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的革命哲学

2025-02-15 文摘 评论 阅读

哲学的革命  

学习仅一年了,感觉最大的进步,在于对哲学的认识。我现在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就是“批孔,扬毛,追寻大自然”。

所谓“批孔”,就是一可见有的文章中,在内容或者形式上,透入出孔儒的架势,也即是虚伪造作的现象,我便义愤填膺,血往上涌,无论如何,批之而后快。

所谓“扬毛”,当然是歌颂毛泽东思想,包括“三毛”,即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让我心仪。我们现在置身其中的,不就是网络文化大革命吗?

所谓“追寻大自然”,就是发现、追随,能够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或者思想。我的概念中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的有机统一,并非有些人认为的田园风光。

人类,在这个大自然中,劳动诞生了哲学。人类所有哲学的意义,就是关于劳动和生存。

  

一、生死论  

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对人类是一场浩劫。为懒汉和二流子等人类的寄生虫服务,刺激了现代西方所谓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在享受科学带来的安逸的同时,也饱尝其制造的新的死亡方式。

电能,很方便,但也电死人。更为要害的是,获取电能的方式。从地下挖出煤炭,烧掉;拦河造坝,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电站,等等。

在应用自然地同时,不知不觉中在破坏自然,破坏人类本来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当此多事之秋,人类危机之际,想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句,内心翻江倒海,波澜壮阔。畅想中外古今的仁人志士,死生算得了什么呢?

庄子认为,活着不如死了好,一篇《逍遥游》,潇洒天下。

而孔子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又是宿命,又是爱财,更加自私自利,我真不知,他是何以流传天下之广,贻害后世千年子孙的呢?唯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还有一点,激励人求知的好处。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看人生,是何等的豪迈啊!

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南宋时期,民族主义的英雄气概。

还有“大丈夫生天地间,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等等,中国古人,对死亡的蔑视。

  

意大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体现了当初,为了追求个人主义的自由的资产阶级革命精神。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书中写到,“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就可以这样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激励了多少无产阶级的英雄儿女,为了解放全人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慷慨激昂,奔赴战场啊!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写到这里,我无声地哭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个充满无产阶级思想的人民的政党,何以会曾经流行“韬光养晦”的策略呢?中国人民,期盼着领袖们,赶快苏醒啊!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讲道,【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人民政党的灵魂是革命,而革命是永恒的,所以,党只要为了人民利益而斗争和革命,党的生命就不会停止。

毛主席又说,【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试想一切矛盾着的事物或人们心中矛盾着的概念,任何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存在吗?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

这是毛主席吸取了“老子”关于道的论述的思想,即“有无相生”,“高下相倾”,“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

  

用矛盾论来论述生与死的关系,是应当这样的。人是一个矛盾,生和死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婴儿降生的那一刻,死的因素就跟着他来了。在人的前半生,生占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但此后,死便渐渐地占了上风。人死的那一刻,新的生又渐渐的开始成长,为新的婴儿诞生做着准备。

按照矛盾的观点,人是躯体与灵魂的对立统一体。躯体存在的时候,灵魂便被固化进了躯体,变成了性格或思维定式;躯体消失了的时候,灵魂也就飞走了,飞到了另一个生命的躯体,变成另一个生命的性格。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千世界,千人千面,性格却就那么几种;历史长河,既有芸芸众生,也有伟人辈出。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灵魂永不消失。大自然中,生命存在和灵魂,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

毛主席说,【我们常常说“新陈代谢”这句话。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万事万物皆有灵,此言不虚。灵也是矛盾,是矛盾的普遍性。

毛主席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人,是有灵魂的。躯体消亡了,其灵魂还会对他过去的躯体进行评价。“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那个后人,也包括自己的灵魂。

由此可见,道家的修身养性,佛家的生死轮回,基督教的天堂和地狱,等等,皆是针对人的灵魂来说的,都不全是迷信的。迷信和科学的关系,也是一对矛盾关系。当着迷信的东西,被人类的实践证实了,就变成了科学的东西;当迷信的东西,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是反科学的东西。

