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学生谈学习毛泽东文化:大道无形风作伴,通天有径影为图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泽东1940年1月9 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新民主主义论》,正好距今有71年。选取毛泽东文化这个大课题来研究毛泽东,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在文化上的建树,以及这样的建树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形成独树一帜的毛泽东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举,是社会主义的创举,是中国新文化的创举。过去一直用发散思维进行毛泽东的研究,此文也是在年青的大学生的激情所激励下,初步的一个概括性的小结,敬请各位雅正!
和大学生谈学习毛泽东文化:大道无形风作伴,通天有径影为图
大学生不能不面向未来,问题在于怎样面向未来。要想又好又快地面向未来,就不能不回顾过去,就不能不立足于现实,这一切都得有立场,有观点,有方法,就得作出系统思考和果敢抉择。可是当今大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纷繁复杂,如何找到一个快捷的渠道,学习一套有效的系统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我们大家都梦寐以求的事情。曾经有一个时期,我们以为西方的某些理论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事实证明那是妄想。在现代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多地相信毛泽东的方法论。我们大学生如何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呢?这里从学习毛泽东文化这个角度做点探讨。我们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从历史角度研究毛泽东文化究竟好在哪里,从而搞清楚学习毛泽东文化的必要性;另一个是大学生怎样学习毛泽东文化,这是探索学习方法问题。
一.毛泽东文化究竟好在哪
毛泽东去世以后,他依然是人民的大救星,人民心情不好时,遇到挫折时,还是会自然地想到他老人家。如果中国遇到外敌入侵,任何一位明智的爱国政治家还是会打起毛泽东的旗帜,那是无与伦比的号召力,这是当今中国奇特的文化现象。我们中国人喜欢用“好”来评价人和事,而不是单纯地用正确或错误来评判人和事,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遇到一个不好的人,他说的对,人们也不一定就办,相反,如果遇到一个好人,跟着他办错了事情,好像也是经常无怨无悔。所以,中国人不敢,不愿意当不好的人,都希望当个好人。但是,要当个真正的好人,不容易。为了更多的人当好人,我们自然要认真研究一下,毛泽东这个被多数人公认的大好人,他创造的文化究竟好在哪?下面我们从六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1、毛泽东文化好在“优”。
在中国,历史已经证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局利益上,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看,毛泽东文化优于过去,胜于他人的文化。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的分析一针见血,从理论上占尽优势,这样他改造中国的战略比党内的各种思想都略胜一筹。毛泽东对付日本帝国主义,他又明显高出蒋介石几个等级,所以他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实属必然。
1946年,毛泽东和美国记着斯特朗谈话时,讲到“在美国和苏联之间隔着辽阔的中间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大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后来,他把这一理论发展成为“三个世界”理论,为新中国的国际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外交得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风云中,游刃有余。也因此,他在1950年代后期就决心和曾经帮助过我们但是却开始不尊重中国主权的苏联老大哥决裂。事实证明,当年的这个决策多么英明果断。这一点,连那些污蔑诽谤毛泽东的人,都不得不服。谁会说毛泽东不该早点和赫鲁晓夫之流拜拜不对?谁会说毛泽东邀请尼克松访华错了?
毛泽东对于民族国家的国际生存空间的把握,恐怕到现在很多人还没有完全看懂,要不然怎么会有“读懂毛泽东”这样的说法出台呢!?
毛泽东文化是在民族危亡时产生的,没有生存,也就谈不上发展!毛泽东就是把民族国家、人民的生存问题放在首位来考虑的。
毛泽东的一颗公心,他对中华民族的整体思考,系统分析形成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他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开创新的实践,在近现代中国首屈一指,“慧眼胆略谁堪比,巍巍昆仑第一峰”!
2、毛泽东文化“善”,或者说讲究善,这也是为什么毛泽东文化能够迅速成为中国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根本性的原因。
毛泽东的善的独特性,也是他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和各级政府机构的独特性,被他称为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 ,毛泽东以纪念他的警卫员张思德同志的名义,系统地论述了“为人民服务”,而他个人更是一生始终不渝的做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从他参加革命开始,一直到他去世以后,他始终起着不可替代的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后,毛泽东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利益,他作出了不杀红军的敌人蒋介石的决定,谁有如此大善之气慨?
