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向何处去(二)---经济退却策略与全民所有制变异

2025-02-14 文摘 评论 阅读

中 国 向 何 处 去(二)  

---经济退却策略与全民所有制变异  

许 晓 黎  

在《中国向何处去》中,我提出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度的统一起来的思路,现就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探讨如下: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左派人士认为第四次共产主义热潮即将来到,尤其是当下中国的左派人士,更是殷切的希望回到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道路。然而金融危机的高潮逐渐消退,人们期望的第四次共产主义热潮并没有出现,为什么?  

其实从苏联解体到东欧剧变,再到中国今天的政治改革困境,都在不断的拷问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能从第三次共产主义的成功和失败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中,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只是一味的等待时机和人们觉醒,如此,第三次共产主义失败的阴影将永远的挥之不去。那么,什么是根本性问题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说法1:经济困境导致民心思变的结果。对此,只需要问一句----难道剧变前夜的经济困境比苏联建国初期还要严峻吗?显然这个理论是片面的;  

说法2:西方利用权欲和金钱买通了叶利钦而导致人为政变。为什么极少数人的变质会颠覆一个欣欣向荣的强大政权呢?把个人的功过绝对化,显然忽视了剧变前夜的社会政治环境,任何脱离社会环境就事论事的说辞,都是无法深入问题的实质;  

说法3:戈氏的新思维导致人民思维混淆。为什么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日常熏陶下的干部和党员,能够出现理想蜕变和责任漠视呢?  

其实,经济衰退、贪污腐化、新思维等等都只是失败的诱因,我要问的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各种诱因能够最终点燃颜色革命这个火药桶?  

一、思想裂痕的危害和毛、邓统一的必要性  

在讨论以下这些问题必须先说说革命绝对性的问题,有些观点是完全排他性,也就是无论在何种境和任何特定情况下,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完全水火不相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们称自己为绝对革命派,绝不妥协!  

为此,我不想多说什么,我们来看看列宁对绝对革命派的认识:“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家来说,甚至也许是唯一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性,忘记适当地和顺利地运用革命方法的限度和条件,真正的革命家如果一开始就大书特书革命二字,把革命奉为一种神通广大的东西,丧失理智,不能最冷静、最清醒的考虑、权衡和检查一下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场合转而采取改良主义的行动,那么他们就容易为此而碰得头破血流。”  

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先认识历史,必须找到事物发展的原点。  

1、社会主义经济退却策略的由来  

苏联的十月革命后,在列宁的带领下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期阶段,他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人民大量的生活需求出现,恢复大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缺乏现代工业管理和商业贸易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列宁认为必须走一条迂回的道路,为此推行了新经济政策:一是允许农业、工业商品自由买卖;二是将国有资产通过多种方式租让给国内外的资本家;三是鼓励国内外私人投资。他把这种方式称之为无产阶级国家限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到1922年底,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投资已经占苏联全国的88.5%,列宁的经济退却策略使就业率提高,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保存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为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列宁并没有被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所迷惑,他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场比过去任何战争更残酷、更持久和更顽强得多的战争。资本主义关系的加强,其本身就是危险性的增强。”也就是说,列宁退却策略成功的实质是----在经济政策退却的同时,保持了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性,从而用共产主义思想成功驾驭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无疑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2、思想裂痕的危害  

70年后,苏联再次处于经济发展衰退时期,戈尔巴乔夫借着新思维,大力推行社会制度大改革,这次不同的是,在经济总退却之前,他的思想已经完全抛弃了共产主义思想,其实质就是思想和经济一起向资本主义体制的总退却,结果是强大的苏联一夜之间垮台了。  

让我们深思的是---从列宁时期的苏维埃政权保卫战到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卫国战,外部的强大力量都未能让相对弱小共产主义折服,然而在苏联最强大的时期,却在几番政治攻势下土崩瓦解了。为什么?  

其实,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面否定,打开了制造党内思想裂痕的先河,到了所谓新思维的时期,自我否定和丑化导致的思想裂痕的恶果完全暴露无遗,不同理念向更加偏执的方向发展,甚至在同样的政治派系里都有不同的政治倾向,太多的政治理念鱼目混杂,思想裂痕让共产党员丧失了辩证认识的能力,让共产党员在面对繁杂的理念不知所措,在等待观望中,思想被愚弄,意识被斩首,完全成为一具具政治傀儡,如此,失去灵魂的躯壳无论多么强大,也会在混混然中倒下。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是不断扩大的思想裂痕,实质就是苏联和东欧自己杀死了自己。由此可见,在一个政治党派中,现任领导全盘否定前任领导的思想体系必然会出现思想裂痕,这种分裂必须迅速的弥合,不能只破不离,或者进行欺骗性的所谓取而代之,其对党的危害都是极其巨大的。  

3、毛、邓统一的必要性  

中国在邓小平的带领下进行了类似列宁时代的经济退却策略的所谓改革开放,把已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中国退却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这次退却,无疑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但是我们必须问一问,这样的经济退却在政治上有没有必要?  