譬如,人都会做梦,而在梦中,并不是你想做什么梦,就能做什么梦的。梦醒的时候,也许会记住一点梦中的情形,你也许会大吃一惊。有时候自己是自己,而有时候自己不是自己;梦里发生的事,有的是现实的事,有时候是离奇的事。现代人的实践,尚无定论,是迷信还是科学,不应当骤下结论。

  

二、自然辩证法  

  

西方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叫法都是不科学的。按照矛盾的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唯物”或者“唯心”,都是片面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而唯心主义则反过来强调意识的决定作用。都是以人为中心,看待自然世界的,把人独立于自然界之外。

道家,主张天、地、人合一,把人和人的思想,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这样描述自然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很显然,道家的世界观,比西方要全面。

毛主席的《矛盾论》,是集辩证唯物主义和道家的世界观于一体,提出物质和意识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更提出“精神可以变物质”的著名论断。因此,可以“强为之名曰”,自然辩证法。

不管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唯物辩证法,都包含在毛主席的《矛盾论》中了,也就是“自然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人类的世界观。

  

三、人民历史观  

和辩证唯物主义一样,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也是叫法有问题。

有人,才有历史;没有了人,自然界仍然存在,但谁还去关注它呢?所以,历史是人类的历史,而不是物的历史。

毛主席的《实践论》,充分论述了人类的认识论,尤其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即人类自身实践的认识论,也就是人类历史和探索真理的理论。

毛主席又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的历史。

什么“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的,都是片面的。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人民历史观”,才能真正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

这就产生了一个如何研究历史的问题。既要研究物质的现象,比如考古学家的工作,又要查看典籍。而历史典籍,包括统治阶级的正史,当然也要更加重视流传在劳动人民中间的野史,比如神话、传说、小说、故事、民间艺术等等。劳动人民的传说,是比统治阶级的正史,更加真实,更加有说服力的。

  

自然辩证法和人民历史观,《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构成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体,而毛主席晚年的“文化革命”论,更是将人民历史观推向了巅峰。

毛泽东思想,已经不单纯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更是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运动法则。一旦全人类掌握了它,毛泽东主义,就会变成宇宙和谐的“能量守恒定律”。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原理  

外面,天正下着雨。看到地上的积水,思绪飞走了。

人类的生命之水,可以有很多的物质存在形式,可以是冰,可以是雪,可以是云,可以是水蒸汽,真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啊!

冬季里,滴水成冰;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夏季,云层飞转;秋天,水落石出。

水,随季节变换,自有千姿百态,可归功于时间老人的鬼斧神工;而时间的流逝,季节的变换,又归功于地球在宇宙空间里的斗转星移。难道不是这样子的吗?

可见,空间的变化,就是时间;时间的推移,就产生空间。空间和时间,即对立又统一,可以互相转化,归根结底是一回事,是矛盾,是“道”也。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说是空间,又是时间;叫它时间,又是空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只好“强名之曰道”。

“道”是个象形字,是头和尾的合成,头尾相连,头即是尾,尾即是头。毛主席用两个字说,这是“矛盾”。今人用三个字说,这是“大自然”。至于后人如何说,不得而知。  

  

因为下雨,太阳看不到了,但阳光却穿透云层,依然到达了地球上,让人觉得还是白天。这就是“光子”的力量。“光子”,也是“子”,相比于孔“子”,不知谁对人类的贡献大?

现代物理学中,描述“光子”时,有一个“质能定理”:  

E=MC²  

E—光子的能量,M—光子的质量,C—光速  

光速是每秒钟300,000千米,是一个常量,因此光子的能量和质量之间,是一个等式关系。  

任何物体,在其运动速度接近或超过光速的时候,适用这条定理。  

大家都知道,运动速度是位移(或者走过的路程)除以时间,是空间和时间的合成,因此运动速度,在哲学概念里可以算是“道”了。在速度这个“道”的作用下,能量和质量这一对矛盾,就可以相互转化了。  

物理学是科学,难道“道”和“矛盾”,不是科学吗?哲学和物理学,和科学,难道不可以相互转化吗?难道哲学,仅仅是指导作用吗?科学可以转化成物质,难道哲学不能吗?  

