造反派的红卫兵,都是响当当革命家庭的子女,是中学生。他们的造反对象,名义上是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以及“四旧”,其实,矛头主要是“老运动员”——历次运动中挨整的人,当然也有新的“走资派”和“反革命”。他们维护的,主要是“工作组路线”。他们的抄家、破四旧、斗走资派、抓“小爬虫”等行动,其实大多是按照工作组意见,或者当地派出所意见进行的。客观地说,有成绩,但是,更多的是错误。  

人们后来定位的造反派,实际上,是指反对“工作组路线”的那些人。北京是这样,全国各地大同小异。  

“占统治地位”的、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包括紧跟毛主席的周恩来总理,经过调查研究,支持了反“工作组路线”的那些人。  

结果,这样的造反派“吃香”了。特别是1966年10月,红旗杂志13期社论发表以后,“天下”都是造反派,无论谁都说自己是造反派,以造反派为光荣,以保守派为羞耻;原来的保守组织,有的瓦解,有的摇身一变,也号称造反派组织。  

这个时候,特别是批判了“血统论”的单位或者地方,造反派才有了“红五类”以外的人;而且,这些人特别积极,因为前17年的某些不公平,把他们搞得不“红”,他们觉得冤枉。有些人,支持造反派却不敢加入,也是因为“血统论”;只是,他们全心全意支持造反派。  

否定文革以后,有些人就把造反派妖魔化,经典的说法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把文革期间出现的阴暗面和“被阴暗面”,统统贴到造反派身上,实在是天大的笑话。许多人也就“划清界限”,甚至“墙倒众人推”,人的劣根性暴露无遗。  

六、保守派又是些什么人?  

保守派,刚开始被人称保皇派;后来,党中央领导说,还是客气点,叫保守派吧;再后来,群众就把保守派叫“老保”。他们主要是支持“工作组路线”的。许多人为什么参加保守派组织?我在《文革亲历者回忆》中多次说到,人们初期把宣传“造反有理”的人当成了“右派分子”予以围攻,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957年的教训,让人感觉必须站在“党组织”一边,保卫党组织,那样不吃亏(所以,我更赞成把这样的组织叫保派)。更何况,1966年6月9日,党中央领导刘xx说:“这次文化大革命,要比1957年反右派的规模还要声势浩大,所定的右派人数要超过1957年。学校单位的夺权斗争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的要涉及到中学。”谁听了这样的话,不站在保派一边?  

七、“文化大革命”怎么演变成“武斗”局面?  

文革16条,针对过去给人戴高帽子、搞“喷气式”等“武斗”现象,专门规定“要文斗,不要武斗”,为什么后来竟然发展到真枪真炮、名副其实的武斗呢?  

到1966年10月以后,造反派才逐步表面上占优势,对17年中阴暗面的揭露、分析,也逐渐深入。许多掌握着实权的当权派,为了证明造反耽误了生产,就消极“怠工”,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支持了上海“一月风暴”——由左派即造反派夺权促生产,并且,号召全国学习。这样一来,全国搞起了“夺权”,实际上是夺公章。当权派当然希望把“权”交给自己喜欢的“左派”——实际上的保派;于是,毛主席要求军队“支左”——支持造反派。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军队卷入。殊不知,大部分军队支持了保派,而且,在抵制文革的“上面”领导支持下,开始了“二月镇反”;把造反派抓起来,五花大绑,批斗;那些本来已经表面消失的保派组织,也死灰复燃,成为“镇反”组织。  

之后,经过几个月,各地陆续开始纠正“二月镇反”。真正纠正了的地方,一般地,“老保”臭了,保派组织消失,就只留下了造反派组织,这些地方,基本上没有武斗。有的地方,因为部队之间有分歧,所以,或者是保派与造反派对立,开展武斗,都号称造反派,而且,有的“老保”比造反派还要造反派;或者,造反派分裂,骂对方是叛徒、新老保,两派对立,开展武斗。北京以外,武斗的根本原因在部队分歧。粉碎“四人帮”后,有人把武斗原因归结于江青关于“文攻武卫”的讲话,江青讲话大意是,保守派武斗你们,你们不能束手待毙啊,要自卫啊。如果凭借这样的讲话就把武斗原因归咎于她,就太不讲逻辑了。而且,恰恰是这样的讲话,证明武斗迟迟得不到制止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情况特殊,学生造反派头头因为受到“宠爱”而“走到反面”——这大概就是物极必反吧——自以为是,唯我独革,是不是因此就发展到武斗?内幕我至今不明白。  

“文斗”变成“武斗”,让老百姓对“武斗”地区的军队领导和“积极分子”失去信任。这样的情况,如同57年整风变成“反右扩大化”,58年“三面红旗”惹出“六零年饥荒”,59年庐山会议纠“左”变成“反右倾”,让共产党和“积极分子”威信降低。  

好在还是毛主席伟大,一声令下,在北京,党中央派的军宣队、工宣队1968年7月27日进校夺权,“百日武斗”立刻结束。全国武斗局面也迅速得以制止。  

57年“反右扩大化”的“积极分子”,59年“浮夸风”与“反右倾”的“积极分子”,部分在文革初期受到点“冲击”,或者因为当“老保”受到点冲击,后来,绝大部分,一直是官运亨通的,其中,不少的人,“改开”后更是飞黄腾达,成为腐败分子;68年“武斗积极分子”中的骨干,绝大多数是遭到处理了的,而且,后来定为“三种人”,处罚加重,还规定永远不得重用,没有了“腐败机会”——历史,就是这样演绎着“因果关系”,或者说“因果报应”。  

这普通人啊,要生存,就得去适应环境,说难听点,就是趋炎附势;但是,总得有底线吧,如果趋炎附势搞过头,偏激了,甚至为所欲为,就犯错误。这样的“规律”,许多人至今在前赴后继地犯。

(待续,谢谢等待)

标签:造反   武斗   这样   组织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