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何吉贤:从《读书》事件看当代中国知识界的生存状况

2025-02-19 文摘 评论 阅读

何吉贤:从《读书》事件看当代中国知识界的生存状况

学术研讨会
主题:《读书》杂志与九十年代以来的思想变迁
时间: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
地点:北大资源宾馆1308室
主办:书社(010-62760856)
网站:http://www.wyzxsx.com

下面是何吉贤先生的会议发言,根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我就讲一点。讲一下“《读书》事件”给整个中国知识界生存状况带来的变化问题。
首先,我不把《读书》事件看成一个简单的主编人事变更。目前《读书》主编的人事变更,是针对《读书》的一系列行动中的最新一波,是一个暂时的“顶点”,究竟目前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攻击《读书》和汪晖的人所希望的,这个还可以继续观察。我希望大家在讨论现在的《读书》事件时,不要把它孤立起来看。我觉得,对《读书》和汪晖本人的攻击,构成了这些年中国知识界的一道独特风景,至少从98年的所谓“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论争“浮出水面”后,这种声音就一直没断过。在公开媒体上,网络上,在个人的文章中,各种形式的报导中,有公开点名的,有匿名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一波又一波,波澜壮阔。如果有人对近些年中国知识界的生存状况感兴趣,可以去考察一下这个过程,那将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这次《读书》的“换帅事件”必须放在这样一个脉络里来看,也正是从这一角度看,我不同意将“《读书》事件”与“冰点事件”相类比。《读书》事件背后,有知识界的某种声音在“鼓动”,这种“鼓动”最终起了什么作用,也许并不好说,但不能否认这种声音的存在。而《读书》事件的最后这“一出戏”,也表明了知识界内部的这种声音与体制的暴力有着呼应,甚至“合谋”。这点必须看到,在这点上和稀泥是没必要的。
问题是《读书》和汪晖究竟触犯了知识界内部什么人的利益?是“主义”之争吗?我看未必!因为事情展开的过程并不像有些人鼓吹的“主义”那样,甚至是跟他们的“主义”刚好相反。汪晖老师上午说到了“新政治(去政治化的政治)”的一些特点,这个说法还是客气了,有些人其实还是寄希望于意识形态暴力的“旧政治”,这个可能更管用。《读书》这十一年来的遭遇得放在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知识界,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分裂的背景里来考察才能理解。在我看来,《读书》如果有某种倾向的话,这种倾向也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中国知识界这趟混水里,爱惜自己的羽毛,可能吗?从“《读书》十年文选”系列书看,汪晖和黄平主编《读书》的时代,其实一直试图在“整合”中国的知识界,用汪晖先生的话来说,他们是在努力提供一种“反思性的空间”,发出某种“批评的声音”,有些人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空间,不愿意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能反过来把这当作汪晖黄平的“罪过”吗?
早就有人宣布过中国知识界的分裂了,我觉得从《读书》事件中,从对《读书》及其主编的一波波攻击中,从《读书》主编更换的最终水落石出中,去读出中国知识界分裂的某种倾向,中国知识界生存状态的进一步恶化来,这也许是问题的某种实质。
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读书》原来的体制有其特殊性。《读书》是三联的,三联是中国出版集团的,是国有的,而主编汪晖和黄平是三联之外的。由学者(或作家)主持一个刊物,这在当代中国的出版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但在中国现代史上,这是一种非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当时的重要学者和作家,几乎都与一种或几种杂志有紧密的关系,主编过一种或多种杂志。由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者或作家来主编杂志或报纸,对于创建一个批评性的反思空间,或者如有些人所说的“公共空间”有什么作用,是这些年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和思想史中谈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但大家去谈论历史的时候,却忽视了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从这点上来说,我觉得《读书》事件又是针对所有希望有一个能够发出批评的声音,对我们的现实进行反思的空间的知识分子的事。如果一方面在说要自由,“反体制”,一方面又为《读书》发生的事“弹冠相庆、奔走相告”,那我就不能理解了,你说的那个“自由”我就要怀疑了。上午钱理群老师、王中忱老师等都说到了舆论空间的缩小问题,我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
另外还补充一点,攻击《读书》的人说,《读书》这些年发人文方面的文章少了,让人看不懂了。我今天上午到会场一看,吓了一跳,怎么那么多中文系背景的人呀?绝大部分还都是北大中文系或是从这里出来的,难道这些人都把人文趣味和人文关怀还给自己的老师了?所以我真是希望那些以这种方式批评《读书》的人也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趣味有问题?也可以花点时间去学习学习,看看这些年人文学科都发生了些什么变化?中国社会都在发生些什么变化?当然,我觉得这也是值得将来的《读书》编辑者重视的,这也可以说是“晖黄”时代的《读书》留给后来者的一个传统。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标签:读书   中国   知识界   事件   主编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