都说哲学是意识形态,难道意识形态不能转化为物质世界吗?意识是物质的,物质也是意识的,唯物和唯心都是矛盾的。  

  

外面的雨,还在下着。一念之间,思绪如电光石火一般,穿云驾雾,在宇宙间打了个来回。我想,人的思绪不比光的速度慢,要不怎么有人说“思想之光”呢。  

既然思想不比光慢,那么思想有没有,能量和质量呢?说绝对的有,或没有,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世间就没有绝对的东西。虽然现在科学还证明不了,但因此就说没有,是不科学的。光看得见,却摸不着,现在不是已经有了“E=MC²”了吗?所以,科学暂时证明不了的,不能就说没有。  

思想虽然看不见,也摸不到,但确实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就要有时间和空间,运动就有能量。所以,思想是有能量的。  

思想的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所以“质能定理”是适应的;思想有能量,就有质量,其能量和质量,就可以相互转化。  

思想的能量,就是精神;思想的质量,就是思想触及的物质世界。精神和物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当然,每个人的个体之间,思想触及的物质世界,是千差万别的,精神是有高尚和卑微的;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运动的。所以,人的思想是不断进步,或者倒退的;具体到每个人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或者不幸福的。  

只有全人类的思想,实现了统一、均衡、和谐的进步,才能实现人人都生活幸福。这就是物理学上,最著名的宇宙的“能量守恒定律”,有六个字,也是哲学。  

  

总之,哲学上,是“道”、“矛盾”、“大自然”;物理学上,是“速度”、“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哲学用的是奇数,物理学用偶数,奇与偶,阳与阴,都分三步来描述,难道不神奇吗?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生天地之间,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天有多大,心有多大。心想事成,天随人愿。  

人类,不应当有这种精神吗?  

这种精神就是毛泽东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因为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人民历史观的感知性原理(音传原理)  

一觉醒来,耳边听到一种声音,时而呼啸,时而低沉。走到房门边,感觉到是,风从门缝里穿过发出的声音。多么像是电视里播放的远古时期的音乐啊!

昔有伯牙抚琴,学奏高山流水,终觅知音;唐太宗,驰骋天下,作“秦王破阵乐”;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从抗日的烽火中奔赴延安,作“黄河大合唱”;周总理日理万机之中,仍然亲自指导编舞大型革命史诗“东方红”。音乐艺术的魅力,从古到今,兴旺不衰,是劳动人民历史的真实写照。

音乐,传承着历史;虽然其演奏仪器(宇宙里的星云黑洞,地球上的山川峡谷、怪石丛林等,人类出现以后所制作的等),表现形式(宇宙里的斗转星移,地球上的风雨雷电,人类的仰天长啸、轻歌曼舞等等),越来越新颖,但有一样东西,始终没有变;音乐来源于大自然,反映着大自然的变迁,似水流年。

水在地上流,映着蓝的天;空气在天上飘,形成风,风吹向大地绿野。天地悠悠,风生水起。人类,本是产生,并且快乐的生活于这个大自然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音律,不包括“声”。

“音”这个字,“立”于“日”之上;而“立”又是头、身子和两腿的人,站在“一”之上;“日”即是太阳,表示空间,又是日子,表示时间。因此,“音”字总的意思,就是人站在“一”上,又站在大自然里;同时又体现了,人要站在地球上,又要站在太阳上,要有这么一个发展的眼光。

有这么一个大自然范围的,发展的眼光和耳朵,干什么呢?听大自然的“音”,看大自然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起于盘古开天地,产生了哲学,当然是眼看、音传的。  

传至伏羲女娲,始有文字。伏羲女娲,其音为“佛”(英文音为FAR),其形为“道”(其音,英文为GOD)。佛道本是一家。对于人来说,音发自内,而形于外;音不易变,而形常变。“佛”不易变,而“道”常变。道有宽窄之惑,有大道和小路之分;大道止于海,小路止于水。

