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改革开放“新”事物7
世界工厂:改革开放“新”事物7
“我国拥有矿产资源不少,但人均不多,品位不高,分布零乱。而国际趋势是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产业,中国一下子成了‘世界工厂’。但是这种产业转移不单是资本转移,也是资源消耗的转移,它们大量消耗资源,大量占用土地,大量制造污染,这种世界工厂还继续搞下去吗?
我国加工产业许多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赚取微薄的利润,却制造了严重的污染,耗费了最多的能源资源。咱们低价卖出了资源,人家不但不感谢,还对我国实施贸易制裁。进口原料,在价格上,我们又没有话语权,变成了‘中国买什么,什么贵;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的局面。这样的GDP,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对资源、能源产业没有一个控制,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观没有从根本上转过来,盲目引资,仍然是‘唯GDP是从’。
资源环境的代价,迫使我们需要‘拐点’,不能这样没有控制地成为世界工厂。所以,在什么程度上成为世界工厂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我们一个国家的资源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全世界的需要。目前,对那些不可能充分利用的矿产资源可以减缓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再也不能见矿就开,一开就乱。”
以上这段文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不久前召开的“矿产资源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上讲演的主要内容。
这段文字,从一个侧面,即从无限制地引进外资、无限制地破坏和浪费宝贵的资源、无限制地破坏和污染环境这个侧面,反映了这位院士对30年改革开放所造成的种种严重恶果的深入观察和认真思考。在这里,他对曾经被和现在仍然被某些“改革精英”们倍感荣幸和骄傲的一项政绩,即通过长期地无限制地招商引资,使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资源可以由国外和境外人尽情开采、环境可以由他们尽情污染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严肃的批判,对于今后所应选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忠告。
这位院士的这些见解,充分体现了一位负责任的学者的科学态度,体现了他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对未来的负责精神,体现了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那些只是追求个人利益,完全不顾民族国家利益的“知识精英”和“改革精英”们(他们大多甘愿充当国际资本阶级的走狗,良知丧尽)比较起来,这样的知识分子,特别地难得,也特别地令人尊敬。
改革开放30年来,从表面上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执政当局所遵循的发展理念是把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外部势力的身上,完全寄托在外资的引进和外技的依赖上,执行的是新历史条件下的“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欣”的路线,因而所付出的代价极其沉重,所造成的恶果罄竹难书。这样理念下的发展,“吃的是祖宗饭,造的是子孙孽”,是断了绝孙式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实际上根本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功劳,而是一种极大的罪过。这样的发展越多,时间越长,罪过就越大。
因此,为了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未来,为了广大老百姓的真正福祉,我们必须借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经验和教训之机,痛下决心,对这种以崇洋媚外为根本特征的、形而上学猖獗的理论和错误政策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批判,以拯救极其宝贵的资源和严重恶化的环境,以挽救民族的未来。
值得欣慰的是,新一茬的领导人,胡锦涛等等,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而提出并正在大力贯彻科学发展,提出并正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克服重重阻力(上述片面的、形而上学猖獗的发展观念下形成的阻力是不可低估的),用当年强力推行片面发展观时“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坚定态度和强硬措施,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才能有真正造福于民族和国家、造福于广大老百姓的发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