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青年追思和学习魏老
昆明青年追思和学习魏巍老
魏老去世的消息在昆明地区老中青进步人士中引起极大悲痛。8月29日,昆明地区十多位进步青年举行追思魏巍座谈会,深切悼念魏老。大家表示,要继承魏老遗志,像魏老那样学习到老、改造到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座谈会上,首先由在读研究生陈同学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陈同学朗诵得声情并茂,重温魏老名篇的青年朋友很受感染。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昆明地区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和中年人参加,其中有亲自拜访过魏老的原昆明军区离休干部于泮池同志和企业退休干部赵正彩同志。于老深情地说:自己一生最热爱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毛主席,另一个就是魏老,尽管魏老职务、地位并不高,也不是毛主席那样的千年伟人。他说1976年以前自己主要是热爱毛主席,因为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世界革命的伟大导师。在毛主席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我们的党是真正的共产党,国家有地位、人民有尊严;1976年毛主席逝世以后自己最热爱的人就是魏老。在这一阶段,党、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魏老在坚持和捍卫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这个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旗手。
于老还特别提到魏老《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南街归来》两篇文章的重要观点及其对自己的重大影响,深情回忆起自己拜访魏老的情景,谈起自己对魏老的深厚感情和魏老去世之后自己的巨大悲痛。他还告诉青年朋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在变,我们的国家在变,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变。面对这些根本变化,人们特别是老同志中有这么四种情况:第一种是投机者,表面上跟着干革命,其实是为了获取某种好处,只要自己利益得到了满足,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要;第二种是变节分子,刚开始也跟着干革命,后来叛变了革命;第三种是糊涂虫,看不到今天的变化,大是大非不清楚,只会埋头工作,其实是在为官僚、资本家卖命;第四种就是明哲保身的可怜虫,很多问题自己心里清楚,但只要不危害自己,就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怕得要命。而魏老与这四种都不一样,魏老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始终为人民为国家利益奋斗的一生,他愈老弥坚,越战越勇,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老也深情回忆了拜访魏老的情况,他说魏老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而且非常热情的老人,没有一点架子;魏老家里贴满了毛主席诗词、毛主席像和鲁迅肖像、名言,可见他对毛主席和鲁迅先生的热爱和忠诚。他认为,魏老是真正的人民作家,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正的无产阶级思想家、理论家。他同样谈到:自己一生最尊敬的两个人,也是毛主席和魏老。赵老还跟青年朋友们介绍了魏老写作《地球的红飘带》的故事:六七十岁的魏老为写好此书曾两度重走长征路,全书只字未提那个特别矮小的人并顶住了压力,这与现在那些闭门造车的作家和御用文人形成鲜明对比……
青年知识分子曹思益在发言中谈道:魏老去世引起这么多人悲痛并自发举办这么多追思会,反映了魏老对于中国社会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巨大贡献和崇高地位,特别是关键时刻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也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人民就会记住他,怀念他。他还强调,魏老不仅是值得纪念的英雄,而且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年轻人纪念魏老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魏老,像魏老那样去战斗。他说,魏老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为真理、为信仰、为人民而活,不是为物质、为个人而活,他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不怕打压,我们要像魏老那样坚定理想、看透人生,为真理而斗争;魏老是无私无畏的真正的共产党人,坚决站在人民立场上说话办事,为人民利益而写作而斗争,我们要像魏老那样树立彻底的人民立场,从狭隘的自我、独立和个性解放出来;魏老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我们要像魏老那样不仅是民主主义革命者,而且是社会主义革命者;魏老是把改造社会与改造人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的典范,我们要像魏老那样学习到老、改造到老,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魏老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真正革命者,我们要像魏老那样实践到老、革命到底,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争取人民利益和共产主义的前途。小曹最后表示:做人当如魏巍老!
