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高举唯物辩证法“又对立又统一”科学思想的旗帜,不断发现、不断发明和不断创新!

2025-02-14 文摘 评论 阅读

高举唯物辩证法“又对立又统一”科学思想的旗帜,  

不断发现、不断发明和不断创新!  

中华民族正在和平崛起,每个中国人都在为之欢欣鼓舞!而大力增加中华民族在人类各种发现和发明的原始创新的比例,才是一个民族能够当之无愧地立于世界最先进民族之列的真正的崛起!

那么怎样实现真正的不断创新的伟大目标呢?除了必要的经济政治环境以外,最根本的就是端正我们的思想路线,用当今最科学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武装全民族、武装全体人民,并且坚决与我们和平崛起的伟大社会实践实现紧密的有机结合!  

唯物辩证法早已阐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主要有三条统一的共同的规律,就是又对立又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毛泽东则用“一分为二”这一概念来高度概括这些规律,并身体力行之。毛泽东以自己高超的哲学家目光早在1955年就预言基本粒子是无限可分的,后来科学的发展证明了毛泽东的科学预言,这也雄辩地证明了哲学不仅对社会科学,也必然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毛泽东创造性地把辨证唯物论科学地“一分为二”,创立了了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学说。毛泽东英明地指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毛泽东据此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矛盾分类学,为唯物辩证法的近代最新发展开辟了道路!

既然社会矛盾是可分的,那么一般矛盾是否可分呢?答案是肯定的!

经过对社会实践的考察,根据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形式的不同,一切具体的现实的矛盾着的事物(注意不是完全抽象的矛盾的概念,比如上下、左右))都必然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就是互不相容类矛盾和互相制约类矛盾两大类别。  

所谓互不相容类矛盾,就是矛盾双方各自必欲压倒对方,排斥对方出局,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且矛盾的解决后产生相反相成的物质力量。比如社会的阶级斗争、生物的新陈代谢和人类的竞技体育运动等等。最典型的就是向人体种植疫苗,导致少量低毒的疫苗进入人体后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激烈反抗,一般会产生对应的抗体,这种新的物质力量是矛盾相反相成的结果,基本保证了人体对有关病毒的长期免疫力

所谓互相制约类矛盾就是在矛盾的运动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主要采取互相制约、掣肘、牵制、阻碍的斗争方式,甚至一方脱离另一方的快速发展,都会受到对方的无情制约。矛盾双方并不要采取压倒、彻底排斥的斗争方式。比如人手的拇指和四个手指之间的矛盾运动。毛泽东在与人谈话时,曾说“拇指为一边,四个手指为另一边,才成其为事物。”这个深刻而通俗的比喻吧唯物辩证法的主要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他只涉及到了互相制约类矛盾

显然,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使原来互相制约的矛盾双方,动态的历史的统一起来,有机结合起来以产生相辅相成的物质力量,推动相关事物的发展。比如拇指与四个手指的配合,可以抓取物体;双脚协调并用可以加快步伐;最著名的是毛泽东的伟大的科学命题: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就会产生的相辅相成的物质力量,快速有效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社会实践还表明,人们对于某些原互相制约性的矛盾采取了加大其矛盾的方针,造成分解、裂变,以形成对矛盾双方的破坏力,这也是一种物质力量。这在自然科学里常有利用。在社会领域里,对于敌方两个部分之间的矛盾,认识其互相制约性,就破坏其制约性,严防其统一,要使其发展成互不相容,扩大矛盾,也是常使用的斗争策略。

矛盾的科学分类源于对其特殊性的认识,那么两类矛盾之间有没有共性呢?回答是肯定的!两类矛盾之间是有同一性的,就是说一定条件下两类矛盾之间具有共居性和互相转化性。而且社会实践表明,人们处理矛盾的哲学目的就是为了使用矛盾运动产生的物质力量。  

重要的是互相制约类矛盾的矛盾性质的进一步明确,使人们加深了对矛盾的认识。原来看似互相配合的双方,实际蕴藏着分离或排斥的倾向,这就是矛盾。于是可以把矛盾的概念进一步科学地推广为:事物的互相作用就是矛盾。于是,唯物辩证法说穿了就是研究矛盾的学说,就是研究事物互相作用的学说。就是应当把一切事物客观地放在它所处的环境里,观察其内部两部分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与其他事物的互相作用,从而认识和把握规律。在事物的内部矛盾的互相作用中及其与周围事物的互相作用中,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唯物辩证法成为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根本保证。当然按照矛盾论的指导,研究各种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尤其是同一的形式和形成同一的条件,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就成为最一般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人们对自己认识事物的过程,一分为二,就发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科学地建立了认识论。现在人们也可以发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矛盾运动促进了辨证唯物论的不断发展。辩证法必须受唯物论的制约,才是科学的辩证法;唯物论必须受辩证法的主导,才是彻底的唯物论。

毛泽东曾经提出过主导、基础论,这正是互相制约类矛盾的典型运动方式。人民是基础,共产党则是主导。从法律上实现党群关系的不断互相制约求统,共产党自觉接受人民的制约才能成为永远先进的革命党,人民衷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与管理才能不迷失方向!党群在法律上实现相辅相成,才能永葆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我们曾经大力宣传“实践验真”的基本唯物论原理,为初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光辉的道路。但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可以发现长期仅仅孤立地宣传“实践验真”的基本原理本身就暴露了片面性的形而上学思想,反而束缚了思想的进一步的彻底解放。实际上人类对待真理的态度不仅要时刻检验,更重要的是要争取在第一时间首先发现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不断发明的前奏。发现真理和检验真理,是社会实践的两只手,应当相辅相成,绝不能偏废任一方。  

