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复兴

2025-02-16 文摘 评论 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复兴

  二十世纪处,饱受列强欺凌,历经腥风血雨苦难的中华民族,再一次从泱泱大国的的沉醉中醒悟,一次次铭心刻骨的屈辱和苦痛,使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对我们引以为豪、历史悠远的传统封建文化进行彻底深刻的反思。中国的问题出在哪里?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与中国历次经历的大屈辱究竟有何关系?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二十世纪初由北京青年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和与之相随的新文化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运动似乎抓住了积贫积弱的中华的问题所在。在如饥似渴探寻中,中国的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外部的世界和外来文化。君主立宪、德先生、赛先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对那一系列强势文化的筛选中,历史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历经了艰苦卓绝的血与火的斗争,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到来。历经一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又一次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一个饱受屈辱和创伤的中华民族在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他的复兴之路。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中国人民的辛勤工作和斗争,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在安居乐业的平静中和随后的歌舞升平的岁月里,有识之士再一次看到了中国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最终将走不出那中国历史发展特有的“周期律”。然而,在对中国的又一次的反思和筛选中,我们却误入其途,我们放弃了独立和实干,用商人的目光再次选择了功利、投机和实惠。在金钱和物质的痴迷中中华民族再一次陷入醉熏和迷离之中,中华再一次陷入纵欲和沉醉之温水中,并讳言那皇帝的新衣,惟恐惊醒那浮华春梦。世界本来是平的,既然你选择了享乐和放纵,你或你的族类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中华的苦难的再次降临,也许会让我们再次看清中国的病根,那附在中华传统封建文化中的毒素。  

  中国文化最最灿烂和辉煌时期是兵戈相见、相互吞并的战国春秋时期,文化思想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兴盛和大繁荣。经世致用之学在战争实践中积聚、净化,不断形成、丰富、发展和提升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智慧和生命活力。而这种丰富的文化思潮又反过来赋予中华民族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我们诅咒战争对社会的破坏和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和苦难,但我们也应看到战争和苦难对整个中华民族意志和心性的锤炼、智慧的提升和文化思想的丰富。我们应当看到一直到西汉汉武帝“罢去百家,独尊儒术。”和他之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华民族优良的禀性和优秀的文化相辅相成,呈现出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兼容性和辉煌业绩。而在这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孺学、道学加之后来引进的佛学,在官场民间相互传播、渗透、融合形成独一无二一统天下的传统封建文化。这种文化以它的中庸(和谐)、欺骗性(仁义道德)、虚伪性(邪恶之人和骗子的工具)、离散性成为历代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产生出中国独特的士大夫、宦官、外戚政治、科举制度和官本位现象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性格特征,并使中国文化思想在这两千多年的演变中僵化固守在它一方天地(权、利、娱),而得不到拓展和丰富。然而当孺术被中国人玩精玩透之后,就使得中国人表现出他们内斗术的精湛和小聪明,但却缺少更重要的智慧、合作、想象力、创造性、效率和视野。柏杨先生把把中国文化比喻为酱缸,还是比较形象,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同化力,任何外来文化当被带到中国便陷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酱缸里,被搞得不伦不类,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同时它又犹如鸦片,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和毒害性,外来强势民族统治中国无一不被中国文化的华丽外表所诱惑,然而一旦身陷其中,又无一不身中其毒而逐步走向腐朽和衰败。然而当灾难和痛苦降临到中华民族头上时,中国人清楚看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所塑造中国民魂的软弱和无能,这时,他们便从他们的沉醉中清醒过来,抛弃那些束缚他们的礼教,奋起抗争。这时他们表现出中国本应有的强大意志和力量,但他们的目光和智慧的局限性又使得他们无法看清中华民族的问题所在,一次次的健忘,一次次的重复,中华的历史就在这个怪圈里周而复始地进行。直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西洋文化伴随他们坚炮利舰传到中国,屈辱和苦难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反省中华民族的问题所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推翻帝制一系列的失败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看到中华民族的问题出在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一次大反抗,他标志中国睡狮的苏醒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开始。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又是那样的深根蒂固。加之中国传统文化极强的生命力和韧性,使得清除起来又是何等的艰难,这种文化特征从中国人的言行中不自觉呈现出来,特别是在和平盛世时表现得尤其充分,因为在这个时候,为传统知识分子提供最佳的表现舞台和氛围。又因为其政治功用而被短视的统治者宠爱有加,这就使得对传统封建文化一次次的革命终难彻底。然而中国传统封建文化不被彻底摈弃,中国的真正复兴无从谈起。在中国的近代有三位清醒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为此作出巨大努力的人物,他们是鲁迅、毛泽东、柏杨。  