女青年周老师曾经以《谁是最可爱的人》参加教学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她说魏老这篇散文充满着阳刚之气,激荡着英雄主义,她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她结合抗美援朝战例给中学生们讲解,效果非常之好。她还从女性的角度,强调男子汉就应该像《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战士一样顶天立地,要为国家民族、为女人——自己的母亲、姐妹和爱人担负起男人的责任,在危难关头要敢于站出来,而不能当“范跑跑”。听了大家对魏老晚年事迹的介绍,她非常感动,她呼吁男子汉们像魏老一样站出来,像魏老一样铁骨铮铮,像魏老一样淡薄名利、服务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特别是女人而战斗。她还以自己耳闻目睹的活生生的事例,呼吁在场的女同学也勇敢地站出来,改变这种令女人最受伤的社会环境。周老师的发言饱含感情,事例丰富,极富感染力和震憾力。
青年大学生费同学深情地列举了魏老晚年重病期间所写的一篇篇檄文,表达了对魏老的无限崇敬之情。他还动情地朗诵了魏老和郑天翔老今年七月的诗作,说到魏老一直惦记的“阵地”,谈起魏老去世后各派的不同反应,强调“魏老的时代没有过去”,魏老的作品特别是《谁是最可爱的人》所弘扬的革命英雄主义将活在人民心中,也将继续熏陶以后的青少年,我们的后人仍会继承这种精神。
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发言十分踊跃,个个情真意切,气氛庄重而感人。大家表示要继承魏老的遗志,坚守魏老留下的阵地,学习实践毛泽东思想,为改造社会而努力奋斗。魏老永垂不朽!
(据悉:昆明地区还将举办多场魏老追思会,其中9月3日星期三上午9:00昆明地区的数十位老同志将一起悼念魏老。有意者可打电话13577124069咨询)
做人当如魏巍老
——在昆明青年追思魏巍老前辈座谈会上的发言
曹思益
魏巍老去世后的这几天,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追思(追悼)会,无数人为之悲痛。魏老不是国家领导人,各地追思会、沉痛悼念者(而且往往是自发的、民间的)却比不少国家领导人还多。有些朋友可能会想:为什么魏巍老去世会有这样的反响,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悲痛,这么多地方举办这么多追思会呢?
晚年魏巍更可敬
可能有人会说,这主要是因为魏老是著名作家,他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更是家喻户晓,感动和影响过的人何止千千万万!我想这是重要原因,但应该不是主要原因,毕竟这样的名家名作也不在少数,而引发这么多追思会、这么多人沉痛哀悼的名家名作却很难见到。其实参加追思会的人,特别是组织魏老追思会的人,大多不是因为追思一位著名作家和怀念那篇名作,而是因为魏老(特别是晚年)对中国社会、对社会主义革命、对共产主义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他在广大坚持社会主义信仰的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和重要影响,他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其逝世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受到歪曲、误解甚至被边缘化,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仰受到质疑,很多人不信马列毛甚至以反对为荣的时候,年逾七旬的魏老挺身而出创办并主编《中流》,十多年如一日宣传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各种反马列、反社会主义、反毛的歪理邪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流》是自由化思潮一片汪洋大海之中特别少有也因此特别难能可贵的阵地,魏老也因此受到广大社会主义者的爱戴。
世纪之交,在很多人被蒙蔽,很多人在胡乱总结20世纪和展望21世纪的时候,魏老写下《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揭穿了现代修正主义的画皮,很多人因此恍然大悟;2003年,在很多人满怀幻想,很多人还对毛主席晚年的理论和实践不理解甚至否定的时候,魏老写下《论毛泽东的晚年》,明确指出并雄辩地论证了毛泽东的晚年是光辉的晚年而不是错误的晚年,并初步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很多人因此拨云见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最近几年,在危机日显,很多人犹疑不定的时候,病重的魏老又给我们留下一系列文章和讲话,进一步提出他对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任务、策略等重大问题的看法,很多人因此坚定了决心,并付诸实践。
正是因为魏老屡屡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或发表重头文章,对很多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有人把魏老当作新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旗手。所以当他逝世的时候,会有这么多人认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会为此而悲痛万分。
