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抗震救灾中重现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

2025-02-16 文摘 评论 阅读

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我们最大的考验就是党和政府如何应对巨大的自然灾害,如何面对我们千万人民的磨难,如何使人民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执政力量。  

党和政府在这次赈灾中表现出的决心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对鼓舞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抗灾救援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总理温家宝在二次奔赴灾区时说的一席话“更懂得如何为人民工作”很值得引人品味。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如何为人民工作上探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求政治理念与经济道路上的有机结合;探求道德修养与法制社会上的有机结合;探求社会体制与公民意识上的有机结合,但似乎总是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一种沟壑,使社会迷走于制度设计之间。但是,当社会弥漫于勾勒愿景的同时,我们看到的却是社会被“经济图腾”的假象所蒙蔽,被“国际接轨”的喧嚣而患得患失,雷锋精神让位于物欲横流、以邻为壑,集体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被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所代替的现象比比皆是。人们讳言集体和精神,甚至讳言中国共产党人所应坚守的社会主义,长期以往,我们的信仰缺失了,我们的基本道德理念混乱了,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越积越多,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这既有“风调雨顺”给我们带来的“不知所以然”,也有被一些“鹦鹉”们建言的“普世价值观”让我们不自觉地怀疑坚持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并希冀另辟新路闯出一片新天地。不管怎么说,我们在坚守社会良知与社会传统等方面失去了很多,那种旧文化体系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封建意识被今天的某些人物演绎为“人性化”的“牺牲自己造福别人是愚蠢”的奇谈怪论。  

但社会本身其强烈的修补功能及反省能力恰恰给了我们一个自我修正的机会,同时也对很长时间内形成的不符合或者与我们民族意志相背离的做法与新思维作了一次清晰的切割。  

从这次抗震救灾中所呈现给人们波澜壮阔的悲壮场面上来看,是近几十年来所不曾有的,虽然这中间也经历过较大的磨练,但从没有此次大灾难让所有的人们如此的团结一致,如此的重拾起我们曾经百般磨练的精神与意志。不论是时势使然,还是我们就应该这样,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这三大法宝让我们在抗击特大自然灾害面前成为不可抗拒的力量,成为可以克服所有艰难险阻、凝聚所有社会力量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击碎了“市场拜物教”的所有愿景,极大的讥讽了那些“弄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主流们的一厢情愿。  

为什么我们的党、政府和亿万人民在这场大考中表现得如此优秀,我们的国民所透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如此得令人感动,究其原因,是我们党和政府忠实的实践了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实践了共产党员的基本誓言,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实践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基本性质。在这次震灾中,我们不时的听到当地人民群众由衷的说出了“共产党好”,“谢谢人民子弟兵”的久违了的话,这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及人民军队最好的褒奖,也是我们实践正确方针的最好回答。  

那些对我们基本社会制度抱有成见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在亲眼看到我们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时无不感慨地承认我们国家的号召力量与动员力量是这个国家制度的使然,甚至惊呼是“共产主义价值观的回归”。  

截至从目前我们国家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中看,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中国举全国之力克服国家危机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才能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是我们亿万人民相信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是为人民服务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社会的各阶层绝大多数人,无论是灾区的经受了磨难的人们,还是心系灾区的各民族人民为了渡过难关,共享一个蓝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出了只有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做到的巨大努力。  

此次震灾,给我们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但同时这也给了我们一次机遇,一次治愈社会疾患的机会。当我们一步步远离灾难的时候,能否走出“如何为人民工作”上的误区,成为下一步不可回避的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检验从这次抗震救灾中能否真正意识到“宝贵财富”的试金石!  

标签:我们   社会   救灾   抗震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