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被"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抄袭了么?
cctv10中央教育频道为了拯救自己的收视率,推出了一位主讲人袁腾飞,号称“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在自己的网站上用极其严肃的口吻声称,自己志在“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高调虽唱得响亮,但不幸的是,他不仅被指讲课内容里有大量的低级错误,还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揭露为四处抄袭网文,甚至抄袭网络小说。
对此,袁腾飞回应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但是令人深感可惜的是,还有巧合无法解释的“雷同”呢。
比如说吧,网上写手赫连勃勃大王在自己的网文中,曾将岳飞诗《题骤马冈》误写为《题骤马风》。而袁腾飞在自己的节目中竟然也丝毫不架辨析的直接copy,于是乎,《题骤马冈》无端变成了《题骤马“风”》——站在高“冈”上的岳飞,变成了御“风”而行的超人!袁老师在节目中的口误很多,本来不足为奇。但是看到他一本正经地深情朗诵“题骤马——风”时,我还是把一口可乐都喷在了电视上。
这种令人齿冷的抄袭当然也没放过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该书的某些书友戏称,《两宋风云》应该改名为:“袁老师为大家深情朗读《帝国政界往事》”,袁腾飞讲座的很多地方不仅和李亚平极度“雷同”,据称李亚平的出版商目前粗略就已经找出了多达13处……而且袁腾飞讲座的整个架构和李亚平更是惊人的相似。而最后令我们确认袁腾飞对李亚平超出“借鉴”的地方,正是李亚平自己的一处错漏。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中有一段话“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凡有号召,多托故不至;于出师之际,又不能协力徇国家。恐有缓急,必致误国大事。)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
而李亚平在往书上抄的时候,把括号里的文字漏掉,成了“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可以说,这是个李亚平先生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原创错误”!
不消说了,袁腾飞的讲座不幸只和被李亚平截取的资料一模一样。更大的不幸是,袁老师还非要标称这段引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哇呼,简直是自己打脸啊!这真是不幸透了——各位网文作者写书不小心出错,却连累袁老师暴露自己抄袭的真相!
袁老师还有个很无知的地方,觉得把被自己抄了的书列为参考书目就可以随意copy,焉知天下没有这等事。我们终于可以看出,袁腾飞这位“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其实是史上最不加掩饰的人肉网文搜集器,凡是关于宋朝的网文,无论散文或小说,他都加以剽窃、抄袭和摘录,然后急不可耐、不进行任何真伪考辨地扔进了自己的书中。显然,他最牛的地方就是如此抄袭之后还敢声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脸皮之厚,堪称最牛。
ps,附赠一下上cctv百家讲坛的条件:
1.水准要足够低,要象袁腾飞一样把初中教学大纲里的内容都讲错,如澶渊时“辽向宋称臣”;以便毒害电视机前为数众多的祖国的花骨朵们;
2.人品要足够差,要象袁腾飞一样抄袭剽窃,以便继续毒害祖国的花骨朵们,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榜样;
3.脸皮要厚,嘴要硬,要象袁腾飞一样被指出低级错误和剽窃后混若无事。反正百家讲坛的工作人员会出面帮忙遮掩,他们还要卖广告、和书商分成呢,不抵赖到死就更饮鸩止渴了。
最后,大家还是来找一找“最牛的网文搜集器”都抄袭或者很“巧合”的“借鉴”了哪些网文吧。除了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袁老师明确表示自己“参考”过的网文有:张程的《脆弱的繁华》、天涯“falcon”的《铁血年代·宋朝战争故事探秘》、天涯“雾满拦江”的《帝国的敌人》、天涯“赫连勃勃大王”的《刀锋上的文明》……显然,这不是全部内容,就我所知,超级大本营论坛的“戏园子鬼”的原词原句也曾出现在了袁老师的讲座中。
那么,还有谁被抄了呢?——今天,你被袁老师抄了么?
