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遗患”的美国
“养狗遗患”的美国
有个成语叫“养虎遗患”说得是,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本人套用这个成语的结构,弄出来一个“养狗遗患”,是因为从实力的对比看,那个被美国“养”出来的东西虽然“遗患”,但是实力不如美国,或者最终败在美国手上。但是历史告诉人们,美国常常做这种损人最终又害己的事情。
“一战”结束以后,英国、法国、美国等都曾经要求战败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使战胜国能够堂而之地掠夺战败国,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但是由于他们都认为社会主义的苏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威胁,这就迫使它们在严惩战败国的同时适当手下留情。
1918年1月8日,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在国会中针对苏俄的各项和平建议,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的纲领”的“十四点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一、战后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二、抵制并且消除苏俄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影响。……
这个文件是美国企图冲出美洲,对长期以来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的公开挑战与冲击,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为了实现这个纲领,美国力图在西半球巩固并且发展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在欧洲保持德国在政治军事上的比较强大的地位,使它成为抗衡英法和反对苏俄的阵地。而法国为了争夺欧洲霸权,打算通过一系列措施肢解德国,并且索取巨额战争赔款,从经济上摧毁德国;彻底裁减德国军备,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但是这受到美国和英国的反对。
美国和英国的纵容为德国提供了宽松的东山再起的外部环境,加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使魏玛共和国的统治难以维持,议会民主也受到了削弱,为纳粹党的夺取政权扫清了道路。纳粹党利用了民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欧洲一些国家对德国过度掠夺的复仇心理,希特勒爬上了德国的最高权力宝座,成为“二战”的策源地之一。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政府于1937年9月12日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的照会,国联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上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要求停止战争行动,但是对侵略方和受害的被迫抵抗方都没有区别开来。
美国和英国是想坐收渔利,英国外交大臣写道:“我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发现很多人认为日本将重演1812年故事,也许不会如此,但我们应着意让其成为现实。”
美国和英国都认为,自己在华利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但是日本经济上依赖他们,暂时不利不难挽回,不应刺激日本,以免复。而且美国对日贸易有利可图,1937年,美国对日本出口总值万美元,其中石油、精炼油、废钢铁、原棉等战略物资万美元。
就像对待纳粹德国那样,美国和英国一个搞远东慕尼黑,一个大做军火生意,最终招祸上身。
1942年7月日本决定南进以后,于9月23日进入法属印度支那,于是,9月26日,美国才给予还击,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当务之急是夺取南方的战略资源,1941年7月2日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24日进军印度支那南部,对此,美国也相应作出冻结日本在美国资产,并且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由于禁运,对战略资源缺乏的日本是个沉重打击,并且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于是,首先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而且在战争前期曾经给美英等国带来重大损失。
如果说上面的属于美英两国尤其是美国养虎遗患的典型例子的话,那么下面的就属于“养狗遗患”了,
路透社道,因披露布什政府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前预警不利而名声大噪的白宫前顾问克拉克认为,里根当年默许拉登以及其他外国穆斯林组成“阿拉伯军”前往阿富汗是其执政8年犯下的严重错误之一,并且时至今日依然在给美国造成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里根执政期间采取了异常强硬的反共立场,对世界各国的反共游击队给予了强力支持。不过,当前苏军刚刚占领阿富汗并扶植亲苏政权的时候,美国并没有给当地抵抗力量以太多支持,后来,里根先批准给阿富汗反政府武装以“毒刺”地对空导弹,并将军事援助基金从1982年的3500万美元提高到了1987年的6000万美元。以拉登为代表的阿拉伯“圣战士”成为这些资金的受益人之一。
