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蒙哥马利与美国新劳工史学
戴维·蒙哥马利与美国新劳工史学
读戴维·蒙哥马利《工人控制 :美国工作、技术和工人斗争的研究》
刘丽华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摘 要〕戴维·蒙哥马利是美国新劳工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从工人角度出发 ,对 19 世纪后期美国工人在生产领域中的斗争行为作了详细的研究 ,进而提出“工人控制”理论 ,为国内外新劳工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美国新劳工史坛上 ,戴维·蒙哥马利是不可不提的人物。他是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新劳工史学的〔1〕代表人物之一 ,在美国的劳工史界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工人控制:美国工作、技术和工人斗争的研究》 更是该领域学者从事学术研究时不可绕过的经典之作。这部历史佳作是他多年工厂工作历炼与经年历史学养积 累的结晶,此书集中体现了他对新劳工史学的贡献以及他的学术观念。遗憾的是 , 目前国内只有南开大学的张友伦先生对蒙哥马利的学说做过概要的介绍〔2〕。此后至今再没有看到有关这部上乘之作的翔实评介 ,故笔者希望能以 一己之力对这部著作做一述评 ,为国内美国老劳工史学向新劳工史学的转型与发展做些基础性工作。 除特殊注释外 ,本文中所有引文均出自《工人控制:美国工作、技术和工人斗争的研究》一书 ,为了叙述方便, 以下简称《工人控制》。
在《工人控制》一书中 ,蒙哥马利匠心独具地表达了他的学术观念。在老劳工史学家的历史著述中,工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 ,工人是资本家、制造业主剥削压迫的对象 ,是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被动受害者,工人没有自我保护和反抗的能力 ,也没有在有关切身利益的事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没对资方政策产生什么影响和作用。但是 ,受英国新劳工史学家 E1P1 汤普森的影响 ,蒙 哥马利采用“从下向上看的研究视角”,将工人置于研究的中心位置 ,从工人的角度出发 ,着重考察了工人在工业社 会中的亲身经历和切身观感。他发现 ,传统历史著述中有关工人形象的描述与历史现实并不吻合 ,如工人是毫不反抗就默默接受一切的被动接受者。实际上,虽然工人是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但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应对之道,在很多时候,工人不是被动地接受雇主的命令和要求,他们对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想法,这些方案或者被雇主采纳 ,或者经过斗争之后以折衷的方式得以实现 ,或者在被 雇主否定之后对资方的长远方针政策产生影响。而且 ,在蒙哥马利看来 ,工人还是历史的创造性力量 ,他们对内战以后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这种历史观念的形成得益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用蒙哥马利自己的话讲,从事史学研究,做一名历史学家只是他的第二选择〔3 P46。在成为历史学家之前,他的职业是一名工厂工人。20多岁时,蒙哥马利从军队退伍 ,进入大学学习政治学,毕业后读了一段时间的研究生,不久就退学转去工厂工作 ,工人生涯大约持续了 10 年之久。据 蒙哥马利讲,“整个1950 年代我都在工厂中工作 ,这一时期的每一天中都存在着工人联合起来与雇主之间的斗争 , 这种经历使我确信 ,学术著作中关于美国工人形象的描述如他们在努力改变任何事物时都表现了与生俱来的保守、被动消极性是不真实的。” 这种经历使他有机会在百年之后的今天重新感受当时工人经历的历史场景 ,同时也促使他在上了雇主黑名单而被迫离开工厂之后重新思考有关工人的一些问题,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念。
在《工人控制》一书中 ,蒙哥马利从“工人控制”workers control角度详细客观地阐述了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积极主动地为改善自身境遇所做的努力 ,评析了工人控制对雇主策略产生的影响。在美国的工业化时期,工人控制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它们是行业自治、工会工作规章以及相互援助。而且,工人控制不是静止不变的 ,它是工业社会中持续不断的斗争 ,并且这三种形式之间没有泾渭分 明的界限,它们之间往往彼此交叉、相互渗透。
一 行业自治。这种控制形式主要为技术工人所使用。技术工人拥有卓越的行业知识 ,这使得他们在工厂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这是他们实施行业自治的基础性条件 ,他们因而得以亲自操作生产过程 ,并且指导或监 督其他帮工进行生产。行业自治又通过3 项具有浓厚道德精神的习俗表现出来。定额制。这一时期,工人自己制定生产数额的习俗普遍流行各工厂中 ,一般来说 ,无论新老工人都自觉地遵守这一约定俗成的习俗 ,“在他们的意识中,这种行为表现了无私的兄弟情感”, 对于那些违反定额制的人则用道德话语进行讽刺 ,如“猪 ,老板的 宠儿等”P17 。面对雇主时 ,技术工人要维护尊严 ,不能卑躬屈膝 ,一个具体表现是拒绝在老板的监视下工作。31 对 待同事也应该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如禁止同时操作一台以上机器的行为 ,避免减少其他工人的工作机会。行业自 治使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控制了生产过程,限制了雇主不利于工人阶层的要求。然而,随着工厂中机械 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转包契约制的日益流行 ,技术工人的行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逐渐丧失 ,它们不再是工人与 雇主斗争中的必胜资本 ,作为工人实施生产控制的工具 ,其作用也日渐减弱。
