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切皆有可能”只是广告

2025-02-20 文摘 评论 阅读

不知道是谁抄谁,“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近来在中国、美国可能还有其他地方传遍了。听着这句话,除非你对它作一厢情愿的解释,只把它片面地当成美梦成真,否则的话,如果按照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一切皆有可能”或许会成为噩梦连连。这句话如果只是被当作广告,我们不必太挑剔它。但是,如果“一切皆有可能”成为政治目标,那可太糟糕了。这还要解释吗?如果“一切皆有可能”,是否核战争也有可能?作为政治家,必须心里清清楚楚,并且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有些事情是绝对不可能的。
美国人现在太脆弱了,因为他们舒适的好日子过去来得太容易了,像一个娇生惯养、被宠坏的孩子,遇到一点困难,便紧张得不行。急急忙忙像追明星偶像一样,选出一个有创意的政治家,这个政治家像做广告一样告诉美国人,一切皆有可能。于是乎,大家的信心就被简单调动起来。如同一个人遭遇挫折的时候,去找了灵异大师。灵异大师模棱两可、大而无当的谶语,让此人如打了鸡血一般兴奋满足,管用吗?
奥巴马说“一切皆有可能”,奥巴马还说,美国人要降低对未来的预期,意思很明白,美国人未来可能不会再有过去的好日子了,这算不算“一切皆有可能”?如今正在兴头上,大家过节一般欢天喜地,目的是重回过去的好日子。一旦“一切皆有可能”真的朝另一个人们不情愿的方向发展,人们的热情会发生什么变化?俗话说“来得快,去得快”,美国人的热情就如潮水,一会儿汹涌而上,一会儿消失殆尽,像一群不成熟的小孩子。
曾经,美国人登上月亮的时候,全国上下欢声雷动,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员也成了英雄。但是,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登月,NASA不得不请求电视台现场转播。再到第三、第四次,登月的新闻只排在报纸的第二、第三版。最终,因为美国人对登月热情的迅速消退,NASA不得不放弃了预订的另几次登月计划。最后一个离开月亮的宇航员是谁?还有人记得吗?为何美国人的热情来得汹涌、去得干净?因为,登月之前,人们对月亮有太多想象,而一旦月亮上面的画面传回来,那只是一个荒凉的星球,没有财宝,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财富,没有可以发财的可能性,美国人立即就自动冷却了。如今对于奥巴马的热情会有同样结果吗?当初小布什也是获得极高支持率的,现在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差的总统之一。
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有一句话颇有意味。他说,维持现状,保护狭隘利益集团(也有译作“富人”)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个说法与早先有人评论奥巴马,说他痛恨华尔街能够印证,与他支持救助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也能相呼应。因此,奥巴马就职这一天,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大跌,跌到8000点以下。这也算“一切皆有可能”?有人说奥巴马上台后会倾向于制造业,冷落金融业。殊不知美国人靠金融赚钱也是不得已,因为他们的制造业几乎已经没有竞争力了。如果要让他们的制造业重获竞争力,只有削减工人待遇这一条路,这对于美国人来说,也算“一切皆有可能”?初衷是要照顾富人以外的人群,最终却不得不降低富人以外人群的收入,不觉得自相矛盾吗?
一切皆有可能,只适合做一个广告,如果把它当政治目标,美国人等着自食其果吧。困难重重的美国,其实已经积重难返,换谁都一样。换上奥巴马,也许只是临时的心灵按摩,短暂的心灵鸡汤。靠一个明星来振作信心,美国人实在也是没招了,死马当作活马医吧。美国人为此病急乱投医,以为找到一个救世主而激动不已,奥巴马也像所有美国总统一样,高声朗诵:上帝保佑美国。如果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为何独独保佑美国?上帝是否学了中国的灶王爷,单独收了美国人的红包了?
“一切皆有可能”只是幼稚的政治,如果真的成真,美国人惨了。

标签:美国   可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