佛法本无边,道有路分支;大道虽宽且远,常不及路多且并。

  

人类历史,沿着大道行驶,不意道旁小路渐渐变宽,遇“丘”岭而并,以至于路,宽过了道;于是人类迷惑于“宽”和“窄”,纷纷弃道奔于路。路,即“儒”也。

孔丘,这个大儒,迷惑了人类,已达两千多年,人类何时才能复归大道呢?人类何时才能参透,并且感知自己内心的佛性呢?

  

感觉不早了,我拿出张纸,打算记一下想法,抬头看看计时钟。

即时,和历史,是一对矛盾。在人类存在的这个大自然里,每时每刻,都在重复着原来的历史,只不过变换成了一种新的形势,新的语言,新的艺术,新的政治,新的战争,新的经济体制,以及新的皮肤,新的器官, 新的地域等等,等等。

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终极思想没有变,它深藏于人类的内心。“道”没有变,“矛盾”没有变,运动是绝对的,革命是无止境的。

每个人,所感知到的即时现象,就是每个人思想到的历史;每个人,感知到多大的空间,就是思想所触及的空间的历史;每个人感知到多久,就是思想到多久的历史;说话之间,已成为历史。

伟人的思想,是整个世界,也是整个历史;大奸大恶之人的思想,便是摧毁整个世界,颠覆整个人类历史。而每个人,思想都是进步,或者倒退的,所感知的世界或多或少;因此,每个人,感知到的,是部分历史或者颠覆部分历史。

历史,是阶级的历史。不同阶级的思想,形成不同阶级的历史。无阶级社会,留下的是人类的历史;阶级社会,留下的是统治阶级颠覆的文字历史,和劳动人民被统治阶级诬称的“野史”。

难道被剥削阶级和劳动人民,不应该质疑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的,所谓正统的、以文字为主的历史吗?不应该推倒为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文过饰非、歌功颂德,同时污蔑劳动人民的孔孟之道的儒家吗?

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并以儒家为主,书写的两千多年的阶级社会历史,几乎就是一部被儒家颠覆了的历史。劳动人民,应当重新书写自己的历史。怎么重新书写呢?其实,并不难。

劳动人民,有一双有力的大手,和盘古的大手是一样的,也一样能开天辟地。远古的风,照样吹得到今天,“音”,是历史最真实的记录。重新书写劳动人民的历史,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就这么简单。不是吗?“读书音,雨音,风音,音音入耳;天下事,国事,家事,事事关心。”

新的历史,就从即时入手。历史,就在你的身边,每时每刻。你是劳动人民,你就在创造历史;你心里想着为劳动人民服务,你续写的就是不朽的历史;你想成为剥削阶级,你就在颠覆历史,或者你在想着为剥削阶级服务,你就在往历史里扔垃圾。

劳动人民的历史观,是自然辩证法的历史观,是人类和大自然相统一,过去、现在、未来相统一的历史观。观今日之天下,感未来之和谐!  

  

潦草写下个提纲,以备晚上回来展开。

上班的时间到了,我匆匆的离开了家。我知道,那远古的风,依然在吹着我的房门,发出音乐一般的声音;但至于是呼啸的还是低沉的,我已经听不到了,到底是什么,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历史;历史不过是人的感觉和知觉。知道了历史,就要觉悟,就要为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努力奋斗,不要做破坏大自然,引发人类灭绝的事!

要发扬毛泽东精神,人人都做毛泽东,去创造劳动人民的历史,而不要颠覆历史!  

  

  

哲学的基本问题,决不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1972年,毛主席与尼克松谈话的时候,主要想谈哲学问题。

尼克松说:“主席先生,我了解到,有多年时间,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是主席和总理完全不能接受的。使我们聚在一起的,是承认世界有了一个新的形势。在我们方面认识到,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对我们的政策。”  

毛主席说:“‘只争朝夕’。我觉得,总的说来,我这种人说话像放空炮!比如这样的话:‘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建立社会主义。’”  

毛主席的哲学,是革命哲学。

  

【马克思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不知是翻译家的问题,还是流传的问题,我对这句话存在着疑问。

众所周知,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首先研究世界观重要,还是研究方法论重要呢?

