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美贸易战最后谁喊“痛”?

2025-02-18 文摘 评论 阅读

中美贸易战最后谁喊“痛”?

郭春孚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对中国产品发动10起“双反”调查、2起反倾销调查、1起特保调查等,打响了贸易战。中国已成为美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者。

中美两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存在分歧,之后又遭遇了对台军售、奥巴马执意会见达赖和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等摩擦,令人并不愉快。现在,美国再度挑起贸易战,对中国产礼物盒以及包装丝带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从相关信息来判断,美国似乎乐于打贸易战。从这一点设问:美国为什么乐于打贸易战?打贸易战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美国政府所有的行为指向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国家利益有利,二是对赢得选票有利。也就是说,美国是唯利是图。打贸易战对美国真有利吗?我看毫无益处。

美国最发达的是军事工业复合体,即美国经济严重军事化。这是一种畸形的经济体,除了军事工业发达外,民用工业是相对不足的。如果中国真的不向美国出口大量民用产品,那么美国的一些商店也许就会缺货,人民的生活就会因日常用品不足或涨价而感到艰难。人民的生活受影响,美国政治能不受影响?

美国的一些企业家叫喊着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显然也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为一己私利所谋,这样的言行能正确吗?在掺杂了不可告人的私货之后,怂恿政府为其谋利,必然是违背实际和有伤他人的。

美国打不起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经济是开放式的,如果对开放式经济人为设置障碍,就会对经济的正常流通造成硬伤,进而影响到全国经济的正常发展。美国经济在犯了严重的虚拟化错误后,又在犯人为制动的错误。

我们知道,商品主要有两个流通渠道,一个是国内市场,另一个是国外市场,二者的协调流通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打贸易战,人为破坏了市场流通秩序和流通机制,必然会形成又一种畸形局面,使长期成长的开放式经济体扁平化。一个缺少竞争力的经济体,必然是没有活力的。谁见过死水一潭的经济能够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鲶鱼效应在经济发展中的表现更明显。他国的产品价廉物美,居民则更乐于购买,这就会促动本国的企业家生产价格更低廉、质量更优良的产品,提高竞争力。反之,国家对一种竞争力弱的产品采取保护措施,对外国的同类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就会产生保护偏差效应,使质量差、价格高的产品继续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实际上就是保护了落后,只能变得更落后。

一个失去了“鲶鱼效应”的经济体,必然因缺少危机感而缺少活力,最终变成死水一潭。不过死的不是鲶鱼,而是一大批企业。正常现象是:在竞争中更容易强化自己的成长力,在保护中一个产业或企业只能不断衰退。父母过分溺爱的孩子难以成材,经过风吹雨打的孩子更有机会出类拔萃。

美国打贸易战是黔驴技穷的表现,中国可以看着玩,不必太过认真。我倒觉得中国不要将美国作为主要出口国,既不出口资源,也不出口民用产品,反而降低价格,增加对居民主要是农民的补贴,让中国人自己用。本来发展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让国民消费符合我们的根本目的。

出口不是发展经济的目的,而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中国前30年只有少量出口,经济发展不是也很好吗?难道离开向美国出口,中国经济就不发展了?即使中国受点损失,那也是皮毛,不会伤筋动骨的。

任何时候我们的立足点只能是国内消费市场,只能是自力更生。外国市场只是我们的补充,国内市场才是我们的依托。借助外力只是权宜之计,自力更生才是长期政策。

中国不怕美国打贸易战。中国人多,市场大。每个中国人少花100元钱,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中国每个家庭多买一台家电,更是一个庞大的数目。然而,美国只有3亿人,国家市场有限,估计折腾不了几个回合,美国人就吃不消了。

过去美国人提倡高消费,现在美国人的口袋里没钱了,恐怕这个“高”字也不得不低下来了。买不到价廉物美的中国货,美国人民会有意见。

中美贸易战打来打去,受伤的一定不只是中国。历来战争都是参战各方互有损失,那么中国与美国的损失是谁的大呢?

我的答案是:打中美贸易战,最后喊“痛”的肯定是美国人。

2010年2月8日星期一北京明春苑

电话:010—83701573

手机短信:13522382072

标签:美国   贸易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