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土地私有化,潘多拉的魔盒

2025-02-17 文摘 评论 阅读

近来有不少精英、主流大力鼓吹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私有,我不是一个农民,但是我的父母、亲戚和朋友都是农民,作为一个准农民,我觉得有几句话不得不说。

精英、主流们告诉我们,土地私有以后,土地的产权明晰,农民由自主权,想卖就卖,不想卖就不卖,这样商人和官员就再也不能剥夺农民的土地,农民会加倍珍视自己的土地,增加投入促进农业生产。情况真是这样美好吗?

土地私有以后,农民有了自主权就能保护自己的土地吗?从古到今,农民什么时候没有珍惜过自己的土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土地一直是私有的,而且还有地契来作为凭证,然而农民保护住自己的土地了吗?土地私有,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土地再分配,兼并,起义……,如此周而复始。只要存在贫富分化,就不能阻止土地兼并。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根本就不能与财富和权力对抗。

就算土地归农民所有又如何?贫穷的农民一旦遇到天灾病业,为难着窄,只能向富人和银行借贷,但富人和银行的钱不是白借的,一要有抵押,二要付出高昂的利息。贫穷的农民拿什么来作为抵押?只能用自己的房子或是土地,要么没房,要么没业,甚至两个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民都会选择把土地抵押出去,总要有个住的地方啊。从此以后,本金和高昂的利息就成为农民身上的一个沉重负担。“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几辈子,还不完”的悲剧现代版又要上演了。到时候还不清欠款和利息,土地自然也就离他而去了。

而财富、权力剥夺农民土地的方法,远不止这一种,利诱,威逼,借助某些势力恐吓,方法多得很呢。而失去了组织,而仅仅只能依靠家庭力量的农民个体,在这些势力面前是如此的无奈。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土地兼并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其实从土地承包以后,集体经济被打散,农业经济回复成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开始,农民就走上了一条苦难的不归之路。

失去土地之后的农民怎么办呢?租别人的地种吗?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化、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出地兼并之后出现的新型农场主,为了获得最大的投入和产出比,必然会大幅度应用农业机械,尽可能减少人力成本。原来10个人种的地,可能现在只要两个人就可以了。其他的八个人怎么办呢?

多么美好的画面!只不过在这里我想问一句:主流和精英们总是怂恿城镇居民到农村去买房买地,所用的借和就市农村的房子和土地便宜吗?他们都买不起房,难道这笔钱到了农民手中,农民就买得起了?

就算农民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买到了城里的房子,或者不愿意坐吃山空,又该怎么办呢?主流和精英们说:可以去打工啊!现在号称世界最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都没有失业问题,难道产业规模的远远小于美国,而人口又是美国几倍的中国能吸纳这么多的劳动力就业。到时候成千上万的失地农民涌向城市,寻找自己的饭碗。会给城市就业,给在业的工人造成多么大的压力?这个时候最高兴的恐怕就是那些民营企业家了,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人说:“现在干一天五块钱不行了,一天只能一块钱,别不知足,不想干的话外面有成千上万找工作的,一天五毛钱说不定都有人干!”到时候中国的产业工人阶层恐怕受到的将是世界上最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这样既为私人经济发展奇功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又能造成就业竞争,降低劳动力成本,激化工农矛盾,便于“民营企业家”操控,真是一举数得!

大量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聚集在城市,既不能回家种田,又不能去打工,失却了生活来源的他们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或者自杀、饿死,或者……

当然这种极端的情况和一般不会发生,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慈善机构和救济部门就要出手了,他们的目的既不是减小贫富分化,也不是要提高失业者的生活,他们支持要维持这些贫困人群最基本的的生存水平,这样一方面能缓和阶级矛盾,使之不至于激化。另一方面又能为私人经济发展保留一支一定规模的劳动力后备军,并对那些在业的工人形成有力地震慑。这就如同农民饲养牲口,一般农民如果有可能绝不止饲养一头牲口,总要饲养者几头牲口备用,如果这一头不行,另一头马上顶上。当然干活儿的牲口比不干活儿的要吃得好些。无论怎样,他饲养牲畜的成本都要远远低于牲口给他创造的价值,如果饲养牲口的成本接近甚至高于牲口给他创造的价值,农民会毫不犹豫地把一部分牲口杀掉以降低成本。

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开始,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了政权,打下了一片红彤彤的江山。如今所谓的产权制度改革从城市而至农村,最后来到土地,焉知不是又一个轮回的开始。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私有化就像一个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从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只能依靠你的想象了。

标签:土地   农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