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南华早报:美国改路名 中国何不以牙还牙

2025-02-16 文摘 评论 阅读

  香港《南华早报》6月27日文章,原题:中美围绕闹剧走极端

  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习惯于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称为“闹剧”。

  “占领中环”开展的“模拟公投”被指责为“非法闹剧”。本周,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称美国国会通过修正案,将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地址改为“刘晓波路1号”是一场闹剧。

  事实上,这的确有点闹剧意味。

  修正案能在美国立法机构走得这么远的原因之一是,这是由弗吉尼亚州议员弗兰克·沃尔夫发起的。至今仍拥有极大影响力的他用过去34年的大部分时间在负责资金的众议院拨款委员会里向上爬。他很擅长“政治分肥”——利用自己的职位将大量联邦资金投向弗吉尼亚州北部。这就是“真正”的民主起作用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将苏联驻华大使馆外的道路更名为“反修路”,这是中苏分道扬镳后中国给苏联贴的意识形态标签。

  即便如此,中国现在也被激怒了。嘿!别生气,报复啊!这个议案在下一财年到来之前不会生效,因此还有足够时间来为美国驻华大使馆地址改名。在中文网络社区,已经有网友提出各种建议。

  就叫“爱德华·斯诺登大道1号”或“关塔那摩湾大道1号”如何? (作者亚历克斯·罗,王晓雄译)

标签:闹剧   中国   美国   大道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