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的金融高层基本已经被海外军团占领

2025-02-19 文摘 评论 阅读

国内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为什么都赔钱

刚刚参加内蒙古卫视财富非常道的节目录制出来,觉得很多话刚刚开头就被主持人给噎了回去。比如我谈为什么国内金融机构和大多数企业只要沾上外汇投资就赔,这其中大有文章,但人家不希望我往下谈。

最近,我看了许多有名有姓的人物谈为什么中国不敢减持美国国债,为什么要积攒那么多美元?这与我上面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记得早在去年我与几个亲朋好友聊天时就谈到,中国的金融高层基本已经被海外军团占领,很多高官是海归派,甚至有高官的老婆就是美国人(绿卡)。而在许多银行包括金融机构,拥有“海外关系”成为时髦,仿佛与国际金融巨头拉上了关系就能挣钱,久能使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马上提高一大截。

毫无疑问,外国的金融管理肯定比中国人高级。但是,外国人的高级正是以赚你的钱来体现的。因此,所谓“海外关系”实际是内奸。

总结起来,在过去的金融危机中为什么中资银行遭遭重创,为什么中国非要买那么多美元?他热爱相信外国人,尤其是身边的“外国人”了。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事件是,在数年前几大国有银行改制时,海外金融机构以非常少的资金入股,不但成为国有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而且拥有非常大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如高盛、安联、美国运通之于工商银行,美国银行之于建设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之于中国银行等。这些金融巨鳄不仅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拥有中国金融机构的股权,而且具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它们不但轻松地取得巨额财务收益,而且通过介绍业务的途径将它们的烂账转卖给中国。目前,它们的目的基本达到,或者说已经变臭,于是大规模减持中国金融机构的股票成为首选。据外媒报道,自分别出任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中资银行战略投资者的淡马锡,自去年就开始减持中行、建行股票,而建行的另一战略股东美国银行也表态有意将部分建行股份获利套现。从现在的情势看,一旦这些股份限售令解禁后,外资战略投资者还有很大的动机去减持股份,而当年入股价格和现在市价的巨大差异则意味着,这些外资机构就是全部卖出,也会赚得盆满钵满。

更恶劣的是,它们将中资银行引入套中。从去年年中至今,我们就已经看到多起这样的事例:去年7月,国开行22亿欧元入股巴克莱;去年10月,工商银行55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今年,中行曾并购了瑞士的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并以23亿元入股法国洛希尔银行(占比20%)。不过,事实已经证明,这些资金大多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以高价买入的“傻蛋投资”,几个月的金融危机已经使这些投资大幅缩水,从而造成了巨额浮亏。其亏损程度从平安对持有富通股份的资产减记中可见一斑--自2007年10月以来,平安买入富通股票成本为人民币238.74亿元,而日前平安对富通股票投资的减值规模达到了人民币157亿元!

在股权上相互投资,价格却低卖高买。为什么这样傻?都是内部人被收买,或者干脆就是拿着中国人工资却为外资金融机构打工的内奸。据此前各商业银行中报披露,建行其时持有美国“两房”相关债券账面价值32.50亿美元;工行持有的两房债券面值合计27.16亿美元;中行集团持有两房发行债券的账面价值为106.37亿美元,“两房”担保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的账面价值为66.49亿美元。截至9月18日 ,工行持有雷曼相关头寸1.518亿美元;中行对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贷款余额为5000万美元,此外还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这些投资基本全部打了水漂,而多少人因此发了大财,我们只能想像。当我们看到今年中行的业绩要远逊于农行时,可不要惊讶,因为农业银行的“海外关系”很少,而且进不了决策层。

标签:银行   美元   美国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