我认为,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武器,哲学首先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其次,才是研究如何为无产阶级服务,也就是方法论的研究。

因此,方法论研究,是第二位的问题。

方法论,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如何认识客观世界,去发现客观规律,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

用马克思的说法,就是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研究;用毛主席的思想,就是《矛盾论》和《实践论》。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哲学,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伪哲学。

修正主义者,也打着无产阶级哲学的旗号,实际上却是用资产阶级的伪哲学,指导自己的行动。

  

【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是唯心主义。】  

修正主义者,片面夸大“物质是第一性的”,在强大的帝国主义面前害怕了,投降了。于是出现了“唯武器论”、“韬光养晦”,“唯生产力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等,等等谬论。修正主义者,就是打着这样的片面的唯物主义的旗号,也号称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假哲学。

资产阶级的哲学,是自私贪婪的寄生虫们的哲学,是唯个人之心的唯心主义哲学。

无产阶级的哲学,是物质和意识,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哲学;是毛泽东主义的哲学,是人类和大自然相结合的哲学。

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个是假哲学,一个是伪哲学,都不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为人民服务,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无产阶级的方法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为资本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个人的私欲膨胀,追求霸权主义,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

资产阶级的方法论,是金钱万能,是战争掠夺,是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

修正主义者的世界观,是为物服务,眼睛盯得是物质利益;谁拥有的物质财富多,谁就是强者;因此,羡慕强者,为强者服务;为了获取物质财富,不惜毁坏大自然。

修正主义者的方法论,是口里喊为人民服务,心里想的不是全部人民,是拥有财富的那一部分;口里喊着实事求是,不是为全体人民“求是”,而是为自己求“是”;“从小圈子中来,到小圈子中去”。这就是修正主义者“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才是他们的服务对象。

金钱和资本,是物质财富的代表,所以,修正主义者必定滑落为资产阶级,是披着无产阶级外衣的资产阶级,是虚伪的更加阴险的资产阶级。

  

信奉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教条主义,是修正主义,必然沦落成为资产阶级,成为帝国主义的洋奴。

因此,当代的无产阶级,不能做洋奴,要做毛泽东主义者;毛泽东主义哲学,才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无产阶级要批孔,不能做家奴;也要批判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做洋奴。

无产阶级,要摆脱受奴役的地位,首先要抛弃当奴隶的思想。  

  

  

历史,是劳动人民认识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历史;不是剥削阶级和寄生虫们,任意涂抹的唯心的历史;更不是片面的唯物的历史。

历史,是昨天,同时也是今天,和明天。

  

  

辩证法,与唯(物或心)主义,是矛盾的  

上文中,包含了如下几个观点: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二、哲学,是专属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  

三、修正主义,信奉的是唯物主义,是假“哲学”;资本主义,信奉的是唯心主义,是伪“哲学”。  

四、毛泽东主义,是当代无产阶级和世界劳动人民的哲学。  

五、无产阶级,不应当有任何的做奴隶的思想。  

六、历史,是劳动人民的历史,是过去、现在、未来相统一的历史。  

  

  

毛主席《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根本区别在那里呢?在于对哲学的根本问题,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相反的回答。】

此处,毛主席说的是“根本问题”,而不是“基本问题”。

“根”,意会一下,是指大树的根,是大树为了存活生长,而用来从土地中,吸取养分的。所以,根是方法和手段,是变化的。而大树的“基”是土壤,是不变的。

更何况,毛主席在做这篇报告的时候,想必是在延安时代,不言而喻,那时的基本问题解决了,哲学就是为工农兵服务,为中华民族驱逐日寇,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服务;所以,毛主席侧重讲的是方法论的问题。