1945年党的七大上,他力主选曾经把他整得死去活来的错误路线的头目王明当中央委员,以求得党内的广泛团结,谁有如此大善之胸襟?
毛泽东对朝鲜人民的善,对越南人民的善,对巴基斯坦人民,对非洲人民,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善,哪个人如果不动心?不敢动此心那真是不讲良心!
中国人民最讲良心,所以他们世世代代永远记着毛主席对他们的善!
3、毛泽东文化“易”,易于理解,易于认同,易于实践,不会那么玄乎。
你看战争年代“打土豪,分田地”,和平时期“抓革命,促生产”,多么精辟,一目了然!打仗时毛泽东培养了一大批像粟裕、徐海东、许世友等等这样的上学并不多,却最善于打仗的指挥员。建设时期,毛泽东又让雷锋、王进喜、陈永贵、史来贺等等这些同样上学不多的人,成为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英雄。即使在今天,毛泽东文化得到了在市场经济里搏击风浪的企业家的青睐。
令人欣喜的是,有一批像吴仁宝、王宏斌、郭凤莲这样的社会主义村落土企业家正在崛起,中国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真的需要这样懂得毛泽东文化的农民能人啊!
用毛泽东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费周折,轻松便利。有意思的是连那些反对毛泽东的人,也悄悄地用毛泽东的办法反对毛泽东,当然他们的阴谋难以得逞,很简单,捍卫毛泽东人一眼就会看出你的鬼蜮伎俩。因为是毛泽东在中国文化里,用现代的方式大大增添了识别是非,辨认真伪的内容,有识之士从而也就更易于觉悟。
请注意,这里讲的毛泽东文化“易”,易于理解,易于认同,易于实践,不会那么玄乎,并不是说可以不费力气就可以学到毛泽东文化,而是说只要用心学习是不难学好的。
4、毛泽东文化“强”。
用毛泽东文化,站得高,悟得深,看得远,讲得透,行得通。你看中国的三农问题,这是事关中国13亿人吃饭的头等大事,学者研究的结果,要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毛泽东!
请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里面的一段话:“这里就发生一个问题,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点,那就打击农业、轻工业,对它们少投点资。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你说,毛泽东仿佛就在我们跟前说的这番话!他强不强?
5、毛泽东文化讲究“圆”,圆满的圆。
过去常常讲“圆满完成任务”,就是说干事不留尾巴,不像现在,当官的只顾自己任内,恨不得把子孙后代的钱财花光。毛泽东有一套把握全局的理论,典型的是“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不要四面出击”等等,今天人们依然再用,科学发展观正是讲全面发展,统筹兼顾的!
1949年4月25日,一辆吉普车载着山西太行区委书记陶鲁笳等人直奔香山脚下的双清别墅去见毛泽东主席。陶鲁笳等人在谈了学习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体会之后,毛主席说:“今天我给你们讲讲‘四面八方’的问题。工作重心转到城市后,我们的经济政策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做‘四面八方’。四面即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其中每一面都包括两方,所以合起来就是四面八方。这就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接着,毛泽东展开来讲:“这内外不仅包括中国与外国,目前,解放区与上海也应包括在内。”当时,上海还没有解放。
“关于劳资两利,许多同志只注意到其中一方,而不注意另一方。你们看二中全会决议中讲到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有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目前,其精神的侧重点,不在于限制而在于联合民族资产阶级。那种怕和资本家来往的思想是不对的。如果劳资双方不是两利而是一利,那就是不利。为什么呢?只有劳利而资不利,工厂就要关门;如果只有资利而劳不利,就不能发展生产。”
“公私兼顾亦如此,只能兼顾,不能偏顾,偏顾的结果就是不顾,不顾的结果就要垮台。”
“二中全会决议中提出要利用城乡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不这样就不行。新富农是农村的资产阶级,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现在他们要求发展生产,是适合我们需要的。”
毛泽东归结道:“四个方面的关系中,公私关系、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四面八方,缺一面,缺一方,就是路线的错误、原则的错误。”
毛泽东很多不经意的谈话就是一套系统的理论,就是完整的政策和策略,既高屋建瓴,学者有兴趣深入研究,又通俗易懂,识字不多的农民兄弟也能运用于实践,这就是我们革命和建设都离不开的思想指南,行动指南。
6、最后,毛泽东文化讲究“应”,答应的应,应声的应。
《为人民服务》里面有一句经典的话,“只要说得对,我们就找你的办”,这就是答应,这就是对于人民的 诉求的态度,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执政党、政府、上级和普通老百姓的互动。
中国人最怕叫天天不应,所以,任何政党,任何政府,任何领导,必须学会在人民需要时,在人民叫你时,你要及时答应,哪怕你不能办到,也要应一声啊!
