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吃人本质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吃人本质
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直接责任人张玉军、耿金平二审宣判维持死刑,田文华维持无期、高俊杰维持死缓原判,以及石家庄政府相关人员受到相应行政处分之后,这次波及面之广,损失之惨重,受害人之多,影响之恶劣的蓄意添加有毒害化学物质的食品安全事故,终于算画上了一个句号。这时候,就不由想到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惨痛事故的发生,又是谁,直接杀死了这么多活生生的人。从高层人士到无辜的婴幼儿,他们原本怒放的生命,本不该就这样突然凋谢啊!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以市场调节市场,其弊端和残忍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暴露无遗,展示给人的,是市场大肆吞噬个体生命的血淋淋的现实。
《资本论》里有一段传诵很广的名言:“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百分之二十,就会活泼起来;有百分之五十,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百分之百,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三鹿奶粉”用现实的例子证明了这段话的准确性。
为了提高奶粉的“蛋白”含量,也就是为了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三鹿”不惜铤而走险,走上了“故意投毒”的不归路。而且,市场里的其它奶制品企业,也几乎全部在做着同样的“投毒”营生。有需求,自然有供应,于是以三聚氰胺为原料的假蛋白粉,便应时而生。他们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和价值最大化,全然忘记了什么是道德和为消费者身体健康负责的价值观的最底限!
食品里蛋白的国家检测标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忽略了微量元素或物质的常规检测标准,除了定量之外,还得有一个定性的指标。即测定完蛋白质的含量后,也要检测这蛋白质是动物蛋白,还是植物蛋白,甚至是否就是可以伤人于无形的有毒的“假蛋白”。所以,严格说来,这起食品安全事故,与当时这标准的制定者不无关系。也就是这种只定量的检测方式,让各个乳制品企业完全背离了食品安全的最起码常识。就好似很多其它的“潜规则”一样,可以让很多人通过剥削和造假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翁,而直接承担恶劣后果的,就是广大无辜的老百姓。这次的“三鹿事件”,除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外,还搭上了国有企业的倒台、著名商标的烟消云散、外资进入奶制品行业以及国家财政巨大的损失。现在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呢?如果政令法规不能强大到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有足够的监管力度,那么,最后被市场惩罚的,只会是国家和人民!
“三鹿奶粉”之所以成为“出头鸟”,除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也是第一个“被螃蟹吃掉”的。想来不外这几个原因:第一,当地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给“三鹿”下了必须达到多少财政收入的“死命令”,然后疏略监管、听之任之地让其按市场化操作运行;第二,“三鹿”为了在上缴完相关各种款项后,自己能有更多的,可供独立支配的资本;三,降低生产成本,钻政策和检测标准的空子,尽量多而省地占领市场,扩大销量。“三鹿”在这三方面都做得不错,据相关报道,连续15 年全国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达18.26%,并连续6 年入选中国企业500 強,曾获“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称号,2007年销售收入逾100 亿元人民币。在如此辉煌的成就下,“三鹿”注定走上毁灭之路。市场占有率大,添加的三聚氰胺就多,在达到一定阈值后,突然迅猛爆发,好似现在的金融风暴,来势汹汹而不可阻挡。“三鹿”就这样以极其惨痛的代价被置之于死地。
怎样来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必须重新制定乳制品蛋白的检测指标,不止定量,还必须定性。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已经废弃了旧的检测标准,更全面的新标准也已经出台。
其次,完善食品企业管理制度。虽然这起事故有“杀鸡儆猴”的作用,但是,在“市场原教旨主义”的驱使下,绝对还会有人继续以身试法。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缓“市场原教旨主义”笼罩所有市场商品的步伐。
我想,曾经的乳制品行业标准,除了过于相信人在市场面前的自我道德约束力之外,也有给企业一个自由的竞争空间,减少各种繁琐的条款,让市场通过自身的调节来自我完善的打算。这样做的本意和初衷,确实有助于企业间的良性竞争,这样消费者就能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在“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冲击下,各企业可以同时造假、同时蒙骗和同时犯法!这就给我们各项政策、指标的制定者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政策在“市场原教旨主义”面前彻底崩溃,就不要顾虑规则的繁琐,也不要对企业抱道德水平的幻想,而是必须用切实有效的强硬规定,斩断“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横行!
这就会面临着挑战,即,要公平还是要效率?二者又如何来统一?如果只追求效率,势必又会让企业陷入你死我活或共同造假的恶性竞争中;如果要保障企业在一个公平的大环境下竞争和消费者购买到的绝对是安全的食品,就只有降低效率,效率降下来之后,如果仍由市场化来主导市场,就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扬。商品价格上扬后,又如何来平衡消费者与生产企业的矛盾?又将是一个课题摆在决策者面前。
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峭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的左右为难?原因很简单,就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绝对不适合社会主义国家,也其实并不适合资本主义国家。
“市场原教旨主义”带给市场的,只会是弱肉强食的相互恶性竞争。这竞争的结果,要么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商品价值最大化的“集体造假”;要么就是在“公平”的大前提下同时提高商品价格。前者有“三鹿”可以证明,后者可以参考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本土制造的商品会比在不发达国家制造的同类商品价格高很多为证。发达国家在不发达国家投资兴办企业,可以用廉价的资源和劳工来追求最大的利润,然后与本国其它同类商品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获取真正到手的价值。这也是发达国家虽然制造业发达,但是厂家多半设在不发达国家的原因——这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一种体现。
“市场原教旨主义”就是一残缺的、凶狠的畸形怪物,对国家和个体都只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而绝对不能带领任何国家找到真正的商品市场化的道路。不管这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结局都一样。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