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分析网上训人

2025-02-16 文摘 评论 阅读

分析网上训人

苏 杜

2007-8-9

  收治民心其实是很难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经天纬地的大经义,主治统的,无论是正动的还是反动的,都特别知道;辅训戒的,无论是自傲于在朝的,还是自怨于在野的,都非常致力;但是,收效高的,却并不多。如今,惯于星级享受的知识精英也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承认“网络的确是个好东西”,连续几天地看帖,隔三差五地发帖,训戒网民该这么办不该那么办了。然而,精英们的网上训戒是不是就能如愿以偿呢?主流的评价或自我的感觉是肯定的,但“平等讨论”起来呢,恐怕也未必。

  例如,最近,茅于轼先生借着“为富人说话”,对“穷人”做了这样一段训戒:

  “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一个人变富了就可能有种种麻烦随之而来。如果我们问一问任何一位企业家,当企业家容易吗?他们要交纳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要对付不讲理的官员,给他们上贡,请吃饭,陪娱乐,说好话,低三下四地做人。中国的企业家是全世界最难当的,风险最大的,负担最重的。在执业中稍有闪失,比如得罪了某位高官,没有协调好‘黑社会’的关系,立刻灾难临头,多年的努力马上付诸东流,在一个政策多变、朝不保夕的环境中,战战兢兢做事。但是,他们作出了伟大的成绩。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财富的创造增加了十倍之多。这主要是企业家的功劳。”

  从“语调、风格来看”,很“理性”,很“逻辑”,很“有苦具言”,很“头脑胜过了拳头”。然而,效果呢?买账的网民似乎不多,从被茅先生拉出来示众的骂贴---“你好去死了!”、“让阎王老子折磨你!”、“你是你妈生的吗?你他妈的是什么东西?”、“去吃大便!”、“一条老狗!”---来看,民心归一,真是TMD够呛!

  “得民心者得天下”,尽管骂贴只占到“四分之一”,茅先生已经为天下忧心忡忡了。他说:“这种爆发式的情绪如果广泛存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为什么呢?因为存在着“发生社会动荡”的“万一”。那么,怎么办呢?就得收治人心。茅先生别的国策没有见过,单从《分析网上骂人》来看,收治“这种爆发式的情绪”,策略有三:其一:揭穿“聪明人”,指出“底层群众容易上当受骗当别人炮灰”的危险。其二:从初等教育抓起,彻底肃清“文革”遗风,特别是阶级斗争那一套。其三:社会必须由精英治理。这些收治人心,也可以称为茅先生的“社会治理”的大策略,其中都是“道理”,“逻辑”,“理性”, “正义原则和博爱精神”,“怀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又不“走极端”,正居中庸,对于“拳头胜过头脑”的“底层群众”来说,必须一一尝读,才能理解,才能学会“理性思考”。

  先来看揭穿“聪明人”。茅先生说:底层群众“有强烈的不满情绪,所以挑出最恶毒的话来表达。倒未必是真想置我于死地”。茅先生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奋不顾身地就是要指出:“历史上一切造反都要靠动员底层群众,造反无非是这一派的底层群众打那一派的底层群众,牺牲的都是底层百姓。得利的都是善于利用和操纵别人的聪明人。这些经验教训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的。他们容易听从煽动,意气用事,上当受骗,甚至当别人的炮灰。” 但是,这“聪明人”是谁呢?茅先生在这里做了季羡林大师的知音,“真话不全说”,开了个头就打住了。 “文化高”的学者,道家,佛家,凡是担当训戒“底层群众”的精英,都这样,到了关键时刻,他就双目微合道“天机不可泄露”了。“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经验教训”,他能看到;“善于利用和操纵别人的聪明人”,他也明白;但就是“真话不全说”,点到即止。 “底层群众”文化再低,也要弄明白自己如何被“利用”,被“操纵”,“底层”已矣,如何还“当了炮灰”?那是非要找“聪明人”算账不可的。但是,由于“真话不全说”,茅先生向“底层群众”指出“当今社会处于什么情况”,是不能称为“动员、利用和操纵底层群众”的,他只是“听了朋友的劝告”,在“和网友交流”。谁要想和他“平等讨论”,他还要伺机而发,说出另外的“真话”来的。

  再来说“彻底肃清文革遗风,特别是阶级斗争那一套”。茅先生分析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不会用理性思考,思想简单,容易走极端,产生出爆发式的情绪?恐怕这和我们的初等教育有关。我们的小学校里,教的还是阶级斗争的那一套;标榜的英雄人物还是阶级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人物。”茅先生又说:“现在很多的小学老师就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言行习惯时时刻刻影响着下一代人。我们否定了‘文革’,但是对‘文革’的批判仍不彻底,为尊者讳,不得不吃这个苦果。”“小学校”里教的那一套是“阶级斗争的那一套”,茅先生的“彻底肃清”不是阶级斗争,要叫作“礼貌教育”。“对‘文革’的批判仍不彻底”,还要批判,这也不是阶级斗争,不是搞意识形态斗争,要叫作“有原则的爱国主义”教育,“倡导怀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现在很多的小学老师就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是“理性思考”,不“走极端”,也不是要“这一派的底层群众打那一派的底层群众”,而是贯彻“正义原则”和提倡“博爱精神”。总而言之,只要按照茅先生这一训戒去做,“不是说书本上,而是说在实践中”照办,“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不会用理性思考,思想简单,容易走极端,产生出爆发式的情绪”的问题就解决了。这就叫“不争论”,“向前看”,“一心一意搞建设”。这就是茅先生在与“底层群众”“平等地讨论”问题。