只有这样互动,你有困难时,人民才会呼应你的诉求啊!只有这样,社会上的人们才能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才能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光辉的目标了!毛泽东时代,那么大的困难,比眼下的所谓金融危机不知大多少倍,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够扛得过去,不就是毛泽东和人民同心同德吗?不就是毛泽东带领他的干部,有时还逼迫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的结果吗?如果那个时候的干部,像现在有些官员老爷那样对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我们国家早就完了!
1980年代初期,开国大将黄克诚曾经尖锐地指出:“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拿什么东西来代替呢?”这位“挨过整”的老将军的话今天依然值得深思啊!
毛泽东文化内容很多,毛泽东的好其实早就被实践证明了。这里不是评判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的对与错,更不是说毛泽东什么都对而没有错误,那是不符合毛泽东本人一贯思想的。我们这里是从好的角度,谈了优、善、易、强、圆、应,主要是为了从理论上做一点探讨,主要是为了能够把毛泽东文化中好的东西看的更明确一些,以利于坚持和发扬,我们希望好人好事更多起来!
现在提倡又好又快发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怎样叫好?是不是当官的,有权有势的说好就好呢?肯定不是,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好”是要经得起历史推敲的,“好”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公认基础上的。一句话,人民说好,才算好。只有人民一贯说某人好,才算好人,就像人民听过各种对毛泽东的赞扬,特别是听过对毛泽东的各种诽谤之后,还是依然说他好,那才是真好!真金不怕火炼嘛!
谈到这里,大学生学习毛泽东文化的必要性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二.如何学习研究毛泽东文化
大学生对于毛泽东文化理所当然要了解,要学习。因为我们不知不觉就处在毛泽东文化氛围之中,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问题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毛泽东文化的宽度、深度和高度。
1、 学习毛泽东文化的应有态度
周恩来在谈到学习毛泽东的时候指出:“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如果这样,我们承认我们的领袖就成了空谈。既然是谁也不能学习,那么毛泽东不就被大家孤立起来了吗?我们不就把毛泽东当成一个孤立的神了吗?那是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所宣传的领袖。我们的领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是从中国近百年来和“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多少年革命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产生的人民领袖。因此,学习毛泽东必须全面地学习,从他的历史发展来学习,不要只看今天的成就伟大而不看历史的发展。”(摘自《周恩来选集(上卷)》)
这应该是我们所应有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是学习的途径,或者叫方法。一句话,就是要用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来学习。其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中讲过一句名言:“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毛泽东本人之所以能够开创性的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毛泽东思想体系,也和他对于历史科学的钻研和精通,有着直接关联。
2、学习毛泽东文化的宽度
今天我们讲的学习毛泽东文化,与学习毛泽东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学习毛泽东文化,包括学习毛泽东,但是还应该包括对于毛泽东所造成的文化影响,尤其毛泽东文化本身的一些特征,要有所认识和研究。
文化是个比政治、经济要广泛得多的概念。文化也是比文明要深刻得多的概念。文化就是人化的东西。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什么叫做毛泽东文化?