  在这里我只谈一下毛泽东和他的文革。毛泽东和其他中国的有识之士在探索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时,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客观现实和世界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毛泽东以他卓越的才能和智慧,率领他的民众走向民族自救和民族振兴之路,二十多年的浴血奋战,倍受欺凌、混乱、衰弱的中华民族开始成为一个统一自主的整体,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开始进入了建设和积累的时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以后的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于是,毛泽东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他最艰难的战斗,即对对传统封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攻和改造。因为,不这样做的话,中国历史演变的“周期率”无法打破,中国不可避免重走旧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毛泽东的所作所为的初衷和用心。57年的反右,文艺理论和文艺方针的制定,文艺思潮的大辩论和大批判,知识分子的下放改造(与工农和实践结合),以及文革时期的文艺真空和后来新文艺的诞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实际上是对传统封建文化的代表阶层--知识界和学术界进行的一次次的清肃和改造。文革则是从政治和制度机构上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保护伞及其政治基础发起的一次大冲击,并以其狂风暴雨般的震撼力从每个人的灵魂深处进行警醒、冲击、教育和改造(通常意义上的洗脑)。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当时的文艺真空和后来的一枝独大的样板戏和反映工农兵阶级斗争的文艺影视作品的出现,尽管粗糙、幼稚和不成熟,确给人以耳目一新和健康向上的清新感觉,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做了有益的创新和探索,并充分发挥其宣传和说教功能,向全体人民传播新的文化思想和观念意识。还有就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和选拔制度的改革,堵塞了传统知识分子进入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途径。儒法之争则是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根源-孔孟学说加以清肃。批林批孔和评水浒则是对传统封建文化的虚伪性、愚民术和假学道加以批判和揭露。同时,毛泽东也看到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民,破四旧、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及后来的上山下乡运动,是让农民从传统封建文化意识中解放出来的大手笔。当然,毛泽东也看到代表传统封建文化的旧势力十分强大,他们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甚至存在于党内,他们有意或无意想复古和走回头路。以阶级斗争为纲表明新旧两种文化的势不两立。意义深刻的文革最终以毛的逝去而功亏一篑,中国文化的发展又走上了他的惯性之路。改革开放似乎是以中国已经复原的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文化两条道路相辅前行。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状态。同样,我们传统的酱缸文化在吸纳外来优秀文化时并非是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而是恰恰相反。  

  在这里我不得不谈一下目前的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以及基督文化,其中以日耳曼人作为其主要的性格特征,其精华应是它的进取、探索、系统、深刻、人性的高贵,这种文化塑造了西方人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崇尚高贵和伟大的禀性。但西方文化在演化的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变异。其中,犹太文化对它的影响尤其深刻。犹太人太聪明,他们的能量似乎超越于人类之上。他们生活在西方文化中,并以他们强大的现实力量,渗透、改变和控制着西方文化的演化进程。许多人看到了这一切,反犹运动不时在各个历史阶段和不同地点发生,这也许是犹太人屡遭迫害、驱逐和杀戮的原因所在。希特勒所做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保卫之战,随着他的失败和美国的崛起,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中叶,犹太人或说犹太文化从各个方面控制了美国,从而控制了整个的西方或整个世界。他们用商业和金融手段,控制人类的价值取向;他们以科学和技术的力量,消灭了人类对高贵和伟大的追求:他们以情色、科幻魔幻、商业大片,消灭了诗情和淳朴自然的感情和进取意志:他们以心理学和怪诞文艺,消灭人内在的尊严和个性追求。在改革开放中我们的传统封建文化和所谓的犹太文化中的糟粕竟是那样的水乳交融,相濡以沫。  

  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要比起一个落后,简单的民族的崛起要艰难许多,他必须经历彻底的文化重塑和改造。我们需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选择和整合,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他需要大智慧和大眼光。纵观内外,中国的法家思想,毛泽东思想,对外来文化我们的目光应放在日本、德语系国、俄罗斯国家和民族这些有较强生命力和比较深刻的国家和民族文化。我们应该警惕儒文化、道文化、佛文化及外来的美国文化的鸦片和它们的腐蚀性、毒害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吃苦耐牢极富智慧的民族,我相信经过我们的文化重塑,并在新文化的引导下,开始我们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标签:文化   中国   中华民族   传统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