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7.24”事件,不过是改革长河中溅起的一朵小浪花

2025-02-13 文摘 评论 阅读

“7.24”事件,不过是改革长河中溅起的一朵小浪花

  

  近日,通化“7.24”事件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谣言蜂起,闹得人心惶惶。极少数唯恐天下不乱之徒,跳出来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小题大做,混淆视听,极力煽动群众的不满情绪。我们注意到,这次事件不仅在群众中间引起强烈反响,在干部中间也引起了不小震动,部分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得不够深透,信仰和立场不够坚定的干部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怀疑改革的路子出问题了。当此,我们有必要提醒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动摇、懈怠,自乱阵脚。

  

  改革过程中出现一点困难,一点波折,一点动荡,很正常,小平同志早就告诫过我们,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7.24”事件,不过是改革开放长河中溅起的一朵小浪花小泡沫而已,哪里象极少数人渲染得那么严重!——好象大厦将倾,改革开放的大船已触到冰山,马上就要泰坦尼克了似的。碰到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畏葸不前,想打退堂鼓,绝不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作风。相信积30年改革开放经验,对国企改革轻车熟路,对重组啊控股啊买断啊减员啊什么的驾轻就熟的各级领导干部们,绝不会知难而退,因噎废食。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过程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通钢集团是吉林省最大省属企业,具备年产钢7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应对通钢集团当前的经营危机,加快通钢集团大型化改造,吉林省国资委经与众多战略投资者近4个月的商谈,对多个方案反复论证、研究、比较,最终经各主要股东同意,在通钢集团2005年已实施改制的基础上,由第二大股东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并控股经营。这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通钢个别内退人员及退休人员制造谣言,利用一些人员特别是非在岗人员“国有情结”较深,对通钢集团现状与长远发展特别是即将实行大型化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所面临困难不了解的情况,激化企业原有矛盾,鼓动一些不明真相人员,于7月24日在通钢办公区内聚集,一些人冲击生产区,堵塞原料运输线,劫持并殴打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军,致其死亡,亏得吉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保持高度克制,并采取了妥善应对措施,才没有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昨天下午,在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同志首次通报了“7.24”事件的经过。据喜东同志介绍,“建龙集团是国内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第一次参与通钢集团重组以来的三年中,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有关方案经由吉林省政府多次讨论、慎重研究,认为建龙集团增资并控股通钢集团的方案既有利于化解通钢集团当前经营困难,又有利于通钢集团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实现省政府确定的通钢集团千万吨钢的发展目标,符合通钢稳定发展和全体职工利益的要求”。“为保证此次增资扩股方案的顺利实施,吉林省政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派出工作组进驻通钢,分别召开了多个座谈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龙集团“第一次参与通钢集团重组以来的三年中,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事实胜于雄辩。有道是水涨船高,通钢“得到快速发展”,效益蒸蒸日上,职工的福利待遇肯定也得到了改善,这应该是有目共睹的。既然前期改革如此顺利,那么,趁热打铁,锦上添花,让建龙控股经营,应该是众望所归水到渠成的事,天上掉这么大个儿馅饼,通钢人欢迎还来不及哩,还会拼命阻止?那不成了傻子了么?

  

  但作为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国资委,并没有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本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经由“多次讨论、慎重研究”,反复论证,直到确认新的改革方案做到了“三个有利于”,“符合通钢稳定发展和全体职工利益的要求”了,才拍板钉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如此成熟周密利国利民的改革,竟因极少数人的挑拔和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折腾,中途流产了。哀哉,刁民之难理喻,哀哉,改革之艰难。

  

  继续看王喜东同志的介绍:

  

  “……在此情况下,建龙集团提出立即终止执行增资扩股方案。吉林省政府工作组考虑为尽快救出被扣押人质,保护其生命安全,防止事态扩大,同意终止实施建龙集团增资扩股通钢集团方案。但极少数人在通钢焦化厂宿舍逐室搜找到陈国军后,对其进行殴打,并继续煽动不明真相人员,对宿舍及抢救道路进行封堵,不准医护人员进入宿舍对其进行救治,阻止公安民警对其救援,并向劝说人员投掷砖头、瓦块。后经吉林省国资委、通化市政府主要领导向围堵群众宣布终止建龙集团增资扩股决定,让大家放出人质,退离现场后,大部分人员离去,但仍有少数人员不准进室救治已经奄奄一息的陈国军。在此情况下,有关方面强行进入通钢焦化厂宿舍,将陈国军抢救出来。当日23时,陈国军因抢救无效死亡”。

  

  很明显,吉林省政府之所以同意终止实施建龙集团增资扩股通钢集团方案,完全是为了尽快救出被扣押人质,是缓兵之计。当晚吉林通化电视台播发公告“根据广大职工愿望,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好象吉林省政府真的妥协了,请问,一个酝酿了四个月,经过多方反复商谈反复论证的好端端的改革方案,只因“个别内退人员及退休人员”妖言惑众,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员制造了一起群体事件,就偃旗息鼓,仓皇宣告夭亡了,于情于理说得通吗?尤可恨者,竟将一小撮人的意志强加给广大通钢职工,说什么“根据广大职工愿望……”,这叫什么话!尤尤不可思议的是,还发誓赌咒地赘上“永不”二字,以示诚心,这不是公然长极左分子和反动派的志气,灭精英专家和改革者的威风吗?如此处理,别说陈国军死不瞑目,只恐今后再有类似改革,各地效颦者将蜂起,那可就不可收拾啦。

  

  因此,我宁愿相信这是吉林省政府的缓兵之计,也不愿相信他们这么没种。加上“永不”字样,不过为了加强语气,尽管平息事态而已,和当年的“永不……”一样,言之凿凿,然时过境迁,就不作数了。再说了,有关方面只是承诺“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并不等于其他民营企业也永不参与嘛。

  

  另,陈国军之死和之前的报道不一样。此前的报道说,陈国军被殴打后,又被从二楼推下,于当晚8时死亡。就是说,在警察和医护人员将他抢出来之前,他已经死了。

  

  将奄奄一息的陈同志抢出来,比只抢得了一个尸首自然光彩些。陈同志死在医院,也比死在现场好交待一些。吉林省国资委如此解说,确是明智之举,估计除了死者家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个说法的。

标签:集团   吉林省   改革   人员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