二 工会工作规章。工人将工会规章看作他们从底部对工厂生产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法规 ,法规这个词意味着 “工人的行为从自发性向集体、有意识方向的转变,工人的集体道德法则向正式章程和法令的转变”。许多行业的工会规章都很简单 ,主要内容包括制订本行业的工资标准 ,禁止帮工从事工匠 journeymen 的工作,禁止任何人同 时操作一台以上的机器,禁止从事任何形式的计件工作。也有一些工会工作规章比较详细 ,如劳动骑士团窗玻璃 工人第300 地方分会制订了包括圣诞节、感恩节禁止工作等多达66 项的工作规章。这时 ,工人在制定工会规章时 主要是想以此规范、调整工人自己的行为 ,而不是雇主的行为 ,他们期望用这些规章来管理行业 ,使行业沿着秩序 化的方向发展 ,保证工人的稳定就业。可以说 ,这些工会章程鲜明地体现了工人对竞争激烈的工业社会的感受 ,也 说明工人曾经提出自己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三 相互援助。这种控制形式是指工人在实施行业自治和工会规章时的互相帮助 ,它与罢工紧密连在一起 , 也可以说罢工是它的主要表达方式。许多工会工作规章都是通过罢工的方式得以实现的 ,而且随着大机器生产的 日益普及,工人越来越需要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对生产的控制。相互援助还表明 ,工人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 ,他们 开始将个人的命运与集体乃至整个行业的状况联系起来,工人的斗争也逐渐由个人向集体有意识的方向过渡。 在《工人控制》一书中 ,除了论述工人为控制生产过程而做的种种努力,蒙哥马利还从雇主角度出发 ,评述了他 们如何看待工人的控制行为、有什么样的反映 ,这些努力对他们产生了何种影响。作者指出 ,在整个 19 世纪 ,雇主 始终认为 ,工人没有权利干预生产过程 ,他们在工厂中惟一应该做的事就是干活 ,资方始终不明白,工人为什么要 干预本应由资方做主决策的事情。但实际上 ,在20 世纪以前的历史年代中 ,恰恰是工人而非雇主控制着大多数行 业中的生产过程。引用书中的原话则是 ,工人记得“在这些日子中 ,经理的脑袋一直压在我们的帽子下面”。在雇 主看来 ,这种实际控制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降低了资方的利润率,他们因而开始寻求能够解 除工人控制权的方法。此时,正值泰勒大肆推销科学管理措施之时。泰勒宣称,对工厂的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可以 消除工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因而,可以说 ,工人的控制是雇主采纳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 当然,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和普及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但是 ,在这些因素中 ,工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确实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性力量。而且 ,许多工厂的工人还成功地抵制了资方采纳的某些科学管理措施 ,如时间表 ,虽 然从长远看来 ,科学管理的普及势在必行 ,工人的抗拒不会永久成功 ,但这个运动推广过程中的每一步确实都受到了工人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使运动朝着一个不同于工厂主预定目标的方向发展下去。
《工人控制》一书的优点很多 ,笔者择其要点述之。首先 ,也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是美国新劳工史学的代表作之一。它改变了劳工史研究的方法、视 3 角与对象 ,全书采用“从下向上看”的视角 ,将普通工人而非劳工精英人物放在研究的核心位置 ,重现他们在工业社会中的工作经历 ,考察他们对工业社会的切身观感 ,这种写作方法拓宽了劳工史的研 究领域 ,将工人阶级史还原为工人人民史 ,使工人史更加真实、完整和丰满。 其次 ,此书重新塑造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通工人的形象。本书对传统工人形象的描述提出质疑 ,指出工 人虽然位卑权微 ,但他们凭借对生产的实际控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在工作生活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 并且时刻努力让雇主听到这种声音 ,他们的行为对雇主以及美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也可以说 ,本书体 现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历史的动态发展。
再次 ,此书展示了左派历史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关注意识。新劳工史学兴起之后,许多劳工史家或者转而研究工人的前工业社会文化在工业社会中的适应和改变,或者将关注点放在工人选举行为与社区、族裔的关系上。 蒙哥马利却将视线锁定在工作场所,不遗余力地重现普通工人在日常生活中与雇主之间不断变更的关系。他的研 究仍然以阶级为基础 ,却更新了研究内容 ,在他的笔下 ,工会与罢工仍然经常出现 ,却不再是为了证明美国工人阶 级意识的存在 ,它们仅仅是某些工人表达自我感受、改善自身境遇所采用的一种集体方式 ,或者说它们是工业资本 主义社会中弱势群体对自身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进行抗议的工具。再完美的历史著作也会有缺欠和令人遗憾的地方 ,《工人控制》一书当然也不例外。作者在从事史学研究之前 是工厂工人、工会组织者和共产主义者,这种经历使他的著作难免受到以今推古思维的影响。如他试图通过自己 的工作经历来窥探一个世纪之前工厂工人的工作场景、工人与雇主的联系,而事实上 ,19 世纪的工厂工人与 20 世 纪的工厂工人具有很大差异 ,如他们生存的社会背景、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以及个人的思想意识均不同。作者思考 和写作时也尽量避免个人经历影响价值判断 ,但若要完全避免则可能有很大难度。此外 ,作者在论述工人的职业 自治时,没有在概念上对工人群体做一个明确的界定 ,容易使读者尤其是非劳工史专业的读者产生歧义 ,进而造成 理解和认识上的失误。当然 ,《工人控制》一书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与它对美国劳工史学乃至整个史学界所 做的贡献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 ,也可以说是瑕不掩瑜。目前 ,中国的美国劳工史学正处在老劳工史学向新劳工史 学过渡的关键时期 ,这本书的历史作用就更凸现出来了。
〔参考文献〕
1 David Montgomery , Workers Control in America :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Work , Technology , and Labor Struggles ,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791 2 张友伦 1 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M 〕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 3 Paul Buhle and Mark Naison , Once Upon a Shop Floor : An Interview with David Montgomery , Radical History Review 23 , Spring 19801 4 David Montgomery ,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Labor : The Workplace , the State , and American Labor Activism , 1865 —1925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871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