由死想到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死了,别人无动于衷;有的人死了,却惊天动地。魏巍老的去世及其反响,让我想起死与生的关系,想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人如果只是为自己活着,没对别人产生任何影响,他的死是不会有任何人为之惋惜的,也不会有任何人再记得他,因为他的生死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一个人如果只是为其家人活着,他的死只会令家人惋惜,也只有他的家人会记得他,因为他的生死只对其家人有意义,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一个人如果还为其家人以外的人,比如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的人而活着,为之作出了贡献,那么他的死还会令其所在地方或单位的人而惋惜,他们也会记得他,但除此之外,也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一个人,如果他为国家民族而活着,并为之作出了贡献,那么他的死还会令国人而惋惜,国人也会记得他;如果一个人不仅为国家民族而活着,而且为整个人类而活着,他为整个人类做出了贡献,那么不只本国人会为他的死而惋惜而怀念,而且其他各国也会有人为之悼念。而魏老这是这样的人,他的死才会有这样的反响。
当然,在阶级社会里,有爱就有恨,在为一些人奉献因而获得其爱戴的同时,往往就会影响或妨碍另一些人的利益因而被他们所怨恨。一些人爱之愈深,往往另一些人就恨之愈切。只有那些只为自己而活、不与他人发生往来的人,才既不会有爱也不会有恨,他的生死与别人、与社会毫不相干。
我们不妨想想: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我想我们不应该做那种如同白活、枉此一生的“鲁宾逊”,我们应该做对人民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做魏老这样的人。这样当我们死去的时候,自己既不必羞愧也不必悔恨,别人既不会说“死得好”也不会说“无所谓”。我们的生命也就有了重量,也就有了印迹。
寄托哀思并更好地团结起来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的最后说到:“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以前对这一段话,我没有什么感觉,现在逐步有些认识了。追悼会不只是一般人所说的“走走形式”,而有它的意义和价值。追悼会不仅是对死者的哀悼,也是对死者做过有益工作、对死者人生价值的认可,更可以弘扬正气,鼓励人们多做有益的工作,做有益于人民的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追悼会,要使人们更好地团结起来。
同样,我们召开追思魏老的座谈会,首先当然是寄托我们的哀思,缅怀魏老的丰功伟绩,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更好地团结起来,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做更多有益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继承魏老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魏老所希望的。这也正是形势所需、任务所迫。
值得纪念的英雄,值得学习的榜样
魏老不仅是值得纪念的英雄,而且是非常值得我们特别是青年学习的榜样。魏老的文采、文风,魏老的理论、思想,魏老的精神、立场,魏老的气节、风度,魏老的意志、追求,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我们纪念魏老,更要学习魏老,甚至可以说,学习是最好的纪念。
魏老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重点,爱学什么往往取决于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人,而向什么人学、学什么又会影响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个人认为,我们学习魏老首先就要立意高远,要有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要重点学习魏老最可宝贵、最令人尊敬和感动的那些闪光点,学习一般人很难做到或很少具备的那些精华,学习魏老之所以成为魏老的那些特质。就我的理解,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学习魏老的理想主义精神,为真理而斗争
魏老首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是为真理、为信仰而活着的人,而不是为物质、为个人而活的人。年轻时他为了理想而参加革命,晚年也在为了理想而斗争,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满足于颐养天年,正像韩德强老师悼诗里所说的:“有人健康为中心,魏老心中想革命。”面对苏东剧变、国际共运进入低潮,社会主义理想和制度在中国受到严重质疑和破坏,他仍然矢志不渝地信仰共产主义,并且为了这个理想而创办《中流》,笔耕不辍。为了捍卫他所信奉的毛泽东思想和共产党的根本性质,他发扬“五不怕”的精神猛烈抨击允许资本家入党的谬论,即使《中流》被封、个人被禁也仍然坚持斗争。
一些右派总以反专制、反特权自诩,甚至诬蔑左派是专制、特权的帮凶,其实与专制特权斗争最坚决最彻底最无私无畏的,是魏老这样的坚定左派和真正共产党人。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与官僚特权、腐败势力斗争,并受到封杀、迫害的左派不在少数,像《中流》这样硕果仅存的左派刊物也被封停,如果再算上1976年以后受到打击迫害的广大毛派,其数量其迫害程度都远远超过右派,只不过左派不像右派那样自吹自擂甚至借助国外媒体大树特树而已。
我们学习魏老,首先就要像魏老那样坚定理想、看透人生、追求真理,为真理而斗争,而不是为五斗米而折腰,为升官发财而殚精竭虑。
