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反华媒体?作家再知名,也不该如此无耻!
前几天读了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含泪劝告请愿灾民》,读罢不禁感慨万分:作家再知名也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吧。余秋雨以前的文章我也看,几乎他所有的文章通篇都透露出一股悲天悯人之情,《文化苦旅》,《霜冷长河》,都是如此。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含泪、温和、尊严、识大体、明大理,最高尊严。。。。。。多么冠冕堂皇,看似既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有循循善诱的教导,读的我到后来也有些感动,可是读到最后总也感觉有些不对劲,于是我拿过来反反复复的看。慢慢的,在通篇和风细雨的教诲与劝说中,逐渐显示出了“冷血”二字。他真够冷血的。鲁迅先生说仁义道德的文章里都是写的吃人二字。余秋雨教授看来不愧是知名学者,对于封建社会的仁义道德文章的写作技巧娴熟的很。一杯香茗,室内温暖如春,眼光深邃而悲悯,举手投足间,已杀人于无形。。。。。。
何以这样说?我们且仔细评评这篇文章。
余老师开篇写道“从海外一些媒体看到,灾区一些家长捧着遇难子女的照片请愿,要求通过法律诉讼来惩处一些造成房屋倒塌的学校领导和承包商。”为什么从海外媒体看到?国内媒体都在干什么?请愿这事看来是有,要不然余老师也不必花如此大的力气来含泪劝阻,可是为何国内媒体要么关注火炬传递,要么关注灾后重建。怎么没有媒体报道家长们情愿的事?非不想也,实不敢也。有什么不敢?堂堂的无冕之王,有什么力量竟然能够左右他们的目光?答案只有一个:政府。是政府在这个多事之秋,不希望人们对于这件事再过于关注,毕竟奥运会快开了,政府希望社会稳定。于是,作为政府的御用文人的余秋雨老师就跳出来写了这样的一篇劝告。可是,文人毕竟是文人,他对于政治毕竟还是幼稚的很,他很相信自己的文笔,以为自己的这篇劝告,上可以博龙颜之大阅,下可以止百姓之事端。于是他含泪劝告着,心里暗自发笑:“我最聪明,我最聪明”。没想到一文既出,舆论大哗,理解者有之,批评者有之,赞誉者有之,骂街者有之,那些本来对这件事不很了解的人们通过各种评论也更加地关心。大领导们没准也在暗自怪老余多事,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这大概是余秋雨老师没有想到的。
接着,余秋雨老师提到了因为这个请愿,导致了反华媒体的四点诬陷。于是,就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语重心长地谆谆教导。我英语不行,不知道反华媒体到底写了些什么,既然余老师这么说,姑且我们就这么听。可是,在这里,我更想说说西方反华的历史。这西方国家反华,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开始了。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联合国军侵朝,是反华;技术封锁,不让钱学森回国,不让我们造氢弹原子弹,是反华;建立军事基地,遏制中国冲出第一岛链,还是反华。这些都是有深层次的原因,从意识形态到经济利益,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的清,也不是就事论事这么简单。这种反华,同余秋雨老师所说的反华诬陷相比,孰轻孰重?可是最终,我们以什么样的对策,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呢?志愿军入朝参战,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自立更生,我们造出了原子弹氢弹;而我们的年轻的海军,也正在从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迈进。我们哪个也没有妥协,反而打破了反华的壁垒。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而余秋雨老师因为反华媒体的几个诬陷,就反过来“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仿佛我们不去请愿了,反华媒体就不会再诬陷了。堂堂的大学者,怎么如此“鸵鸟”,真是不可理解。中国老农有一句俗话“听见蝼蛄叫,就不种庄稼了么?”在这一点上,学富五车的余秋雨老师的见识,实在不如一个老农。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余秋雨老师谆谆教导的内容: “你们所遭遇的丧子之痛,全国人民都感同身受。”果真是这样么?我想,在“全国人民”中剔除具有中国国籍的冷血动物,这句话才能成立。然后说默哀三分钟,一样的大路边的安慰话。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余秋雨老师引佛学大师的话教诲人们的几句:“在全国哀悼日,一位佛学大师对我说,有十几亿人护持,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会一直佑护中国。我想,你们的孩子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宁。”好慈悲!余秋雨老师的这几句话我想可以这样解读:家长们,你们看,这些被劣质教学楼砸死的孩子已经成了菩萨,他们已经安宁了。潜台词应该是这样:你们孩子都成菩萨了,家长们高兴还来不及,请什么愿呢?
