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电视剧《永远的忠诚》赏析之七:余本华、段祺瑞与纪念馆、“肖像钱”及秦桧(13、14集)!

2025-02-16 文摘 评论 阅读

电视剧《永远的忠诚》赏析之七:余本华、段祺瑞与纪念馆、“肖像钱”及秦桧(13、14集)!

凤阳小岗,这是一个很时尚、很现代、很浪漫的名字。

然而,剧中的小岗村却充满了一种老气横秋、陈腐破落的沧桑感。这个被于氏家族统治过的小小村落,颇有点小朝廷的意味。唯一有点现代气息的,是因为有沈浩这个特色国度村支书的存在,就好像堂堂大英帝国还存在着不问世事的女皇,就好像霸道十足日本小岛还供奉着天皇,有点滑稽了。

假如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定格,让于氏家族和历史人物对号入座,我感觉余本福就像是冯巩的老爷爷冯国璋,余本华就好像是那个用枪逼着议员选举的霸道的段祺瑞,而那个气息奄奄、日薄西山的“余三爷”就好像是末代皇帝溥仪,经过改造和反省成了立地成佛的一尊活菩萨。当然,末代皇帝被改造成活菩萨,是毛主席的功劳。毛主席开创的时代,就是能把坏人变成好人,或者比较好的人。后来者们更是英明,超越了毛主席,开创了一个相当民主的新时代,能把好人变得要么规规矩矩的在家享清闲,要么就像孔驴子一样到处胡说八道,使尽了话语权、骂娘权而没人敢封住他的破嘴。至于那个“贾治国”,倒像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版的秦桧,尤其那双贼溜溜的三角眼,就好像是一只钻进了“WTO”裤裆里的硕鼠,尽情地享受着主子赏赐的骚气。

我为什么说余本华像段祺瑞呢?因为,在沈浩领着“红手印”们参观华西、大寨返回途中,余本福和余本华因看到华西、大寨的发展而郁闷至极,再次交锋打起了嘴仗。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两个“红手印”之间的精彩对决。

余本华:当年俺小岗村有名的时候,它华西还没什么名堂呢。俺们差哪了?是脑袋缺根弦还是缺胳膊少腿啊?

余本福:自个折腾呗。自个把自个折腾散架了。哼。

余本华:人家华西、大寨啊,都把心思一门的往集体上想,人家那两个带头人,众人服啊。俺们,谁上去坐那个台上啊,就光想着自个家那点事。啊?他能好么?

余本福:这些年啊,头回说这么句中听的话。嘿嘿,早干啥了?早咋不好好干呢?

余本华:你倒是好好干啊,你在位置上的时候都干什么了?啊?哈哈,还不是一门心思琢磨自个家那点事。你干什么了?

余本福:你少污蔑我。我当村主任的时候,咱们村第一次有工厂,咱们村第一次招商引资。谁不知道啊?

余本华:你引个屁!倒是说过,某某某大公司要投资几万、几万、几千万,要进咱们村。啊?“扑”吹的没影了。是不是啊?

余本福:大风吹的是我吹的?我招不招是我的事,招不着是客观的事,人家不投资我硬拽啊?

余本华:小岗村要是有你这样的搅屎棍子,它能好么?

余本福:你好?你下台了,小岗村成你们家的了。下台了不要紧,还把那个不着调的外甥(就是“贾治国”)整上去当主任了。

余本华:那是民主选举。大家投票投的。

余本福:谁投票了?你们家派人把四面八方的村口、路口都把住了,不投你们家的票都不让进村。有这么选举的么?有这么民主的么?

。。。。。。

当年的冯国璋与段祺瑞,既同属同流合污、沆瀣一气的北洋系,又是明争暗夺、互相拆台的政治对手。如果说冯国璋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滑溜滑气的冯巩,那么,段祺瑞最大的贡献就是“枪杆子里面出选票”。他当年用枪逼着议员选举的情形与余本华逼着村民选“贾治国”的闹剧真是异曲同工啊。好在段祺瑞至死没做汉奸,而余本华依靠“民主选举”推出的“贾治国”就真有点汉奸秦桧的味道了。

民主,的确是一个很有诱惑的政治名词。有人很膜拜西式民主,并为此而呕心沥血、不惜一搏。方励之、刘晓波、辛子陵,还有那个人人喊打的茅于轼,就是此等之辈吧?我个人觉得,所谓的西式民主,虽然不能与段祺瑞那种“枪杆子里面出选票”的逻辑相提并论,但是,“金钱里面出选票”的说法还是很有合理性的,尤其在一个把金钱看的至高无上的社会里,有人会把选票当成一次谋利的商机而加以出卖,绝不是我以小人之心来度人。我对民主也同样充满渴望,从来不放弃自己举手的权利,更不会出卖自己的这种权利。我至今记得因为举手而给我带来的一次丢人现眼的尴尬。那是1995年的秋天,公司召开千人职工代表大会,议题是集体经济机构精简,实际就是一次集体经济的瓦解大会。主持人很精通民主,首先让不同意的举手。哈哈,整个会场就我一人庄严的举起了神圣的手臂,而招惹了主席台上惊异但又是很淡定的目光。我不是傻逼,不会以卵击石的,原因是我们工会的女工主任串通了我,说好了投反对票的,结果被人家耍了,但我不会放下已经举起的手。至今想来,仍然感到阵阵心酸。

沈浩为了发展小岗村旅游业,真是用心良苦。费尽了口舌,费劲了心血,辛辛苦苦建起了一个大包干纪念馆,把“红手印”们的巨幅画像挂在了宽敞的大厅里,以供游人们驻足参观。可是,谁知道,却遭惹了“肖像钱”之争。刚从华西、大寨参观归来的余老三、余本立和老杜,没能学到一丝一毫的集体观念,反倒商机意识增强了。他们认为,村里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非要闹着搞点赔偿不可。沈浩以为余本华和余本福没来闹是个进步,他哪里知道,那个余本福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幕后推手。他出主意让余本立找旅游局讨要“肖像钱”。

什么“肖像权”?一尊尊充满铜臭和私欲的躯体,按了几个手印,带了大包干私分散伙、贫穷落后的头,当初搞的广大农民因为散伙分家而痛哭流涕,还拿自己当什么“开国元勋”了,恬不知耻、荒唐至极。这样的肖像究竟值几个钱?小岗村贫穷落后的根子,就在于这几个带头人死不改悔、顽冥不化的满脑子私欲。据说,当初沈浩修路时,中午和几个村干部在饭店吃了一顿饭,一下就呼上来70多号村民不请自到,也跟着吃上了,修路的水泥也被不少村民搞回了家。把这些“红手印”们的肖像高挂起来,就是为了展示他们在个人利益上“带头人”的光辉形象么?由这样的“带头人”拉开的农村改革的大幕,难道不是一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闹剧么?

说道纪念馆,我对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有很深的印记,那跪在民族英雄岳飞墓前的秦桧,给我带来太多的联想和企盼。当年梁山头领宋江,将晁盖的“聚义厅”修改成“忠义厅”,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想,能不能把“大包干纪念馆”修改成“沈浩纪念馆”,把“贾治国”也铸成一个塑像,让他永远跪在沈浩的遗像前,以赎暴力殴打共产党的村书记沈浩的罪过呢?


标签:一个   肖像   民主   那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