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千呼万唤难出来
3月20日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表示,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这是我军方高层首次公开地正式做出这项表明。中外媒体对此解读为“中国将建航母”。今天,我想谈谈我对中国制造航母的看法。
一、中国历史上的航母计划
1.毛主席与中国的航母计划
毛主席指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在50年代提出了核潜艇、航天、航母等设想,这些初步设想均被详细研究。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刘华清在其回忆录中曾透露,中国海军早在1970年就已经开始论证建造航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直接与航母计划相关的东西是垂直起降飞机和重型直升机。垂直起降飞机方面。歼10垂直起降飞机(旧编号,与现今的歼10无关)估计1970年上马,下马日期不详,很可能在1975年被调整掉了,此型飞机缺乏任何进一步的资料,可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重型直升机方面,直七在1970年开始研制,在1979年让即将完成首架装配的直七下马。在70年代下马的飞机导致一个严重后果,海军如果建造航母将没有合适的舰载机可以使用,中国自制航母的计划陷入停顿。
有人认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航母计划是不切实际的,这样说是不合适的。毛主席的两弹一星、核潜艇等计划难度都很大,不是都成功了吗?建造航母难度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难,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1922年12月就开始服役了。今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无力发射卫星,却能制造航空母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航母计划是完全可行的。
2.千金难买现代化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的航母计划转为以购买为主了。当时积极谋求英国的合作,取得航母计划的外部支持。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涉及海军水面舰队的现代化,核心是直升机航母,现在已经知道的消息是1.8万吨级左右的航母编队。估计的编队是一艘垂直起降型或者直升机型航母,42级或者055、改进051组成编队,主要用途是是反潜,可以载“海鹞”(Sea Harrier)飞机。
1979年外电报道中国准备购买70-80架“海鹞”飞机,于80年代中期交付。中国提出合作生产“海鹞”的要求被英国拒绝,最终以习以为常的“种种原因”而结束。海军同时对大山猫青眼有加,但是英国不愿意卖,提出一个高昂的价格,因而中国在1979年转而采购70架Beel212/412。此时,与英国的蜜月并未结束,中国提出的051S改进型驱逐舰得到英国的支持,英国在1980年向中国提交了可供使用的设备清单,但是海军青睐的海狼(Sea Wolf)点防御导弹未获出口批准。1982年年底,合同签署,但是在1983年因中英关系恶化被取消。至此,通过购买建立航母编队的计划彻底破产。
这次通过购买建立航母编队的计划破产清楚地表明,“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方针行不通,购买不仅价格昂贵,还要被卡脖子,中国必须坚持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自己设计建造航母。
3.再次擦肩而过
在1989年刘华清成为军委副主席的同时,海军首次成为优先发展的军种,坚定地走向蓝水。中国海军在1989年公开宣布了在2000年以后的海上力量建设上以航母为重点,航母如火如荼的预研开始了。青岛东南40公里处的海军基地(1024工程)在80年代末率先完成,可以停泊重型航母。海军在1987年出现飞行舰长班,从现役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中挑选出9人转为海军舰长专业学习。其中有马业隆、王仲才、王大忠,柏耀平等,年龄在24-30岁之间,历时3年半的学习。在1993年的报道中称:“他们一定还会驾驶着固定翼舰载机重返蓝天的。”
但是,当时正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反华势力十分嚣张之际。有些人片面强调“韬光养晦”,说中国设计建造航母,有刺激外国,助长“中国威胁论”的副作用。 1992年10月31日,中国外交部说购买乌克兰航母毫无根据,讨论也不存在。在90年代后期,中国实际放弃了航母计划。航母与中国,再次擦肩而过。
二、中国制造航母的意义
1.军事意义
有人认为航母是“浮动的活棺材”,作用不大,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怎样看待这种观点呢?
现在,海面上的导弹驱逐舰的巡航导弹,潜艇的鱼雷和巡航导弹,飞机的巡航导弹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航母的预警和防护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并未受到毁灭性的冲击和挑战。现在,远程导弹,空中加油技术,远程战略轰炸机以及导弹驱逐舰确实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航母的覆盖面积,打击力度和持久性以及对其他武器的支持,是任何其他武器不能代替的。
近几年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航母热”。 2008年5月,在军费吃紧情况下,英国政府批准了皇家海军建造两艘新航母的军备计划。2009年1月10日,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名字命名的“乔治·布什”号(CVN-77)航空母舰正式服役,美国海军下一代航母“福特”号(CVN-78)预计今年秋季铺设龙骨。2009年1月,俄海军总司令马索林上将对媒体透露,今后20年内将组建6个航母攻击群。2009年2月28日,印度国防部对国内外媒体公布,印度首艘国产航母“蓝天卫士”将正式安装龙骨。甚至泰国、日本、韩国都在这几年有了航母或“准航母”。
正如国防部长梁光烈指出的,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这一切清楚地表明,航母并未过时。
2.政治意义
当前,南沙群岛局势日益严峻使我国对航母的需求十分迫切。
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越南现控制岛屿和珊瑚礁共29个,菲律宾现控制岛屿共8个,马来西亚现控制珊瑚礁共5个, 文莱现控制珊瑚礁共1个(南通礁),印度尼西亚声称拥有5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2007年越南政府进一步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 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该法案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此外,美军间谍船也频频在南海出没。
有人说,光有航母解决不了南海问题。不错,解决南海问题光有航母远远不够。但是,中国迟迟没有制造航母既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经费问题,主要是片面强调“韬光养晦”的结果。中国制造航母将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片面强调“韬光养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制造航母对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震慑周边邻国对我国的领土野心,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打击台独分子的信心,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虽然光有航母解决不了南海问题,但是没有航母更解决不了南海问题。
三、我对中国制造航母的一点看法
首先,时间宜早不宜迟。既然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迟早要造航母。当前,南沙群岛局势日益严峻又使我国对航母的需求十分迫切。那么,越早制造航母越能震慑周边邻国对我国的领土野心,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减少损失。我相信所有的爱国者都不希望看到,有一天航母真的过时了,中国航母还没有制造出来,造成永远的遗憾。
其次,起点宜高不宜低。中国制造航母很大程度上是震慑,较之军事意义,政治意义更为重要。如果折腾半天,制造的航母还不如英国淘汰的无敌级航空母舰,也不如周边印度、日本、韩国的航母或“准航母”,不但震慑不住周边邻国对我国的领土野心,反而引人耻笑,那还不如不制造。我认为,中国首艘航母排水量至少要达到5至6万吨级,最好采用核动力。这样才能有效震慑住周边邻国对我国的领土野心,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
此外,中国制造航母要搞好配套工程,如在南沙修建机场等,特别是要根本上改变片面强调“韬光养晦”的政策。毛主席指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片面强调“韬光养晦”的政策无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委曲求全不但不能赢得外国的尊重,反而会刺激外国对我国的野心,使我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只有根本上改变片面强调“韬光养晦”的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和平与发展。
最后,我衷心希望这次中国将制造航母的信号不是空穴来风,航母与中国不要再次擦肩而过。一直积极推动中国制造航母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刘华清将军曾说,“如果不看到中国的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衷心祝愿老将军的心愿尽早实现!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