人,还有这么无耻的么?这些孩子,本来可以不死的,他们本来可以开心的继续生活着。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被倒塌下来的劣质教学楼砸得支离破碎,他们的理想,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家长们对他们深切的爱,都被劣质教学楼砸得粉碎。如果九天有灵,他们能安宁吗?能安宁吗?
然后,余秋雨老师的笔锋一转,说到“校舍建造的质量,当然必须追究,那些偷工减料的建筑承包商和其他责任者,必须受到法律严惩。我现在想不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什么机构胆敢包庇这些人。你们请愿所说的话,其实早已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决心。但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我现在想不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什么机构胆敢包庇这些人。”余老师想不出,可是的确有人做的出。在抗震救灾最紧要关头挪用救灾物资,这种事件的严重性与包庇“豆腐渣”校舍有的一比,这是人神共愤的事,我当时也想不出,可是确实就有人做了,目前已经审计出来了好多例,都在网上放着,不用我赘述。以此类推,包庇“豆腐渣”校舍的事,实在不敢说没人敢作。可偏偏余秋雨老师就想不出,是真想不出,还是想的出就是说想不出?仔细玩味,真是有点意思了。
然后,余老师来了一个“缓兵之计”,“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时间多长?如何解决?政府应该是什么态度?最终结果应该怎样?余老师一概不说,只是用他那如簧巧舌将问题轻轻一拨,已至2010年以后矣。
接下来,更加无耻的来了,我不得不把全段引上,因为以我的拙笔实在写不出这些灿若莲花的文章。“因为,无论怎么说,这次大灾难主要还是天灾。当然也有未倒的房屋、幸存的学校,但这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来论定。已经有好几位国际地震专家说,地震到了七点八级,理论上一切房屋都会倒塌,除非有特殊原因,而这次四川,是八级!” 余老师说到,这次地震损失如此惨重,主要还是天灾,“主要还是天灾”,那次要的呢?他不说,文人的小伎俩一览无余。他并且援引地震学家的话说明理论上这样的地震正常的房屋都会倒塌。那么,相同的震级,为什么为数不少的房屋并没有倒塌?难道,这些房屋都不正常吗?既然这些不正常的房屋可以在地震中安然无恙,我们建造那么多正常的房屋干什么?为的就是让它们在地震中多砸死些如花朵般天真烂漫的孩子吗?
接着,余秋雨老师在为家长们戴高帽之余,继续滔滔不绝,向家长们晓以国家大体,民族大义。“我们不能急躁,因为还有更危急的事。”确实如此。堰塞湖、卫生防疫,哪一个都是迫在眉睫。可是,余秋雨老师替这些家长们想过吗?天下的父母,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有谁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全部?他们的孩子,他们认为本来可以不死的孩子被砸死了,换成谁,没有一腔愤懑?换成谁,不想讨回一个公道?抛开这些,一味空谈“识大体,明大义”,纯属胡说八道。况且,谁能保证,这些更危急的事过去之后,家长们能够讨回自己的公道?余秋雨老师能保证么?敢保证么?即使保证了,有可信度么?
这样的人,竟然妄谈中华民族的最高尊严。什么是最高尊严?我们的孩子被砸死了,家长们请个愿,因为“友邦莫名惊诧”而不得不含泪劝阻,这难道是最高尊严吗?这样的最高尊严,不要也罢.
高潮之后,戏剧院长出身的余秋雨老师还不忘来个尾声,文章的最后一句:“一些对中国人历来不怀好意的人,正天天等着我们做错一点什么呢。”哦,原来,家长请愿是做错了。
用所谓正常的语言,我已经不能做出什么评价。至此,我真的已无话可说。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