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需要为毛主席平反吧
最近的几次组织学习中,党中央的文件里不大看到“毛泽东思想”字句,常常有“解放思想”。似乎要大家对社会上的现象要多多用“解放思想”来看待。也曾在左派的文章里看到责问的话语,认为出现了“资改派”,表现在有批人鼓吹中国要重新经历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发展好,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如此方能强大。可我觉得,这样的“从头再来”,不是又有可能发生夺权、罢工、战争等等么?我们不要动荡的经历。我们需要国家稳定统一。我们需要安居乐业。
我想起夏天某晚在小区门口遇到的事情。等朋友接我去打羽毛球,恰好听到几个中年人谈论国家大事,或者正在接近老年的几个人吧,他们坐在长凳上,享受着晚风的清凉,享受着生活的悠闲恬适,也享受着言论的自由。听到那老大姐抱怨国情的种种,我只觉得她不过是在“贩卖”媒体上的、身边其他人的一些闲话而已。话说开了,她开始谈论起毛泽东等老一代领导人以及文革运动,认为毛主席做了很大的错事,导致国情和人民生活如何如何困难。
我忽然觉得有些厌恶,便走过去插话。首先我肯定文革对中国的破坏性是严重的,但是,我问他们,文革难道是要革劳苦大众的命吗?毛主席什么时候叫大家去打砸抢的?毛主席什么时候说要把人往死里整的?不得已的时候,毛主席提出“要文斗,不要武斗”,还不是广大群众莫名其妙地整自己么,谁都要怀疑,谁都可能被批斗。当时,谁在实际上领导了文革运动,现在有没有具体的说明呢?没有。但是,群众是有罪的,包括那些傻里傻气的学生红卫兵。我们应该看到,不管在中央还是地方,很多革委会实际上都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掌控着,即便是个共产党员,那也是鲁莽的蠢货、假革命者。
我说的话,让他们不吭声了。我说我是70后的人,像我这样大的,对过去倒有可能存在误解。毛主席为了能让老百姓吃饱、穿暖,非常注重农业生产,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的农校的校名,毛主席都亲自去看,还给予题词,其他学校是没有的。不管他的关注是否有失偏颇,但是,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吧。周恩来去南洋一带访问,在别国的农场看到饱满的稻谷,抓一把,舍不得放下,最后还是偷偷把沾在掌心的稻谷藏好,带回来研究最终出现了新的水稻品种。
我说,那时候是什么情况,你们应该知道的吧。国内,几十年残酷战争流下了穷山恶水,又遭受接连几年的自然灾害,庄稼没有良种,土地没有化肥,全国上下都饿肚子,尽管大家一致努力。甚至有科学家“发明”出“吃太阳蛋”——每天晒多长时间的太阳,就等于吃一只鸡蛋;周恩来的夜宵不过是一碟花生米,毛泽东看到自己的孩子吃饭剩在碗里发脾气。国外,苏联不再给予支援,美国的敌对态度以及对新中国的迫害是十分残酷的,不仅在经济上封锁,甚至纠集起所谓的“联合国”在周边连续发动企图明显的战争。
我们不能仅仅不看内在原因,就下断言,这是不负责任的,或许会在下一代的思想里留下不好的印象。既然全面否定过去,那怎么又如此不认可现在呢。大家都在说现在的政府这不好、那不是,然后骂共产党,可是,共产党的纲领从来没有改变,依然是为老百姓服务、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努力。有些错误是客观的,是当时的领导人、包括群众的认知不足。现在政府里的不少人工作不得力,那么群众也可以直接指出,一次不行就两次,持续下去总能有个好结果,只要我们的想法是好的、客观的。比如,我就觉得改革开发也不完全正确的,其中的破坏面还是很广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大家容易看到,道德观念方面的腐蚀,却是更为重要的、甚至痛心。如今很多人认为只要不违法就行,可是,法律比道德低下很多很多。
大家都知道,文革运动发生后,有段时间教师被称为“臭老九”,排在很多职业的后面,知识分子不被看重,这肯定是不客观的。可是我们应该想到,深层上存在的原因是工农群众多少年来一直被知识界折腾,同时,当时迫切的需要是吃饱肚子,在这个基本的需要方面,群众看不到知识分子的力量,而知识界也没有能主动介入到这个需要里面。国家当时甚至有过“放忙假”的制度,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农村劳动中去。并且,我一直觉得知识分子参与到农村劳动中没有什么不好,即便现在,也有些组织让成员到革命老区帮忙生产,很多人觉得对自己的人生很有启迪。不久前一批记者到遵义参加劳动,都表示这一行为对他们将来的采访能起到很大的帮助,直接表现在更关注新闻事件的质朴事实。
如今的社会现象,比如一些行当的不正之风,我倒觉得需要像文革那样的运动来予以荡涤。就说教育界吧,有很多教员难以称为人民教师,更无从称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重视自己的本职工作,热衷补课、家教赚钱,甚至很多大学教师开公司、让学生帮他们无偿工作。就说如今中小学的“择校费”,动不动高达数万元,合理吗?
上山下乡,能给予一些四体不勤的人更多的思考,甚至是必要的端正行为的方式。
话说回来,毛泽东那一批公务员,有多少人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工作?他们大多没有什么个人财产,工作成绩却相当大。如今呢,简直不能说。你们发毛泽东的牢骚,这是不公平的,毛主席有6位亲人为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献出了生命,而且死得惨烈。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几个人如此,将来也许也很难有。我但愿不会再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