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殊异的“折腾观”说到毛泽东战略的伟大
由殊异的“折腾观”说到虚有的普世价值再论及毛泽东战略
网上这几天多写“折腾”,并所写殊异。没有明确定义,七嘴八舌,实属十分正常。在七嘴八舌中,又见“在阶级完全消灭之前没有普世真理——即没有所谓普世价值”的真理性。哈哈!普世价值见鬼去了!
不闭着眼睛瞎说的人们一定会承认,原来,人和人的价值观不同,“折腾观”也是相异迥然。换一角度说,从今天的“折腾观”相异,可见时下并无普世价值。鲁迅说,我们的痈疽,就是敌人的宝贝,就是这个意思。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有人钻牛角尖说,这是毛泽东的形而上学,难道敌人喜欢吃饭,我们也得反对。此乃稚语,因为此语中的“敌”已规定了“反对或拥护”的本质性内容……
毛泽东作为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只站在人民立埸上,从人民的长远作想,敢为天下先。所以,他的言行遭到某些资英的拚命反对,就不足为怪了。毛泽东认为正确的,某些资英就认为是错误;毛泽东认为伟大,某些资英就一定会认为是折腾。
从革命方面说,——胡锦涛也明白揭示了这一点,毛泽东领导着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那么这一革命的对象必然要竭力反对革命的,并且从历史逻辑、历史规律出发,这些反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人,不会在很短时间里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之后,不拿枪的敌人还会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存在,他们是一定要将毛泽东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切,批评为“折腾”的。
顺便说一下:二三十年前,一些人一方面承认我们的经济基础十分落后,一方面又批评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观点,现在看来,这是多么的可笑。哈哈!难道阶级的存在、阶级斗争与阶级消灭,不是和经济基础的发展相对同步?!阶级能在社会主义建后后的三五十年内消灭?!哈哈……并且,现实中,某些精英又在“创造”剥削和剥削者。我真不知道资英们将如何解释当年对毛泽东阶级斗争理论的否定!
——话回本题。如今,本无普世价值,——当社会所有人有共同价值的认同时,就是共产主义,——这就同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和谐社会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折腾观”也常常有截然相反的。在毛泽东的晚年,他明显看到了我们民族深重的历史陈孽,并看到在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只通过发展经济的自然手段,无补于事,当然,发展经济也是必要手段。于是加大了革命的力度,行成一整套战略。这套战略,本是消灭历史剥削阶级长期折腾的一种努力,而资英们则认为,这是毛泽东在折腾。
现在人们可以了解到,毛泽东实施这一整套战略,采用了先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的全面的群众大发动形式……这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表现在:他估计到社会的混乱和震荡。考虑个人遭到非议和反对(所以他说还准备自己被打得粉碎),——被人批评为乱折腾。但他对中外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使他认为:非如此中国社会就无法走出旧的周期。高度的无可匹比的历史责任感, 使他决心不去当一个虚静的听人“山呼万岁”的领袖, 而以惊人的魄力和胆略去捅“乱子”,用强烈的政治灌输方式,用激烈的斗争形式,用酷似暴风骤雨式的运动,一方面在全社会实施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一方面寻觅敌人(毛泽东从来都认为,这是极少数)。再一方面在斗争中驱除中华民族的千年来形成的顽固惰性,并把中华民族的其它弱点在风雨中显露和鼓凸出来;另一方面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净化个人和民族的灵魂。并以利用“个人崇拜”为开端,有系统地毁灭连同“个人崇拜”在内的一切迷信和自卑等。这一点,一些局外人,也都看到了,其中一个是外籍华人韩素音。
人们不难想象,作为开国领袖的代表,毛泽东如果稍微有一点个人歇足之望,他完全可以在政权稳定牢固后,以任何人也不敢挑战的权威,利用建国后的群众感恩戴德的心情,稳扎稳打地推动经济建设,制造一个──通常是封建开国君王也能制造的──相对安定昌盛的岁月,为自己辉煌的一生,添上一个更为灿烂的句号,甚至惊叹号。至于新社会出现的新问题,他完全可以凭借威望和小施计策,留在他身后去暴露,留让后人解决,以不影响自己一生的光辉。甚至用后人的困拙烘托他的历史辉煌。
可是,毛泽东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不是封建君王,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教导别人要有彻底革命精神,不能躺在历史功劳簿上,要有无畏的斗争精神,要有不怕犯错误而勇敢探索的精神,要敢于反潮流,他自己当然应首先做到,而把他自己一切荣辱安危置之度外。
而在人民群众方面,毛泽东自己的丰富斗争经验,也使他必然想像得到,在由广大群众参加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斗争中,会有迷误,会再现当年农民运动中一些人在地主小姐床上打滚式的荒唐,会有脱胎换骨的痛苦,也会有因主客观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不公正而带来的牺牲,会有一些群众因“打破坛坛罐罐”而出现愁苦和沮丧(这是令人惋惜、怜悯的)。这一切在毛泽东看来,这也是为实现政治战略,为坚持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所迫不得已的。否则,他认为无法帮助中国人甩去旧文化观念的包袱。
毛泽东从来都认为,没有人民对敌人、旧意识形态折腾的迎击,人民就会倍受敌人、旧意识形态的折腾而败下阵来。
毛泽东这种辩证看待得失,把住长远目标,权衡利弊,而取利大者,不为懦弱的善良、平庸的同情挡住前进道路的一贯想法,马克思也曾表露过。
马克思于19世纪50年代,曾以不无矛盾的心情,描述经济和思想上落后国家在社会革命和政治斗争冲击下(不过,当时马克思讲的是资本主义的革命冲击),出现的混乱、惶恐和痛苦。
马克思说:从纯粹的人们的感情上来说,亲眼看到这无数勤劳的宗法制的和平的社会组织崩溃、瓦解……亲眼看到他们的成员在丢失自己的祖传的谋生手段后的痛苦,是会感到悲伤的……但是,马克思不是徒有善心的慈善家,他从来都认为政治革命带来的混乱和痛苦是社会进步所必须的。他接着说道: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旧的生活、生产方式,这些旧的观点,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即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们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我们不应该忘记那种不开化的人的利己性,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块小得可怜的土地上;我们不应忘记,这种失掉尊严的、停滞的、苟安的生活,这种消极的生活方式,在另一方面反而产生了野性的、盲目的、放纵的破坏力量……在表达了这一系列思想之后,马克思仍希望以革命的形式,促成古老社会的崩溃。他明确而坚定地说:“无论古老世界崩溃的情景对我们个人的感情是怎样难受,但从历史观点来看,我们有权同歌德高唱:
‘即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
马克思、毛泽东考虑问题,衡量得失的方法,也完全是可以用来衡量毛泽东的一系列战略。
事实上,历史已经在悄悄地做评论性结论:在东欧和往日的苏联“成功”滑进资本主义的今天,基础本来较东欧和苏联差的中国,仍在不倦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顽强抗击着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潮的折腾,不正说明毛泽东政治战略的伟大作用吗!
总之,人和人不同,“折腾观”也定相异迥然。人民革命,本是历史剥削者折腾人民造成的,但剥削者总要把人民革命说成折腾。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