大家动员起来找一找吧。O(∩_∩)O哈哈~
以下为本人红茶魔术猫原创——
补充又一个已经确认的袁老师抄袭段落,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到底有多少“如有雷同,实属巧合”的~(【】号部分中为抄袭嫌疑部分)
袁腾飞《两宋风云》之《起死回生》
“当时有一本书,叫做《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本书的作者是秦桧的养子。南宋的秘书少监,秘书少监是秘书省的负责人,掌管古今的图籍。国史的实录、天文历算,当时国家的政令与各项政治措施的记录,都是由他执笔的,他是秦桧的养子。所以这个人。把凡是对秦桧不利的东西。他全都给抹了。】作为史官来讲,最应该做的事,就是秉笔执书,不隐恶不扬善,事实就是事实,有恶你不能说他干了一件很大的坏事你给抹了,很小的一件事,你给扬的特别大,这不是史官应该干的事。所以秦桧这位养子,这位秘书少监干的不是这事、不是事。【他写的东西非常不可靠,成为研究宋史的人最头疼的一件事。】今天的学者研究宋史,最头疼就是看这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你信不信,你肯定不敢全信。秦桧的儿子写的,他到处瞎改,你不敢相信。可是你不信,你信什吗?别人没有记载嘛。这是国家官方正史。他就这么写。他就把对秦桧不利的他都给你抹了。【但对于解除三大将兵权一事,写的非常可信,‘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有识之士,方惧金人之平,四方底定,而此辈跋扈自肆,意外事有叵测者’为什么要把你的兵权给夺了?因为金人已经被平定了,而且这些统兵将帅跋扈自肆。我怕事有意外,怕这些将帅怀叵测不臣之心,所以皇帝夺兵权。】”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第六章“岳飞必须死”
当时的秘书少监是秦桧的养子秦熺。宋代制度,秘书少监是秘书省的负责人,掌管古今图籍、国史实录、天文历数等等。当时国家政令与各项政治措施的记录,就是由这位秘书少监执笔的。在职期间,这位宰相的养子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南宋初年国史实录中不利于养父秦宰相的内容,或者毁弃,或者改易,胆子相当大。于是,这一时期的南宋官方史料,便大多出自此公的手笔。使后代研究此段历史的人们,倍感痛苦。但是当时,他对此次解除三大将兵权的记载倒是显得特别坦率:“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有识之士方惧金人之平,四方底定,而此辈跋扈自肆,意外事有叵测者”。这就明白说出了皇帝的心里话:金人平不平尚在其次,将“叵测”的意外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首要的。说到底,对这几员大将不放心、不信任才是真的。
而真正悲剧的还在后面~
在一大串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中间,袁老师歹自由发挥了一把——结果彻底露了自己的老底~
“当时有一本书,叫做《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本书的作者是秦桧的养子。”
“今天的学者研究宋史,最头疼就是看这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你信不信,你肯定不敢全信。秦桧的儿子写的,他到处瞎改,你不敢相信。可是你不信,你信什吗?别人没有记载嘛。这是国家官方正史。他就这么写。他就把对秦桧不利的他都给你抹了。”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作者是李心传,但是我们在袁老师“巧合雷同”的李亚平那边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说的“秦桧养子”明明白白叫做“秦熺”!
众所周知,秦桧死于绍兴二十五年,而他死后整整12年,李心传才出生——秦桧怎么才能收一个自己死后12年才出生的人为养子呢?
更何况,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揭发秦桧父子篡改历史的罪行而闻名,他本人更是极度厌恶秦桧
别的人不知道这个也就罢了。可人家袁老师可是在“参考书目”中大模大样地标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呀?
——别说“参考”过了,他就是摸一下这本书的封皮,也决不会闹出错把李心传当秦桧养子的笑话
那么,袁老师到底是如何弄出这个错误的呢?
我们回头看被袁老师“巧合雷同”的《帝国政界往事》:在这一段话的后面,标注了以下字句“引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
——袁老师只看到了这个标注,就自作聪明地错误以为,李亚平先生所说的秦桧养子,就是这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作者!
他不但不知道秦熺篡改的官史叫做《高宗日历》,恐怕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真正作者是李心传也不知道!
于是,才有了上面那一大堆画蛇添足的“自由发挥”!
抄袭也就罢了,连抄袭你都能抄错~——可怜的袁老师啊,让我们说你什么呢?
无独有偶~这样张冠李戴,抄错出处的地方,在袁老师的讲座中还有许多
随便举一例,在第二十四讲《功亏一篑》中有这么一段话:
高宗让岳飞撤兵,但岳飞不愿撤兵,于是就发生了“十二道金牌”的事件。这里说的金牌不是金质的,而是一尺见方的朱漆涂抹的木牌,上面写着八个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铺”指的是驿铺,相当于驿站。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这道金牌不能进入驿站,每到一个地方,换马不换人,每天快马奔驰五百里往前送,这是宋朝传达旨意的最高规格。高宗为了制止岳飞继续进兵,不是发了一道金牌,而是一连发了十二道一模一样的金牌催岳飞撤军,可见朝廷有多么心急。十二道金牌上面的文字完全一样:“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速撤军返京述职。”
其中,在说到“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速撤军返京述职。”时,袁老师还特地打出了字幕“引自邓广铭《岳飞传》”
——我们知道,邓老是宋史泰斗,研究岳飞的专家,如果是他说的话,那一定有根有据。但问题是——这句话究竟是不是邓老所说的呢?
我们翻遍了邓老的《岳飞传》,他老人家谈到高宗班师诏时,提到的只有“措置班师”四字,袁老师自称引自邓氏《岳飞传》的这段半文不白的话,却根本没有踪影。
于是我们只好带着疑惑,在百度搜索中输入袁老师引用的这段话,希望能找出线索……结果我们惊喜的发现:大多数搜索结果都指向同一个熟悉的结果——“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内容还是那样销魂的熟悉~——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
“就在这种情势下,发生了历史上特别有名的一天之内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故事。金牌,不是金的,是一面一尺长的朱漆木牌,上面写着‘御前文字,不得入铺’的金字,用马匹接力传递,不许进入递铺稍事停留,日行五百里,是宋代最高一级的官方机要邮政快递方式。凡是皇帝下发的急件,均以此递送。臣僚送往朝廷的急件,则用“急递”,最高为日行四百里。岳飞一日之内收到十二面金牌,内容完全一样:‘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速撤军返京述职。’”
——也就是说,这一段不见于其他任何出处的“金牌上的内容”,只有可能是李亚平小说中的虚构情节!而我们的袁老师,则再次将虚构当作了历史!如果仅仅是这样,以袁老师一贯的作风,恐怕又是一句“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就敷衍过去了。
但是,这里尤为恶劣的是:袁腾飞从李亚平的小说中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此话出处的记载,居然胆大包天地无耻假借了邓广铭先生的名义,以掩盖他抄袭他人小说虚构情节的丑闻!
这里,我不得不引用一下陈凯歌同学的名言:做人,不能这样的无耻!
袁腾飞你不能这样的无耻!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