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魏巍
了 解 魏 巍
朱久如
我认为,要做中国左派(其实应是全国人民),都应该了解魏巍其人。不仅了解他是写了最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家、诗人;更应了解他的一生,尤其是在伟大的毛泽东主席逝世之后,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他都做了些什么,他的一生尤其进入暮年这一大阶段,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怎样了解他?当然应是阅读他的大量著作。我认为,读他的著作以及听与他相熟的人的介绍都是很好的途径。
我今天介绍一部分中国各界知名或不知名的人士于2000年春,在中国作协、文联等6单位召开的《魏巍文集》研讨会暨庆祝魏巍同志80华诞会上所赠送的条幅、卷轴上的精文妙句,便可对这位名人提纲挈领地了解或深入骨髓地认识;然后再去读书,一定便捷得多。
请让我将这些连珠的精议妙文敬录如下:
(仅按文联迎客厅内送字之早晚悬挂次序照录)
华 楠
巨笔如椽
信念似火
同辈晚生 郭光宇
慧眼识忠良
迟浩田
书敬魏巍同志
弘真理 扬正气 可敬可爱
写英雄 抒壮怀 誉满华夏
邓立群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延安文学会
诗出肺腑
文荡三军
邵忠信
心存百万兵
尔重
雪涌梅花俏
霜重叶更红
喜看铁骑士
气压百万兵
春之长短由天不由人,春值大小由人不由天,君看刘胡兰,岁短春如天,大家各努力,斩鬼莫问年
祝
魏巍同志慢慢地老 庚辰五月三日
山东:龙山 兆丰
中原不老松
低谷攀高峰
中流击清波
高唱大江东
李跃文(有军中才子之称,原中国人民海军政委)
时代旋律
人民心声
郑天翔
高举马列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
龙年 巨才
诗文论皆工
德艺识俱高
大巴山 熊雄
霜染须眉八十公
巍巍屹立太行松
呕心血写上甘岭
奋笔话说毛泽东
华夏凤凰经烈火
东方战士抗西风
地球一系红飘带
击水中流向大同
吉狄马加
血管里有马蹄的声音
管桦
雪里寒光有剑气
凛然豪侠喜风霜
君本生长云山上
莽原大泽是故乡
朱子奇
驮着21世纪清醒的诗人
势必引来新时代的诞生
霸气凶残终究要统统打下地层
火炬不灭
引人类步步奋登天国门
张锲
军中文胆诗苑耆英
老而益壮永焕青春
王同志
风急知草劲
刘白羽
巍然于天地之间
马少波
最可爱人天下称
一生正气凌霜峰
中流砥柱倾肝胆
劲吹东风更健行
高洪波
锦绣江山三千里
全凭先生笔一枝
百味人生勤咀嚼
白雪炒面总相益
北京石油地质学校55届全体毕业生
战士可爱传天下
三部曲壮鼎日月
笔下写春秋
笔墨惊千秋
又一:
胸中素有青松之气
风雨之中唯见凌凛清标
又二:
名标反动派的另册
世纪之交民族之魂
当时我亦拙成一篇。对魏巍同志崇敬之情,不足以表。今附后,敬请同志们斧正:
贺魏老八十华诞
寻迹郑城东①
原是此土生
最恨富欺贫
日寇铁蹄鸣
举目尽疮痍
饿殍遍地扔
决然赴国难
眼界分外明
坚定革命业
打倒蒋朝廷
一生枪在手
万千《东方》兵
《地球红飘带》
顶风《话泽东》
西化挟私化
高唱《屈子情》③
《中流》击浊浪
妖孽始知疼
魑魅梦不稳
越咒越旺兴
撕开修妖皮
人民唱大风
流响海内外
拳拳赤子情
举杯祝寿松
巍巍一生情
旧屋映眼中
稚心诚如镜
最怜穷人穷
风雨四万万
随处闻哀鸿
神州如垒卵
十七独西行
立定马列志
紧随毛泽东
赴朝抗美帝
战笔不停耕
卓绝八年战
妙笔绘长征
“星”上“旗”落地
工农返雇佣
作品等身高
战斗犹从容
文章益铿锵
夤夜叠报驚
《世纪门槛上》
拨亮世纪灯
老骥疾奋蹄
主义真且明
勋英八旬诞
心怀深深情
情专为何情?
最可爱的人②
结伴尽穷童
列强侮中华
灾祸千百重
长夜暗如盘
少年心潮湃
踏上延安路
痴腑工农兵
赶走日本鬼
一文举世名
《最可爱的人》
《金凤》得重生
非毛狂魔吼
共运下谷峰
铁骨志铮铮
仍向新峰冲
笔锋一犀利
鬼域骗术崩
鬼咒《中流》死
又升特亮星
帝修恨切齿
声高遏行云
力卫公有制
共筹庆丰宴
众口说晚情
人民之情国之情
归根结底 阶!级!!情!!!
注:①河南省郑州市东大街,当时诗人出生旧屋仍在
②“自身是最可爱的人,才能写出《最可爱的人》”早已成共识。
③魏巍当年临危受命(即1989—1990年初),受当时中央委托创办高举马列毛泽东思想旗帜、与资本议复辟势力的自由化思潮战斗的《中流》杂志,创刊号上写下一篇《写在汩罗江畔》,发表自己同党、同人民的同仇敌忾,同生同死的战斗决心,其高风亮节,略见一斑,详评情请参阅《中流》1990.1创刊号。
(补说一句)上述抄录,仅是当时文联迎客厅堂悬挂的一部分条幅和卷轴。由于开会时间已到,还有相当部分未来及抄下,待开会结束,它们已被工作人员收走,我又不好意思去寻找,只有表示遗憾了!
在这里我并无仅只称赞魏巍老同志一人之意。其实像马宾、李尔重、郑天翔、李成瑞、 韩西雅、刘日新、吴冷西、寒春、阳早等等等等众多老同志,我们都应了解,都应很好地向他们致敬学习,从他们在新形势下所作所为中汲取继续革命的胆识和方法。我这里仅因手头只有这一点珍贵的文字,想介绍给大家,才写此一篇拙文,与同志们共勉。
朱久如
2008年春天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