  其三,自然就是“社会必须由精英来治理”。茅先生说:“现在的社会非常复杂,需要专家来治理。绝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够胜任的。”茅先生是反对“走极端”的,但这样说不是“走极端”,这叫作“理性分析,平等讨论”。但也并非所有的精英都合格,茅先生接着指出:“精英必须公正地为全体人民的利益着想,不可以为统治者自己的利益着想。其实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可惜的是简单的道理还没有被普遍承认,而是被大范围地破坏着。看看网上骂人,可以知道当今社会处于什么状况。”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思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的确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也的确,这“简单的道理还没有被普遍承认,而是被大范围地破坏着”,证明着民心之得,其实不易。即便是“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公正地为全体人民的利益着想”的茅先生屈尊下驾到了网上进行训戒,也还是遭到了为数四分之一的恶骂,令本应为治世能臣的茅先生一样的精英,在“当今社会”里沦落到了“什么状况”。

  “平等讨论”起来,对茅先生的这三大收治人心的方略,是不敢恭维的。第一策的揭露“聪明人”让“底层群众当炮灰”,与第三策的“社会必须由精英来治理”,正别着马腿。如果“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不外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一套。茅先生虽一如既往地反对“阶级斗争”,讨厌“特别讲究立场”,“彻底肃清文革遗风” 却正是不折不扣的一个阶级(官方说法叫阶层)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三策合一力主“止骂”者,恰是从西周的召公“为民者宣之使言”以止谤,到战国的孔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以止乱,再到“民族主义文学家”的“辣椒救国”以止哭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而茅先生一再要求的“当官的人必须为每一个人着想,不能光想着有权有势的人,否则就难免会有社会动乱的可能”,“精英必须公正地为全体人民的利益着想,不可以为统治者自己的利益着想”,也不过是季大师要抬到奥运会上的孔圣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的今译。要从中发现“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或者“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实在难得很。

  但是,我对于“当今社会处于什么状况”,既不像茅先生那样拉出网骂示众以显自己的“勇”,出“聪明人”的丑,也不像他那样茅先生训戒得这么悲观。对于“你是你妈生的吗?你他妈的是什么东西?”的一类村骂,我高攀一下,也与茅先生一样,是很讨厌,很反对的。不过,我却不像茅先生那样,以为这是什么“危险的信号”,恰恰相反,“从历史上看来”,比起祥林嫂穷尽历年的积蓄去土地庙里捐门槛,比起杨白劳呼天呛地因为“老天不睁眼”就喝卤水,比起孔乙已被赵举人打断腿还笃信“读书改变命运”,比起阿Q只会高攀赵家,只善与小D做龙虎斗,只意胜于“儿子打老子”,只能对法官老爷回一句“没有什么要说的了”,最后只惭于画送命的圈也画不圆,比起那些只会默默地呆看杀头示众的底层民众来,这倒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至少,骂,已经不是求神拜佛沉默认命,更何况,骂,还是看准了对象,令被骂的精英也终于“天天上网看反映”,认为“网上骂人这一现象很值得分析,它能够告诉我们许多事情”,“想和网民交流”,觉得训戒的阵地却原来在这里了。这不用说得很遥远,大约一年前的今天,也还是精英们不屑一顾,以为到什么山上开个什么会就可以扭转乾坤了。

  自然,我还认为,这种了不起的进步,只是“从历史上来看”,它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进步,绝不可仅止于此。而这种继续的进步,“不是说书本上,而是说在实践中”,已经在发生中,进行时。“底层群众”早不再是喝上两碗老酒,骂上一句“妈妈的”,释然于“儿子打了老子”,便会回到土谷祠里放头酣睡的阿Q们了。他们是不会再将自己滴血的愤怒像祖辈那样廉价地卖出去的。他们文化虽低,也早已明白,骂一句“你去死吧”,茅先生是不会被“置于死地”的。他们是会找到置自己于“社会底层”的那个阶层的思想克星的。茅先生之惊呼“危险”,之警告“动荡”,正是他从“网上骂人”中所分析出来的价值。茅先生的网上训戒,也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从“保护富人利益”,到“肃清文革遗风”,从“经济研究”,到“分析网骂”,一步一步,理性地进行着的。收治民心,孔圣人抬来抬去凡二千五百年,茅先生天天上网,接二连三地发帖子,尚网上骂声起,网下暴力生,这并不是孔圣人不够“圣”或茅先生有欠“勇”,而是因为他所训戒的,都“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的“经验教训”,普通老百姓看到的经验教训,他也是“看不到”的缘故。

标签:先生   底层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