学习魏老的人民立场,从自我解放出来
一些自由派总是标榜自由、独立,但他们的独立总是强调“自我”和“个性”,是从个人出发的,因此他们不仅要独立于权力之外(那些依附权贵的右派除外),而且要独立于大众之外。魏老不同于这样的自由派,他一方面保持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独立,另一方面却坚定地站在人民大众一边,可以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可以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和自我的独立,可以做到“无我”之境。这种“独立”就是超越了自由主义的独立,是鲁迅式的独立,是左派的独立,是左派的人民立场。因此魏老不仅毫不留情地批判官僚特权,其态度决绝到吹响继续革命号角的地步,而且挺身而出为打工者王斌余、为退伍兵崔英杰、为造反派说情,怒斥山西“黑煤窑”、黑工厂和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正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人民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所以魏老是无私无畏的真正的共产党人,所以他的作品特别有力量,他特别受到人民的爱戴。
有些青年特别崇尚独立、个性,强调自我,在物欲横流、黑白颠倒的社会,这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爱因斯坦说“一个人价值的真正大小在于他何种程度上从自我解放出来”,李嘉诚给汕头大学写的校训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人生更高的境界是舍小我为大我,是超越自我,超越一己的偏私和狭隘,始终站在劳苦大众一边,站在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一边。我们应该像魏老一样树立彻底的人民立场,不断从自我解放出来,这样我们也不会再觉得无力,我们的力量就会源源不断。
学习魏老的不断革命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魏老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主义战士,他与一般革命者的区别就在于他坚持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理论,在民主革命成功之后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各地资本主义复辟之后坚持重新革命,真正做到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这从他晚年的一系列著作和行动可以看出。正是这一点,使他超越了同时代的很多“革命者”,那些革命者只是半拉子革命者,只是民主革命者,只是满足于打江山坐江山或者中国的独立和强大,不愿改变几千年的私有制和剥削,不愿继续搞社会主义革命,反对毛主席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所以他们后来跟不上了,蜕化了,变质了,投降了,走到了革命的反面。
我们(特别是青年)学习魏老,就应该做个坚定彻底的革命派,不仅要为民主革命而斗争,而且要为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为共产主义而斗争。革命不成功,斗争不停止;共产主义未实现,革命就不停止。
学习魏老的自我革命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魏老不仅是继续革命论者,而且特别认同和强调毛主席改造社会与改造人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的思想,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不仅是革旧社会的命、革剥削者的命,而且是革自己的命,“为人民利益而改正自己的错误”,真正做到了“斗私批修”。即使是到了晚年,他还在不断学习和思考,修正自己的观点,这使他超越了所谓的“三中全会派”,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获得了更多人的尊敬和认同,也影响了更多人、作出了更大贡献。
一个人的学习、改造是没有止境的,而且往往会有反复和曲折,我们应该学习魏老的自我革命精神,谦虚谨慎,敢于承认和修正自己的错误,“马克思主义的镜子多照自己”,毫不松懈地学习、改造。
学习魏老的知行合一作风,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
魏老是彻底的革命派而不是一般的口头革命派,他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现在有的人对社会根本性质也有清醒的认识,心里也认可社会主义革命,但却只是闷在心里,不敢说更不敢动;还有的说得比谁都响、都激烈,老是批评别人不革命、不彻底,但就是只说不做,只是逞口舌之快。而魏老不是这样,他是既说又做,而且是坚持不懈地一步一步地做,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我们应该学习魏老,像他一样实践到老、革命到底,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人民利益,为共产主义前途,而艰苦细致地斗争。
千多年前,辛弃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今天,我要说“做人当如魏巍老”。年轻朋友们,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继承魏老遗志,像魏老一样坚定有力地战斗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