从苏联解体以来,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唯一的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国,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都非常让世界瞩目,从1991年至今,中国的国际环境和苏联列宁时期几乎完全一样,在美国带领下的西方阵营以及周边国家,对中国进行着军事紧逼、地理蚕食、政治打压、经济遏止、社会煽动、文化渗透等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各种斗争。在这样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不但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更是让处于政治孤岛的社会主义政权如何生存下去的根本性问题,中国采取暂时的经济退却策略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是用资本主义方式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另一方面走出经济孤岛,也在为必须到来的大决战储蓄力量,如此,实是一个不得已的明智之举。  

中国有幸的是见证了苏联的兴亡,邓小平也意识到资本主义的危险性,他说:“给毛泽东同志摸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摸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因为否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因此他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但是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  

我们来看一位美国政论家米克尔.达维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评价:“美国的历史过去和现在都有黑暗的章节。但它从未受到如此片面的否定。如果说以前对事实的歪曲来自国外的反苏势力,那么现在则是由苏联的主要报刊杂志和往往是知名的党员通过苏联电视台向苏联人民提供的。”“目前许多主要苏联报纸和杂志上的反共内容比美国报刊多,某些电视台也是如此。此外这种反共要巧妙得多,因为它建立在对党和苏维埃国家历史内部了解的基础上。从这一点上看,苏联目前是反社会主义、反苏、反共宣传的最权威的发源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同样的情景在当下的中国疯狂上演。经济繁荣发展迷惑了相当一部分共产党员,甚至一些高级领导都在疾呼宪政政治改革,李锐和袁腾飞之流更是对开国领袖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毛泽东思想也从被边缘化发展到被无端污蔑,这是由于经济退却策略所导致的一部分共产党员出现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倾向,试图在资本主义体制内通过选举实现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的双赢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当下的这种右派民主思潮就是苏联解体前夜的新思维的翻版,就是从非毛到非邓的继续否定,就是妄图利用思想裂痕制造更大的政治裂痕,彻底颠覆政权的颜色革命之举。民主社会主义真的那么美吗?  

2007年,继降低工人福利引发了法国骚乱后,发北欧国家一向被看成是民主社会和“福利国”的典范,整个体制显得不易动摇,然而在自由化市场浪潮的冲击下,5个国家当中的4个,政权已易手,由主张改革福利制的保守派上台。这一事件恰恰说明资本主义体制内的民主社会主义,是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无论通过何种努力为工人争取到何种程度的福利制度,这种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相悖的诉求,都会在资本家的私欲无法容忍的情况下灰飞烟灭!  

从列宁时代的成功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外运用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经济合作、政治对话的同时,对内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去武装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社会公民,然而这恰恰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败笔。邓小平的不争论在改革开放初期,在起到了破冰作用的同时,也让政府和干部放松了政治警惕性,模糊了共产党员的基本属性,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相当一部分共产党员原则性逐渐模糊,从而从认识上完全与民主社会主义趋同,甚至蜕变为资本主义的代言人。  

因此,姓资姓社的问题必须争论,尤其是在大量利用资本主义理论的同时,必须搞清楚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各种政策和方法产生的效应,是资本主义色彩多些,还是社会主义味道浓些!只有清醒认识行为的本性,才能确实的把握好政策的制定方向、执行力度、善后方法、补救措施等等。  

总之,走出中国的政治改革困境,必须认识到经济体制的退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裂痕和蜕变,走出政治改革困境必须从弥合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思想裂痕做起;必须认识到将四项基本原则与邓小平理论剥离就是断章取义的歪曲解读,认识到只有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度的统一起来,才能最终消亡当下中国的思想裂痕带来的致命危害;必须肯定毛泽东思想的战略地位和总结邓小平理论的经验和教训,将毛泽东思想贯穿在事物的判断分析和处理日常工作中;必须牢记经济越繁荣,就越要提高政治警惕性,资本主义运用得越多,就越要在确保政治原则不变色方面下足功夫,只有坚实的政治基础,才能确保社会经济成果为人民所有。  

二、共产主义优越性弱化是第三次共产主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当下中国宪政改革的叫嚣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人民对政权更迭的漠视和旁观,甚至欢呼并积极投身其中,为什么社会的主人翁对自身地位变革毫不警觉呢?有人说,这是新思维蒙蔽了人民,那么为什么俄罗斯经历了经济阵疼后步入经济衰退期后,共产主义党派在选举中却依然未能得到绝对大多数人的支持并重新取得政权呢?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都是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迅猛抬头中出现的。所谓民主社会主义就是试图在资本主义体制内寻求资本家的妥协和工人阶级的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理念。这种不讲所有制的福利社会主义的高福利,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人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渴求,一定程度缓解了对所有制再分配的诉求,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切实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比长远的理想更具有现实意义和说服力。这就是在美国金融危机来到的时候,人民并没有掀起第四次共产主义热潮的根本原因,即人民在高福利的诱惑下,愿意等待经济复苏和更多眼前承诺的实现,而不是选择危险性较高的暴力革命去争取更多的彻底利益。  

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与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在人民心理利益点上相交了。在既得利益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人民不再关心这个利益是资本家施舍的,还是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也就是说,福利让所有制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被弱化到可以忽视的地步!  