那么怎样不断发现新的真理呢?“实践出真”是正确的,但单单只讲这一点又是极片面的,极不完全的。社会实践表明,人类只有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辩证思考,实现社会实践与辩证思考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发现新的真理。这就科学解释了为什麽与毛泽东同时代的革命者甚多,而只有毛泽东首先发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甚麽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同时努力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只有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什麽牛顿同时代掌握天体运动学的物理学家甚多,而只有牛顿首先创立了经典力学科学?为甚麽近百名科学家通过不同的科学实验,发现了光速不变的现象,而只有没有做过这种科学实验的爱因斯坦能够根据科学实验独树一帜,发现了相对论原理?

一切科学发现事实说明,一切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原理,是彻底解放思想的关键!  

怎样辩证思考?首先必须基于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提供的现象、资讯实现比较、联系,要在“一分为二”科学观点指导下善于发现事物相对于人类的优缺点,或是对于事物发展的推进与阻碍的两重性,以便形成追求真理和改革的欲望、动力和方向,更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善于发现事物发展过程里的基本矛盾。研究各种基本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研究事物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基本原理,于是暴露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然跃然于眼前。毛泽东把辨证唯物论“一分为二”为实践论与矛盾论来阐明并研究,作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发展。他还在人类战争实践的基础上,卓越地把战争里“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基本的互相制约类矛盾作了深刻的研究,创立了毛泽东军事理论科学。

今天我们在毛泽东的“一分为二”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实现了科学划分一般现实的具体的矛盾着的事物理论创新,当然把唯物辩证法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对互相制约类的矛盾深入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发现,两极互相制约求统能够实现长期稳态发展定律。这就是中国自易经创立以来,为甚麽要长期推行阴阳相合和中庸的哲学原理?祖国哲学在这一点上既伟大,又可叹没有更进一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今天才科学解决! “阴阳相合”的方针只适用于互相制约类矛盾,对于互不相容类矛盾,站在进步人类人类的立场上,并不能一律采取求统一的方针,而必须支持一方、打倒另一方。比如为了保证人类抗体的这种物质力量的产生,必须对引入人体的疫苗的病毒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基本保证人体免疫系统的胜利。这样“合二而一”的方针只适用于互相制约类矛盾的原理就突出呈现出来了!其实毛泽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就是“合二而一”、“求统一”的方针,批评则是制约的斗争方式。

须知,在人的脑海里,各种科学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都是互相制约的,如果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确实反映了客观事物原来固有的的具体联系方式,这实际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而原本固有的互不相关的概念,由于社会实践诱发的人脑的活动,如果首先实现了概念间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用文艺形式表达出来引起人们的共鸣,那么这就形成了文学艺术的源泉之一;如果这种旧概念间的新联系,用实体物质或实体物体在现实世界表现出来,并满足人们的科学处理某些物质目的,那么这就是新的工具的发明!就是说,在人脑中,旧概念实现新联系,组成原来世界上没有的新的矛盾统一体,就是实现发明的前奏!比如我们的祖先鲁班,把锯齿草的齿形与草体一分为二,取出齿形与铁片合二而一,形成齿形与铁片组成新的互相制约类矛盾统一体,可以锯木头的锯条就被他天才地发明了!世界上人类无数的发现与发明,哪一样不是按照这个“又对立又统一”、“又一分为二、又合二而一”的基本原理实现的?

事实说明在创新过程中,“分”第一位的,“合”是第二位的,必须有分有合才能实现不断创新。“分”,首先应当看到现有事物的客观的、必然的优缺点,或者是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既有适应其发展的又有阻碍其发展的两个方面,人们才会也具有改革的动力,也会明确改革的方向,否则总是碌碌无为或无所作为的。“分”的核心与关键就是根据社会实践,把常态的看似铁板一块“一分为二”,分析两部分之间的矛盾运动,分析它们的差别和互相作用性,分析它们之间的一定条件下的共居性和转化性,以求把握本质与规律,不断发现新的真理。中国古老的哲学,不善于提倡对一切事物“一分为二”,是阻碍中国科学技术原创发现与发明的主要思想原因。

对于“发明”来说,就必须根据人们的需要,把原来固有的不相关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形成新的互相制约矛盾的统一体、“合二而一”体,以满足人们的改造世界的需求。

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让我们高举唯物辩证法的又对立又统一的科学思想的光辉旗帜,,善于科学“一分为二”,不断分析社会实践提供的丰富的现实材料,实现不断发现新的真理,善于科学“合二而一”,不断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工具和社会生活与文化工具,不断实现伟大的创新!

与时俱进的唯物辩证法是全人类的思想财富,尤其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我们希望大会掀起学习和普及唯物辩证法的高潮,只要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普及了,并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了,那么中华民族的原创创新必然是层出不穷的! 钱学森临终的疑虑必然烟消云散了!  

标签:矛盾   互相   科学   制约   事物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