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和共和国前途命运的角度看改革
从党和共和国前途命运的角度看改革
―――仅以此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田忠国
如果从财富总量和打造亿万富翁的角度看改革,改革当然取得了重大成绩,而且前所未有(试想,哪个国家的创业者能在一夜之间身价百亿,哪个国家靠卖主权经济推动GDP增长的,哪个国家可以利用制造制度门获取利益?唯中国尔),但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成绩,对党和共和国的前途命运有益还是有损?这个问题,中国的改革家们只说改革就是好,因为中国的财富总量增长了,至于增长后财富分布得如何,对党和共和国的前途命运有益有损,就避口不谈。所以,我不想从财富总量的增长角度谈改革,只想从党和共和国的前途命运上谈改革,因为,在我看来,如果不从党和共和国的前途命运上谈改革,而是从财富总量上谈改革,我以为那是在地狱中快乐的舞蹈。
如果要谈党和共和国的前途命运,我们就不能不搞清楚什么党和共和国的基础是什么,如果连党和共和国的基础都搞不清楚,怎么能说得清党和共和国的前途命运?
一般的讲,按照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就是党和共和国生命的基础,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赖以存在的基础条件,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一切违背这个原则的言论和行为,都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的,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就损害了党和共和国的前途命运。
但是,如何更好的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不受侵害呢?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中国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历史经济的基础上,在新形势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呢?一次,朋友听中央党校的教授讲授科学发展观,回来后我问(因为我不是党员,没听的资格)其那位教授对科学发展观给出了哪些回答。朋友说,他在提问时问到这个问题,也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概念问题,但那位教授说,没有概念就是最好的概念,没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朋友说,他感觉这位教授解释的不对,因为,按照教授的话去理解,科学发展观就是个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如果什么东西都没有,中央让他们下来讲“没有概念就是最好的概念,没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不是白花吗?我听了有些气愤,说,岂止是白花钱,他还把中国共产党和胡锦涛推到了说谎话的位置,为祸国家。中国就毁在这批精英手里。朋友为了让我熄火,说,中央党校的教授是中国最高级别的了,他要讲不清楚,我看就没法了。我告诉朋友,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前提下,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建构一套确保社会各阶层动态平等搏弈的机制平台,确保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良性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既不是“没有概念就是最好的概念,没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更不是取消斗争,而是将斗争的成本降到最小的斗争,因为,中国前三十和后三十年的实践证明,残酷的斗争不利于社会发展,应该避免,但取消斗争、压制斗争,就是最大最残酷的斗争,因为,这其实就是剥夺了人民群众的捍卫自己权利和利益的权利,使其强势的一方对弱势的一方随意宰割。这就证明,斗争,西方人叫搏弈,是在有阶级的社会中永远存在的,但斗争有代价大小之分,没有取消的可能,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是取消不了,如果有人想努力取消,本愿不论是什么,但最终结果就是对人民群众最无情的斗争。
因此,降低社会斗争的成本,确保社会的科学发展,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就成了现在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就会陷入不是专主导中国,就是右主导中国,左主导中国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右主导中国有利于极少数人的利益,而这就不可避免的陷于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时就可能损害少数人的利益,有利于极少数人的利益时就必然陷入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之中,这种状态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稳定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我估计,这就是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原因。有人可能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如果这样认为那就错了,因为,毛泽东一直致力的,就是为中国建构一套完善的斗争机制,而文革就是这种努力的具体表现,但是,由于左、右观点冲突严重,中国就失去建构这种和平搏弈机制的条件,从这个角度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深化与发展。朋友认为我深刻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并建议我开办个科学发展观的讲座,但我是非党员,搞这个是冒风险的,加之我缺少起码的抗风险能力,也只能当个笑谈。
中国现在具备不具备建构和平搏弈机制的条件?从仲大军先生在“中国改革三十年后的矛盾与分化”一文中透露的信息,我看还不具备,因为,在中国的主流精英右派层,还根本不具有平等而又宽容的文化素质,不具有平等而又宽容的文化精神,孔子在二千年前就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描绘的就是平等斗争但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精神境界。左派继承了毛泽东平等斗争但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精神,比如说仲大军、韩德强、张宏良、张文木、潘维等,显示了君子追求道义的精神风度,但是,作为左派的对面,右派,则以逐利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说,为了便于得到个人利益,右派们从天南地北走到一起来了,如果一旦危及到个人利益,便会作鸟兽散。这就是义、利追求的不同。如果按照阶级观点说,无产阶级对资本阶级是宽容的,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则是残酷无情的。
根据以上所说的问题,我们不妨看看改革做得如何: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不同阶层的财富差距平均是多少?我为什么说要讲财富差距而不说财富总量呢?原因很简单,中国有13亿人(官方数据),假如改革开放这三十年,财富比改革开放前三十增长一万倍,但都集中在极少人手中,大多数人“不能让其吃得太饱,太饱就不活了”(张五常等人语),大家说这是中国的成就呢,还是中国的灾难?
二,原有的战略产业是调整了、更强大了,还是消亡了?战略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国家主权的命根子,如果我们把主权经济卖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还是中国的灾难呢?再说,假如某一年我们把整个国家全卖了,包括国土,当年的GDP可能有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放量增长,但问题是,这种GDP增长是中国的改革成就,还是中国的灾难呢?
三,思想文化、主体精神更积极向上,更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了,还是沦为自私的殖民文化,没落腐败、堕落为兽甚至反动了?
四,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了,还是消失了?
五,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标,是达到了,更完善了,构建起平等参与、共同管理、共同创造和共同分离的制度机制了,还是原有的机制体系虽然不完善,但还是有的,但现在根本就没有了?
六,中国更加安定团结、欣欣向荣了,还是危机重重,达到灾难的边缘了?
如此等等,这些改革开放之外的话题不能不考虑,因为这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利益以及党和共和国的前途命运。如果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不理出头绪,我们只是一味的喊好加油,继续沿着卖光卖净的快车道上(开放)跑下去,如果亡党亡国之后再后悔,岂不是只能“问君曾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这样说也并非是改革开放就没有成绩,但成绩也不能掩盖其中的失败。所以,总结就需要以系统的眼光,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包括各种系统的隐性分岔系统思考分析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明系统存在的问题,因为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有的找到了问题所在,但有的人死不认账,至于那些隐性的分岔系统,因为那是人类智慧的最大盲区,比黑洞还大的智慧的盲区,那就更发现不了了。
世界历史告诉人们,总结不能也不应该光看到好的一面,一好百好,全是绝对的正确,如果那样,也就失去了总结的意义。总结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发现成绩,寻找错误,固化经验(提升),改正错误,这才有助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之,拿着正确当正确,拿着错误也当正确,继续改革开放,比如,郭京毅通过制度门谋利案,还是认为正确,加快制度门的谋利速度,或者,继续为社会阶层贫富分化推波助澜,加快社会矛盾冲突的激化速度,那就不是寻找好的改革开放之路,而是找死了。
近日看到有关媒体报道,说是中国要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再有中央党校教授那样的高论“没有概念就是最好的概念,没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恐怕就成问题了。
2008年9月6日星期六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