基本问题,是为人民服务,是始终如一的,是不变的;而叫做“根本问题”的方法论,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所谓的“根基”是一个合成词,从严格意义上讲,“根”与“基”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树根,与它扎根的土壤,就是一对矛盾。土壤为“基”。

  

【唯心论认精神(意识,观念,主体)为世界一切的根源,物质(自然界及社会,客体)不过为其附属物。唯物论认物质离精神而独立存在,精神不过为其附属物。从这个根本问题的相反的回答出发,就生出一切问题上的分歧意见来。】  

毛主席在此处阐明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

  

【在唯心论看来,世界或者是我们各种知觉的综合,或者是我们的或世界的理性所创造的精神过程。对外面的物质世界,或者完全把它看成虚构的幻想,或者把它看成精神元素之物质的外壳。人类的认识,是主体的自动,是精神的自己产物。  

唯物论相反,认宇宙的统一就在他的物质性。精神(意识)是物质的本性之一,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发生的。自然,物质,客观世界,存在于精神之外,离精神而独立。人的认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  

毛主席在此处阐明了,在对于人类的认识方面,“唯心论”和“唯物论”是矛盾的。  

  

对于“唯心论”和“唯物论”的是非,毛主席,并没有给出判断。毛主席的观点是,它们是矛盾的。“唯心论”和“唯物论”,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  

  

人类的认识,既是对精神以外的物质世界的反映,同时,也是主体的自动,即精神的自己产物。至于“反映”和“自动”的关系,也是符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唯心论”和“唯物论”,都属于人类认识的两个极端,都是片面的。  

  

中国古代老子的“道德经”,流传到西方,成为“辩证法”;而毛主席的《矛盾论》,则把这两者结合到一起。

辩证法,是全面的、普遍联系的、发展的看问题;而“唯心论”、“唯物论”是片面的、唯一的看问题。所以,辩证法,和唯(物或心)论,是矛盾的,更不用说唯什么主义了。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是矛盾的,而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间,号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口口声声高喊着“辩证唯物主义”如何如何,不是十分可笑的一件事吗?

而更加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给人民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的布尔什维克们,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刘邓路线执行者们,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们,等等,他们不仅仅是可笑,简直是犯罪!

  

自从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诞生以后,毛泽东主义便宣告诞生了。  

“矛盾论”,在与各种“唯心论”、“唯物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在与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复辟的斗争中,毛泽东主义,更加奠定了其劳动人民实践的伟大意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文化大革命的理论,等等都闪耀着《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光辉。

  

1949年,毛主席发表了《唯心史观的破产》,赠给了司徒雷登大使,宣告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政权的失败。

六十年过去了,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的中国人民,对“唯物史观”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同六十年前一样,“唯物史观”也必将面临着破产!毛泽东主义的“人民历史观”,必将胜利。  

  

  

  

哲学的革命  

来到《》不知不觉已经半年。半年来,在乡里学习了很多知识,结识了很多同志,也把自己的感情倾注进来,留下了些许文字。

这里是理想之乡,是革命的大本营。随着不断地学习,思考,革命,越来越感到“革命无止境”。借用一下雷锋同志的说法,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革命事业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革自己的命,革自己以外的任何事物的命,将革命进行到底。

革命无止境,革命也永生。

  

学习革命  

人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从咿呀学语,到上学学知识,工作学技能,年老学养生,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人,为什么要学习呢?为了追求幸福。至于幸福是什么,不在此展开。

人,如何学习呢?表面看,是向老师学习;深层次看,是向大自然学习,人是自然之子,是大自然的产物。

老师,包括出生时的父母,长大后的教师,以及所接触到的所有的“人”和“物”,即人周围的大自然。

对于中国人这个群体来说,截止到目前为止,有两大老师,可以说影响最大。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毛主席。当然,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也是老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对这句话,【百度】的翻译和解释是:  

“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连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甚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

2000多年来,孔孟儒家,有出息的弟子们,都认真践行着这句话。只不过,他们学好以后,“学以致用”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说,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胜利,而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为人民服务》中,毛主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又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所以,学习为革命,革命为人民,也为“我们这个队伍”,为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自己。