这是个奇怪的现象:在革命初期,人民凭借共产主义理想让第三次共产主义最终成功实现,然而在有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法定的全民所有制体制在人民心目中反而被逐渐弱化!原因何在?  

问题的实质就是第三次共产主义国家和当下的中国都没有真正有效的保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让人民感受到不可丢弃的与资本主义福利制度根本不同的优越性!这才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真正原因!这就是第三次共产主义失败的症结所在!那么谁动了社会主义公民的主人翁地位这块奶酪呢?(这个问题对于当下中国的日趋严峻维稳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都极具现实意义,讨论以下问题,我再次重申请放下绝对革命性的思维,实事求是的认识问题,当下的政治环境已经不是喊几句口号能够改变的!)  

1、共产主义的实现形式  

最近各地都在发生强拆事件,面对不可抗拒的强权,在强拆之前,各种威逼利诱可想而知,然而市民明知不可抗,而抗之,为了多点的补偿费不惜用自焚抗争,以命相搏。其实他们抗争的是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有形物质价值,这种价值不容忽视和低估!因为他是这些价值的主人!为什么,在苏联解体和当下的中国,人民为什么不能像抗拒强拆一样,努力维护赋予人民的国家和社会主人翁地位的共产党政权呢?答案只有一个,人民不认为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原因何在  

(1)、要素一、共产主义与全民所有制变异  

共产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所有的资产属于全民,从逻辑上来说,理论的正确性无容置疑,然而人们却忽略了事物在不同的环境可能产生不同效应的大自然规律,也就是说,社会制度是与人们的认识紧密相连的,大众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社会制度运行的实质效应。社会主义社会是需要人们具有高度自觉性的集体行为的社会制度,是一种让全人类最终步入互助互利的高级人类群体形式。第三次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所有制的认识几乎都来自于此,然而从苏联解体到东欧巨变,再到今天中国的维稳局势,都在不断显示这种理论上的认识并没有在其社会体制里面有效的被人们感知,为什么?  

共产主义顾名思义是人人都有,应该在“有”字上寻找答案,然而在苏联模式下,执行的就是“人人都无=公有”,也就是活,所有的资源都不实质属于任何个人,那么该资源就在宪法上属于每一个人。问题是这种“有“除了各种免费的福利享受外,人们无法对资源有切实的支配功能,这种资源从人们的心理和实质上都不是自己的!这就是共产主义政权垮台时大多数人无动于衷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所有制在功能上出现了变异。  

公有制是指人人都有,然而却无法从实际上体现有的效果,也就是说“人人都无=公有”这个理念无法实际操作,而这种“公有”思想下的共有资产在现实中,由于思想的堕落和权利的滥用以及监督的缺位,成为了阶段性的官僚资本,成为极少数人掌控的资本,也就是说“人人都无=公有=官僚所有=阶段性的私有”。不属于任何个体就属于每个人,这种所有制形式对于人民其实是虚拟的,是失控的,对于官僚却可以在其任期内成为资产的实质性控制者,这种由虚拟的全民所有制隐形转化为官僚阶段性的私有制,就叫全民所有制变异。全民所有制变异是特权小利益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官僚权贵阶级成长的土壤,是贪污腐化的温床,两极分化是该制度的必然结果。  

(2)要素二、全民股权所有制  

真正的共产主义应该是什么呢?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就是共产主义主张所有的资源属于全民,那么,就应该从“有”入手而不是“无”,小有就是大有,人人都有=公有。这种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而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形式,就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赋予人人享有资源的主要功能的权利,如政治表达权、经济受益权、经营参与权、财务知晓权等等。人人享有社会主义总资源股东的权益,既是人民生活的来源,也是人民监督政府官员和参加政治、经济活动的平台。  

将社会总资源以股权的形式分配给全民,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绝对不敢作,也不能做的。而在社会主义体制中,一方面让人民切实参与各种资源的经济活动,实行股东监督权,防止贪腐腐化和所有权变异。另一方面也由政府出面对社会总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确保社会主义体制高效运行。  

许晓黎博客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d931500100rrqq.html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