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绝大多数人滑向贫困——全球化下的法国“另幅图景”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绝大多数人滑向贫困——全球化下的法国“另幅图景”

  

  郑若麟(巴黎)资深媒体人 华夏时

  

   法国收入最高的人是雷诺汽车公司行政管理委员会主席路易·施威特泽。2006年他全年的入账是1190万欧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一个法国平均最低工资收入者工作近1000年才能积蓄的数额。上月法国经济刊物《资本》杂志披露,法国最有钱的50个人的平均收入为380万欧元,其中包括他们的工资、股票分红、奖励等各种收入。而法国的平均最低工资年薪则为欧元。也就是说,一个领取平均最低工资的人要干上316年才能拿到这50个最富有法国人的一年的收入。
据我查阅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法国最低收入者,也就是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达700多万,约为13%;其月收入不到666欧元,即年收入8000欧元。也就是说,这13%的法国人要工作近1500年才能抵得了施威特泽一年的收入。而且这一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问题在于,法国社会的主要支柱中产阶级目前收入也在剧减之中,其社会地位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正在动摇。这对法国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占法国人口达半数的法国中产阶级,平均年收入水平大约处于欧元至欧元。与施威特泽的年收入相比,也是差距巨大。
这样一幅图景,已经令很多经济学家开始感觉到全球化带来的“阳光下的阴影”:发达国家内部正在重呈19世纪时的“阶级分化”格局。在法国,经济格局的演变使得所有经济学家都无法理解:一方面从统计上来看法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比今天更富有、积累的财富更多;但另一方面沦为相对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却并未正常地相应大幅减少。
更令西方经济学家们困惑或倍感危机临近的,则是全球化不仅仅使西方发达国家中的绝对少数的一部分人越来越富,而绝大多数人开始滑向贫困,而且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跨国大公司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最近一份统计证明,世界很多跨国公司的营业额,可以大大超过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预算。如瑞士的雀巢公司2006年的营业额为800亿美元,是泰国政府预算的3倍;德国安联保险公司1253亿美元,是波兰政府预算的2倍;韩国三星790亿美元,相当于葡萄牙政府预算额……也就是说,这些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世界真正的“主人”。最近欧盟在与美国计算机巨富比尔·盖茨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垄断诉讼”中赢得了官司,但专家指出,对于利润高达147亿美元的微软来说,这5亿美元罚款却使微软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实际上的确认……像微软、沃尔玛这类大集团公司,实际上其权力——通过投资、游说、控制、代理等各种手法——已经超过了很多国家的政府。这在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是,这种状况是否能长久持续下去?
法国社会的稳定状态,是基于其中产阶级对发展前途的足够信心之上的。但当他们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后代不仅无法上升为资产阶级(据统计,在中产阶级总体人口中,仅8%的人年收入有望上升至5万欧元;而其中的大部分则在下滑至贫困阶层),而且数代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时,他们的失望会有多大。同样,在国际领域,当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他们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地被跨国大集团公司和金融巨头们所吸走,他们的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注定要继续(如果不是永远的话)戴着“发展中国家”的帽子的话,这些国家的国民又会是何等的失望。
最近一段时期,法国有关“前途”的书甚为畅销:雅克·阿塔利的《关于未来的简要历史》、亚历山大·阿德莱的《2020年的世界将是何等样子》等作品均吸引了很多读者,其原因非常明确:对未知前景的担忧。自19世纪以来,这是西方世界首次对未来不再乐观。全球化从总体上肯定是对世界经济的一件好事,但其负面作用的影响,如股市与房产泡沫、基尼系数持续增高等,亦应引起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如中国——有可能被这一“阴影”笼罩的时候。

相关文章
标签:法国   收入   一个   国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