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于识别干部尤其领导干部的若干想法

2025-02-18 文摘 评论 阅读

关于识别干部尤其领导干部的若干想法


斯大林曾经说过:路线决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主席曾经把当领导干部的窍门归结成两点,就是“出主意,用干部”。然而,识别干部是使用干部的前提条件。

识别的难处在于某些小人的善于掩饰。你主张什么,他会比你更主张什么。你推崇马克思主义呢,他就比你还积极,甚至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你提倡邓小平理论呢,他就比你更卖力高喊,直把“公有制为主·共同富裕”设计图施工成“私有制为主·两极分化”还笑眯眯地说“邓小平理论要管一百年”。你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呢,他当然比你更拥护,然而他不愿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而特别愿意做极少数中外资本家的服务型官员。只是对“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它们有选择性忘却。对“科学发展观”尚阳奉阴违,一边喊口号,一边坚持私有资本发展观;对“八荣八耻”呢,口头上拥护,汇报总结一大堆,实际上则完全丢在脑后,根本不予执行。所以,从表面看,你很难识别一个干部的好坏。

根据俺的经验,看干部如果看长相看汇报看平时印象看机关内部反映都是靠不牢的。古人说“辨材须待十年期”,只是辨别一个人有没有才能;要辨别其忠奸,十年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一个人装忠臣装一辈子倒也辛苦,虽是被迫倒也算好人了,【新生活把鬼变成人】也是有的,怕的是最终他熬不住。。那么怎么识别干部呢?俺认为还是看其搞的政策比较实。政策比较实,受其影响的群众反映比较快,比较看得见。政策的影响面大,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隐藏不了,忽悠不长。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骗得了一代,骗不了N代。不信仰共产主义的官员非我族类,其狐狸尾巴总会在制定政策方面露出来。有人说还是按路线分,俺认为按路线分比较玄,一般比较难判断,不如按政策分,比较简明。

比如说国营企业改革这个问题,当时中央明明是要“改善公有制企业的运行机制”,邓小平设计图明明画的是“公有制为主·共同富裕”,怎么就出来诸如“经营者持大股”“买断工龄”等一系列违宪政策的?反之,你不考虑从政策角度考察,而去征求其上级意见,上级领导可能就觉得这个人不错啊,谦虚肯干,作风泼辣,关心新老领导生活,年节常上家里慰问等等。你去其单位调查:则群众关系不错,平易近人,热情随和。——大家的升迁命根子都攥在他手里,谁来做“恶人”呢?你找他谈话,他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专业术语一套又一套,你怎么弄的请呢?所以,如果离开考察其出的政策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是否符合人民宪法、是否符合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外,下的其他功夫都是无用功。

当然,俺这个办法似乎也有缺陷。假如有些干部知道了俺这套办法后,他索性不出任何政策,上面怎么说咱就怎么做。看你怎么办?当然也有办法。俺考察他执行的是什么政策。如果是违宪政策,就说明该干部马克思主义水平低,不适合当领导干部,记入档案,要承担连带责任。因为没他执行,违宪政策不致于危害老百姓。

如果碰到有的干部,既不因地制宜的出政策,又不执行任何政策,无为而治,那你怎么办?怎么识别?俺还是看政策。不出政策,这本身就是一个政策。不出政策,也是要办事的。如果办事的结果是好的,共同富裕了,社会和谐了,说明他的政策符合当地实际,应该记功。如果结果是乱了,两极分化,不和谐了,说明他的政策不符合当地实际,说明他不具备领导共产的能力,应予撤职处理。

当然俺这套办法也不是没有缺点。缺点就在:真要做起来,还需要考察者本身的水平高。砍柴还得柴刀快。管干部的人得自己政策水平要高,无产阶级立场要坚定,马克思主义要学的好。不过这总应该做得到的,否则俺这套办法就适用于他了。

标签:政策   干部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