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以说不》vs《六个为什么?》
捧着一本名叫《美国可以说不》的新书,还没有翻开,就心中揣测,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有谁是他害怕的,还需要鼓足用其才能说出“不”来?向中国说“不”还不至于这样大张旗鼓吧。
所以,心里就一直期待着早些躺在床上看看这本小书,无奈,一直下雨将我留置在单位。风雨一直未小,我也只得向它们说不,披上雨衣,回家看书。
言归正传,美国何以大张旗鼓地说“不”?原来是美国的保守主义者向国家主义者说“不”。这本书由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马克·列文写作,在美国畅销100万册。
《美国可以说不》以强势的话语论说了美国的建国者如何在宪法中贯彻了保守主义者的建国原则;而国家主义者又如何篡取权力,使国家向另一个方向走去。“然而,国家主义者却有一种贪得无厌的操控欲望,在没有完全消化掉上一顿食物之前又盯着下一顿食物。”……“为此,国家主义者蛊惑民心、谎言不断、无病呻吟,企图操纵公众认识和制造声势从而达到其剥夺个人合法自由和财产的目的。”
梳理一下保守主义者的理论基础。保守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法思想,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伯里克利在《雅典是希腊的学校》中讲到“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幸福。……我们的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无论能力大小,我们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殊荣。……我们无猜忌地共享亲密无间的日常生活:我们既不为邻人的我行我素而恼怒,也不会面露不悦之色——这有伤和气,却于事无补。 ”(Pericles: Athens is the School of Greece)在古典政治家的理想中,市民社会中充满着一种道德,法律上的平等与自由,塑造了这种道德。有学者总结到,这种法律所培养的道德包括:坚持始终如一、勇敢、清晰的思路和头脑与准确的判断力、信守承诺、正直和诚实、勇于承担责任、自己对自己事务的关注、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沈敏荣:《市民社会与法律精神》)此种政治上的平等与自由和法律秩序的建构,在启蒙时期被再一次发扬光大。特别是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理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第25页。)《美国可以说不》一书的作者同样也是这样赞美公民社会:“个人是拥有灵魂和良知的独一无二的精神生物。个人享有发掘自身潜力、追求自我合法权益的自由。然而,以信仰为基础的道德秩序将个人驯化,并谨慎地通过判断来指引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这也是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说的在社会中“磨练和发挥自己的才能”。
然而《美国可以说不》一书作者所鼓吹的保守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话语。在政治光谱上,保守主义居于右派,与之相对应的左派还有自由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那么,保守主义者是现状最忠实的支持者,因此极不情愿看到现状被改变。保守主义者支持现状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现状,而是因为他们相信现状是此时此刻所能达成的最好状态。(Political Ideologies: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p.25)
不可否认,《美国可以说不》在美国也无非是一种意识形态宣传册,可以对比一下国内的《六个为什么?》。这本书在第80页是这样论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可以说不》的作者是这样宣讲私有财产保护的:“在公民社会,私有财产与自由密不可分。个人享有自由安全的生活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也享有活得并持有作为脑力及体力劳动果实的财产的权利。人活一世终有尽头,他的劳动亦是如此。非法剥夺活侵害他人私有财产即是将其奴役并剥夺其自由权的行为。”(第4页)
虽然每一种意识形态都是建立在一套哲学信仰上,但构成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使它有别于意识形态。第一,哲学通常是深奥的。它试图穿透人类存在的表层,探究生命本身的底蕴。与之相反,意识形态是简单的、浅薄的,它通常以非常简单的话语来解释这个世界,且无意于尝试处理人类所面对的众多而繁复的可能变因。在意识形态中,“对”、“错”通常是截然分明的,人们只需相信它,并且依照它的指示行动。第二,尽管哲学可能是整个社会的行动所仰赖的一套原则,但它也可能是单一个体所信服的主张。相反的,意识形态则以广大的人群而非个体作为诉求的对象,意识形态是群众动员的理论基础,而群众动员则是每一个现代国家的基础。第三,哲学倾向于引发自省。而意识形态则解释世界(尽管很简单),并要求人们采取明确的行动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与哲学不同,意识形态一贯要求人们致力于改变世界,使之适合自身。(Political Ideologies: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p.11)
不可否认,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意识形态的宣传,特别是中国和美国这样的政治大国。对比两国的这两本书,咱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转自http://book.douban.com/review/3430275/)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