毛泽东文化就是因为毛泽东而产生的文化。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他又是我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决定者。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他又是我军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决定者。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
毛泽东是中国各族人民公认和爱戴的导师。
新中国的一切人,一切事情,都与毛泽东有关,这便是毛泽东文化的外在表现。
毛泽东文化的内在含义,可以这样来概括: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追求科学的,致力于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文化。
过去我们把上学叫做学文化,那也不错,今天作为大学生应该更深一步去理解和认识文化,通过学习毛泽东文化无疑就可以大大促进这项工作的完成。
3、学习毛泽东文化的深度
毛泽东是一个有着深邃思想的大思想家,因此要学习毛泽东文化,没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没有一定的悟性,是很难理解的。
历史上有两个不一般的人做过《学习毛泽东》的文章,一个是曾经是我党领导人,并且可以作为一个路线代表的王明,另一位就是终身和毛泽东站在一条道上的周恩来。
这就是说,要理解毛泽东,进一步说要理解毛泽东文化,必须要区分毛泽东和非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文化和非毛泽东文化。这也是分清是非,辨别真伪的必然要求。
这就要有理论深度,要有悟性。悟性就是觉悟,除了个别人可以一夜之间开窍,开悟以外,绝大多数人,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学习。
这样的学习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其结果就是练就出一种理论思维能力。恩格斯说,“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实践,不是简单的行动,实践的层次靠指导实践的理论层次来决定,也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深度来划分。
毛泽东做过的事情,别人也可以做,唯独毛泽东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从实践中总结归纳理论的那种独特方式,产生了独树一帜的效果。他那特有的境界和能力,正是别人所难以企及的。这就是毛泽东文化的深度最显著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研究的。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则青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的轶事。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第八班上学时,蔡和森是他同学中交往最密的人之一,后来他们又成为革命同志。毛泽东是一个喜欢户外活动的人。他酷爱风雨浴,经常在周末邀同学去岳麓山、天心阁、橘子洲等处,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沐浴。那时,从学校的妙高峰的山脊上有一条小路通往天心阁,距离仅三华里,这就是后来的天心游路。毛泽东经常独自一人从这条山路来到天心阁,躲进僻静的瓮城内安心读书学习。
一天,毛泽东和蔡和森来到天心阁,两人边走边聊,畅谈学习心得、理想抱负和对时下政治形势的看法。说着说着,毛泽东将话锋一转,说:“民间有一副天心阁与橘子洲的对联,下联是‘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我们来对一个新上联。”蔡和森灵机一动,脱口说出上联:“岳麓松,松伴僧,僧舞松也舞”,毛泽东听罢,说了一声:“好!”稍有停顿,毛泽东接着又说:“但要改一个字,把‘也’字改成‘同’字,就完全符合格律了。”两人相视一笑,回了学校。
毛泽东的一个“同”字,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从这则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和蔡和森在年青时就具有的中国文化底蕴,这对于他们能够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极其关键的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中国人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刻领悟,要想接受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且加以深刻领悟,那是不可想象的。
毛泽东在诗词上独领风骚,与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的贡献相得益彰,并且是诗词造诣在先,这里面有很多值得认真思考的东西。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是一位有着极高艺术素养的美学家,过去我们对这一点重视不够。
今天看来,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有着那么超凡的理论与实践的勇气与魄力,与他的艺术想象力分不开,这和马克思极其神似。他们艺术的深度,大大促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
在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前,我国有很多高人,特别是在佛教寺院和道教道观里,总有一些高人,他们对于天下事的超凡直觉,常常与他们超凡的艺术素养有很大关联。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毛泽东晚年几乎是带领全民学习诗歌艺术,八个样板戏成了普及艺术,其中的深意,也许今天我们才略微多领会一些哦!
那是多么深远的素质教育啊!