  

小结:孔子,这个老师的学问,是为自己,为帝王,“终究是奴才”。

毛主席,是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思想,是为人民,包括自己。

中国人民,要追求幸福,就要“打倒孔家店”,学习毛泽东思想;以大自然为师,解放全人类。

  

  

性格革命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性格。性格,就是思维定式。

要革命,就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性格的形成,对于当代中国每个人来说,都或多或少地受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两千多年前,孔丘,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养成了双重性格。

一方面,想做别人的主子,恢复他奴隶主的地位和身份,自己不劳动,靠剥削劳动人民来过他骄奢淫逸的生活;另一方面,不得不做别人的奴才,既在别人的大树下好乘凉,又能为自己的不劳而获找理由。

后世孔子的儒家弟子们,更是阴险狡诈。一方面,在剥削阶级得势时,帮助剥削阶级压迫劳动人民;另一方面,当革命人民快要胜利时,转而投机革命。革命一遇到挫折,便再转头寻找新的主子。总之,是能够为自己“安身立命”。

孔儒们,这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自利的性格,只适合于“生于安逸”,如何能在忧患之时,“齐家治国平天下”呢?每临家国危难,民族危亡之际,孔儒们只会“弃家卖国投靠敌人”,帮助敌人平天下而已。

寄生虫,奴才,叛徒,是孔儒们的代名词。

中国人,不在性格上革命,能行吗?

革掉儒家奴才的双重性格,培养中国人的开天辟地的独立精神性格,要发扬毛泽东精神。  

  

思想革命  

人的性格,决定思想和行动,也就决定了人的命运。

思想和行动,构成了实践。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行动,产生正确的实践结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主席在一九六三年五月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语言习惯。毛主席有毛主席的语言习惯,毛主席时代有那个时代的共同语言。  

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应当用我们的语言来学习阐述毛主席的思想。  

譬如,“思想”这个词,现在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当动词来用;“实践”这个词,既包含行动,又包含动词的思想,等等,一且要看当时的语境。否则,便是“书呆子”。  

“人的正确【思想】(名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等实践中来的。这里的“实践”,就是思想和行动的合成。

  

而我们现在很多人,把实践仅仅等同于行动,而把思想排斥在外。这是造成很多分歧的地方。

只有实践行动,不等于真理就会从天而降;还要同时经过人脑的加工。什么“勤奋出天才,实践出真知”,鼓励勤奋和实践行动,是对的,但片面夸大就不科学了,都是伪命题。

【思想】不是人脑里固有的,但和行动是同时发生的。在行动的过程中,大脑同时在工作着,在“思想”着;“思想”与行动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等行动结束了,才“思想”出真理来的。

不同的人脑,不同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加工方式和方法,会出现不同的加工结果。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等的加工,才有可能达到接近正确的认识结果。而这个人脑加工的过程,就是“思想”(动词)的过程。

应该相信,没有人会说,行动是不用动脑子的;不用动脑子的行动,不是正常的人类的行动。因此,行动的过程,同时就是“思想”的过程。

实践,就是行动和“思想”(动词)的合成。所以,【思想】从实践中来,也是从“思想”中来。

这是因果关系。

  

另外,实践的结果,会产生正确的【思想】,当然也有不正确的【思想】,难道说正确的【思想】,来源于这众多的【思想】之中,不对吗?

这是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总之,由于因果关系,内涵外延关系,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既从实践(“思想”)中来,又从实践的结果(众多的【思想】)中来。难道只允许说“从实践中来”,可以不准说“从思想中来”吗?

  

思想本身革命,也会带动行动上的革命;行动中革命,也会带动思想革命;思想和行动,是矛盾密不可分的,都是实践的一方面。

  

哲学要革命,数学要革命,周易要革命,等等人类的所有文化革命,要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为全人类和大自然服务。革命,无所不在,无往而不胜。  

  

  

  

标签:思想   历史   哲学   矛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