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终结美元世界货币职能的时候了
当今美元的贬值,助涨了能源及农副产品价格,加之前几年的流动性过剩,出现了全球性通货膨胀,各国纷纷采取了限制农副产品出口、保证国内供需、国家稳定的措施,次贷危机在加剧美国经济衰退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增速放缓,贸易顺差国家承受着巨额外汇损失,这些表明终结美元世界货币职能的时候到了。
首先,美元本身并不具备世界货币的性质。履行世界货币职能的只有贵金属——金银,除之之外的任何一国的国家货币都不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1816-1900年,各国相续确立了金本位制,黄金充当着世界货币的职能,这个时代是各国经济及世界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美国的强大及区域性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按固定比价挂钩的货币体系。第一次确立了美元充当世界货币,国家货币通过与黄金直接挂钩,实现了世界货币职能,但也埋藏着国家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弊端——货币供需的矛盾、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的矛盾。美元发行由美国控制,它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国家利益,本来货币的发行与商品流通量相联系,这是保持物价、经济稳定的基础,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创造了货币,购买到了商品,就等于创造了财富,对这一点美国非常清楚,为了国家利益他利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优势,大量发行美元,他们只管造钱,外国只管生产商品,这就是比较优势,结果美国出现了贸易逆差,进入50年代,特别是60年代以后,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复兴,其持有的美元日益增多,加之美国因先后对朝鲜和越南发动战争,连年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从而屡屡出现黄金大量外流、抛售美元的危机。美元地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美国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为了挽救濒于崩溃的固定汇率制,同年12月底,十国集团在华盛顿签订了“史密森学会协定”,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7.89%,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扩大到货币平价的±2.25%。1973年 2月,美国宣布美元再次贬值10%。美元的再次贬值并未能阻止美元危机的继续发生,最终,1973年3月,在西欧和日本的外汇市场被迫关闭达17天之后,主要西方国家达成协议,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美元供需、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矛盾发展的必然,也是货币发展的必然,货币作为交换手段,金本位制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必然发展至纸币形式,与贵金属脱钩,至此,美元本应退出世界货币领域,但是美元已经建立了世界货币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国的经济仍然强大,仍然主导着世界的政治经济,为了巩固它的霸主地位,编制一套经济全球化理论,大加推销,而这正中发展中国家面对国内生产力落后、能源、货币不足要发展急需国际资源的下怀,美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始终主导以及与经济全球化相配套的体系的建立及美国的控制,于是,美元的世界货币职能得以巩固,但是,由国家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矛盾始终存在。
其次,美国推销的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正为贸易限制趋势所代替。美国谋求经济霸主地位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的一个配套措施就是开设了许多期货市场,以保证由他的市场主导世界主要商品市场,致使这些商品的价格不断攀升,国际油价一再上涨,加之无限制的印制世界货币——美元,使美元不断贬值,引发了世界性通货膨胀,尤其是农副产品价格的大涨及其短缺,引发了部分地区政治的不稳定。各国均采取了限制农副产品出口的措施,出口主导型经济国家一方面要面对贸易顺差引起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另一方面要面对外汇储备的不断贬值,迫切要求结束美元的世界货币职能,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自由选取货币结算。
第三,美元的不断贬值,引发了美元的抛售潮,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的衰退,进一步加剧着美元的抛售,美国的国债再也不值钱了,美元危机在所难免,迫使美元推出世界货币职能领域。
因此,现在是终结美元世界货币职能的时候了,也是结束美国经济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时候了。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面对经济的衰退,美国也无可挽回,中国要求美元不再贬值,只是良好的愿望,要避免外汇损失只有抛售美元、美国国债,在国际贸易中自由选取货币结算。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