4、学习毛泽东文化的高度
毛泽东特别善于高瞻远瞩,这可以作为毛泽东文化的高度的一种表现。要认识毛泽东文化的高度,就要认清一种文化高度的重要性。
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说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这是诗人的一种意境,也是自信的表现。
毛泽东文化的高度,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有宽度作为保障,有深度作为基础的。在毛泽东去世前,老人家没有什么特别的遗言,但是他有个别具一格的举措,发表他自己在1965年写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老人家抒发了“可上九天揽月”的情怀,又再一次感受了“背负青天朝下看”的激情与浪漫。这恐怕就是毛泽东文化高度的较好诠释。
站得高,方能看得远。
还有,请注意,只有拉开一定距离,才能观察的更清晰,比如看油画就有“近看一块疤,远看一朵花”的说法。
站在远处,就更容易分清是非曲直。如何站在远处,那便是要有历史感。
这就又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定位上来了。
这也再一次证明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优势。
毛泽东一生花了大量精力研究历史,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在毛泽东时代,新中国的历史学研究,新中国的历史学家,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我国的考古事业在新中国的展开与发展,已经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力。
另外,西方的历史学家对毛泽东,对毛泽东时代的评价,也是发人深省的。比如对文明文化有着独树一帜研究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还有我们熟悉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是历史学家,都对毛泽东时代,包括毛泽东本人及其著作,做过十分精到的评价。他们的这些评价都是在1970年代对毛泽东时代有过认真研究之后作出的。
这都是我们在学习毛泽东文化高度时,要注意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文化的确好,这是经得起历史推敲,为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实践所证明的,是完全值得我们新时代大学生认真学习研究的。大学生要学习研究毛泽东,首先要端正态度,我们应该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用历史的眼光去学习和研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从宽度、深度和高度上去把握毛泽东文化的各个方面。
毛泽东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毛泽东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这是中国的光荣与骄傲,大学生肩负着创造中国未来的神圣使命,理所当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造,理所当然要站在毛泽东这位巨人肩上去奋斗。要想站得稳,站得住,就要用心去钻研,去学习,去领悟毛泽东文化。
我们憧憬着未来,在这里用不久前写的两句诗和大学生同志共勉:“大道无形风作伴,通天有径影为图”!
链接:毛泽东的青春文化:纪念“世界是你们的”谈话50周年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1AFFCE2FDAD.html
毛泽东的科学文化:解放思想与自主创新的典范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1A50B577DA5.html
新生事物的命运:毛泽东的科学文化续1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DD4A567DAD.html
学习毛泽东的学习方法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E89738FDAD.html
革命者永远年轻:青年毛泽东伫立橘子洲头[2009-12-26 18:1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B39CCFFDAD.html
【原创】 毛泽东诗言志:英雄“丛中笑”[2008-05-27 16:0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309C974FDAD.html
毛泽东文化究竟好在哪?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4C1FE177DAD.html
毛泽东鼓励青年敢想敢说敢干:从“小人物”李希凡说起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B40D547DA5.html
大学生学习毛泽东文化:4、高度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45F717DAD.html
感悟毛主席手书《忆秦娥·娄山关》——和秦淮子《华韵流芳》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E37CF7DAD.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48
读毛主席诗词有感:意境苍穹星斗移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CC72CF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news.asp?id=743
【独家】 画说魏巍诗《毛泽东颂》[2008-08-27 07:22]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3DA68977DAD.html
毛泽东的超凡想象力:可上九天揽月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0130F97DAD.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15
毛泽东曾被党内的“大姐”“压迫写诗”[2009-01-10 14:19]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1D6193FDAD.html
毛泽东妙笔生花 齐白石“废画”成宝[2010-07-18 16:1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CF590F7DA5.html
领袖与画家的杰作:江山如此多娇[2010-07-17 15:13]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CEF959FDA5.html
毛泽东引导大众身心健康的捷径:唱戏[2009-12-30 10:32]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BBEFACFDA5.html
毛泽东蔡和森在“同”字上的一段佳话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B8E14F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47
欢迎交流:历史印证了毛泽东 - jixuie.home.news.cn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