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改革未必无止境,反思未必都保守

2025-02-15 文摘 评论 阅读

答追求光明网友(原创)

今天打开博客收到好友追求光明的一个消息:东方同志,有一问题想请教。我们长话短说,从洋务运动开始,有一政治力量扮演了反对派的角色,它就是清流派。它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洋务运动的结束而消亡。清流以反对变法维新坚持封建正统思想抱着主宗不可变的想法,想通过传统封建理论来挽救中华,这是否和现在的情况有些相似之处。如果一部毛泽东思想能够包治百病,那么社会是否可以到此为止,如果民主能够战胜罪恶,那么这个世界为什么充满危险与阴暗。可见到目前为止,一切理论都在探索之中。您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清流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是否和现在的情况有些相同。当权者是否利用了两派的矛盾,来继续其统治。请正面详细回答。

客观地说,不是谦虚,这个问题我回答不好,因为这个问题太大,许多专业的东西我也不清楚。但我们作为朋友交流,我们不必和酸秀才们一样咬文嚼字,那是考古学家或历史学家们的事,我只想就朋友的核心观点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供朋友参考。

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大自然的运动大家好理解,因为很直观,地震也好,海啸也罢,大家都不会引起多少误解。人类社会其实也无时不在变化发展中,只是有了人的意识显得比较复杂起来了,因为人的意识千差万别,所以对待人类发展的态度无论在那一个阶段都不会完全统一。所以人类历史本质上说是一部改革史,只是在相对平稳的时候感觉不是太强烈,人的意识好象达到了某种平衡。但当在某种特殊时期,人的意识表现纷繁复杂时,改革反映出来的意识矛盾让人感觉非常激烈,甚至有时可以上升到肉体上的你死我活。中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王安石变法等都是这种情况。每次改革遇到的阻力都很大,因为改革肯定会涉及到利益分配。当改革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能促进国家强盛,但几千年的精英治国,往往是改革会触动上层利益,这些受触动的上层就形成保守派对改革形成阻力,使改革措施难以真正实行下去。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保守派车裂,王安石在保守派反攻下而罢官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让中国人感到心痛的屈辱史,由于中国文化的重人文而轻自然的特性,当西方列强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完成原始资本主义积累的时候,中国的统治者还在陶醉于天朝大国夜郎自大式的臆淫中不能自拔,结果鸦片战争让中国做了一场挨打受气割地赔款几乎让中华民族亡族灭种的百年恶梦。现实让那些比较开明的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最著名的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始的,代表人物很多,那些参与镇压农民起义的领军人物象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人都积极参与,在当时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这样一项大运动,朝庭内部有一些反对派是很正常的,但我觉得这些都是朝庭内部的矛盾,是比较开明的和落后保守的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清流派也好或叫其它什么派别也好,他们和洋务派的矛盾和人民群众关联不是太大。由于这种向西方学习是全方位的开放,将西方的许多糟粕都一古脑全引进来了,有某种程度是是按照外国的目标而搞的开放。虽然在短期内让中国的经济有了一定的起色,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开放的无限制让中国的殖民化进一步加重,使中国内部矛盾表现更加激烈,最终还是失败了。

目前的中国形势和当年的形势不可同日而语,毛泽东思想和当年洋务运动全盘西化更是大相径庭,当年是被动开放,现在是主动融入,当年可选择的条件都苛刻,所以容易激化矛盾,现在的改革开放引起许多人的反思是正常的。不一定反思的都是落后的,不一定改革的就一定先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的理论永远不会过时,越民族的越世界,一个民族一定要首先将自身的优秀文化继承下来,这是根本,在这个基础上引进其它先进文化让自己的文化更有生命力才是正道。我觉得毛泽东在延安时就提出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应该说是最经典的概括。发展经济也是一样,我们应该吸取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立足自身,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一提改革就是永无止境,一提开放就是全方位,我认为这种提法有点太极端,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上有改不完的事情吗?自己的一切都要张显于外界吗?人还可以有些不能对外言的隐私的,何况一个国家,全方位让人家都一清二楚和历史上的宋襄公一样愚蠢,只有平等的开放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年头,我们一个小单位一年甚至半年还要搞一下总结,回顾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大家集思广议思考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何况我们一个国家,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我们总结的不少,但三十年出现的问题却很少触及,老百姓能没有想法吗?只有对过去的三十年来一个正确的评价才能统一思想,凝神聚力朝前看,才能使中国的发展保持健康高速。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怀念毛泽东,这是由现实决定的,现实的情况毛泽东生前都有文章给出了答案,实践已经证明了毛泽东是科学的,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才是最大的科学发展观,后来的特色理论体系正确的方面只是在毛泽东思想这座大厦上增砖添瓦。虽然我们不能说毛泽东思想是顶峰,因为发展是绝对的,永恒的,不可能出现绝对的顶峰,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都需要当政者因时而化,与时俱进。但那些企图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大原则的做法是可笑的,现在这种苗头很强烈,但如果真的用权力推进成功了,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成为历史的笑柄,人的思想是无形的,是没法控制的,周厉王让人道路以目,结果他丢了江山。毛泽东思想的大原则,只要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行政就永远不会过时,只能在其基础上继承发展,但如果要延续过去的精英统治,肯定就会彻底否定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既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我认为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式的对外开放更适合中国国情,因为把自己的发展寄托在外国的身上是不现实的,现在的地球虽然变得小了,但仍然是以国家为单位计算的,有限的资源不可能让大家平均享用。

总之,当年清流派和洋务派的关系同今日中国反思改革的现状是非常不同的两个历史时期,当年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利益调整时对政策走向产生出的不同看法,现在则是人民对多年改革后自发产生的反思,前者是落后的阻碍历史前进的保守力量的负隅顽抗,后者则是适应历史潮流对改革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让改革更好地向前推进。

标签:改革   毛泽东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