前里根政府官员强调,虽然阿富汗抵抗前苏联的战争吸引了一些“阿拉伯世界的坏小子”,但阿境内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在“拉登们”抵达之前就已经非常活跃了。同时,美国向阿富汗提供的武器并没有直接落入那些“阿拉伯志愿军”手中。不过,美国当年在沙特阿拉伯的支持下,默许大量阿拉伯人经过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打圣战”。当时,大家只是想到他们能帮忙赶走前苏联军人,但并没有提前预见到前苏军撤走后,这些人将何去何从。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些当年配合美国共同削弱前苏联的“战术盟友”今天成为对美国构成最大威胁的一股现实力量。专家强调,当年苏军因支撑不住离开阿富汗后,美国并未帮助当地人民恢复秩序,那里因此成了极端分子的乐园。此后发生的“9.11事件”成为了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美军官员对称,1958年7月,伊拉克前军官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拉克王室。由于卡塞姆政权有亲苏倾向,美国政府既震怒又惊慌,当时的美国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公然宣称伊拉克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美国中情局断然决定物色伊拉克“棋子”,刺杀卡塞姆。当时只有20多岁、身为复兴社会党成员的萨达姆被美国中情局“相中”。
据一名前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称,当时的萨达姆成为美国中情局资助的“6人暗杀班”成员之一。萨达姆被安排住在巴格达拉希德街的一座公寓里,该公寓正好位于伊拉克国防部卡塞姆办公室的正对面,萨达姆通过公寓的窗户能够观察到卡塞姆的举动。暗杀卡塞姆的行动发生在1959年10月7日,但却失败了,萨达姆的小腿也受了伤。他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下,逃到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贝鲁特流亡时,萨达姆居住在美国中情局花钱租用的公寓里,并接受了中情局的“简短训练课”。
1968年7月,由于得到中情局的帮助,以萨达姆的“恩师”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推翻了当时的伊拉克政府,复兴社会党再度掌权,贝克尔出任总统,直至1979年7月因病辞职,把政权交给了萨达姆。
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后,美国中情局和萨达姆又紧密地走到了一起。据一名前美国国防情局官员称,当时美国中情局有规律地隔段时间就派出一个小组,向萨达姆传递沙特无人驾驶间谍飞机拍摄到的战场情,以帮助伊拉克军队赢得战场上的主动。
在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时任美国防长拉姆斯菲尔德作为里根政府的伊拉克特使曾多次前往伊拉克,与萨达姆和伊前高官频繁接触,对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对伊朗实施化学战之举眼开眼闭,这最终纵容了萨达姆1988年在伊哈拉卡贾地区对库尔德人进行了臭名昭著的化学战,导致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亡。这也最终成了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一条重要罪状。12月24日的英国《独立》对此进行了披露。
新解密的文件披露,20年前美国对伊拉克的立场与现在截然相反。里根政府当时担心的只是如何维持好与伊拉克的关系,尽管萨达姆“几乎每天”都对伊朗军队和库尔德叛军实施化学战。
一场在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当政时期发动的战争不仅没有将萨达姆赶下台,反而让他有机会成为敢于向美国叫板的阿拉伯世界英雄。这颗“眼中钉”,美国难以容忍。战争终于在2003年3月再次爆发。这次和萨达姆交手的正是老布什的儿子———美国现总统乔治·布什。当年4月9日,美国领导的联军便攻陷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2003年12月13日晚,驻伊美军在提克里特一个6英尺深的地洞中抓捕了萨达姆。
卡扎菲1969年上台后,就和美国展开较量。美国逐步对其政权施压:1972年召回驻利大使;1979年还把利比亚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
那时卡扎菲对美国也是敌视的。卡扎菲在利比亚沿海设定“禁飞区”,防范美国战机。但1981年,美国战机闯入这一区域,并击落两架利比亚战机。这之后,卡扎菲不断寻找机会复美国。多起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被认为是卡扎菲幕后策划。
卡扎菲与美国较量的高潮发生于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批准发动了“黄金峡谷”行动,空袭首都的黎波里等地,首要目标就是杀掉卡扎菲。袭击导致包括卡扎菲养女在内的15人死亡,但卡扎菲本人侥幸躲过了导弹。
形容卡扎菲是“中东疯狗”的里根对此感到非常遗憾。卡扎菲对美国的袭击也倍加恼恨。1988年,一架泛美航空公司航班遭遇恐怖袭击,在洛克比上空爆炸,270人丧生,包括189个美国人。卡扎菲又被认作是幕后黑手。
然而美国除了加大对利比亚的国际制裁,对卡扎菲无可奈何。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国在联合国策动多个针对利比亚的制裁决议,卡扎菲嗤之以鼻。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卡扎菲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卡扎菲提出与美国合作打击“基地”恐怖组织。双方一拍即合,美利关系迅速升温。
2002年,卡扎菲政权为洛克比事件提供巨额赔偿;2003年,卡扎菲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作为合作的交换,美国推进与卡扎菲政权关系正常化。2006年,双方重新互派大使。
卡扎菲和美国蜜月的高潮是2008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访利。赖斯和卡扎菲都笑容满面,广泛探讨了合作议题。利比亚当局武装后来在卡扎菲住所发现了一本私人相册,里面放满了卡扎菲珍藏的赖斯个人照片。
在美国的带动下,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西方国家领导人到的黎波里拜会卡扎菲。而卡扎菲2009年更获美国首肯,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冗长讲话。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卡扎菲与美国的关系仍很热络。同样在20日被打死的卡扎菲之子穆塔萨姆•卡扎菲2009年和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会晤。
西方国家尤其是法国非常害怕卡扎菲在被审判的过程中爆料,法国时任总统萨科齐曾经派人混进战争中的利比亚,杀卡扎菲灭口。
上面三个例子都是美国和西方“养狗遗患”的典型例子。
现实生活中,人们养狗或者是当宠物,或者看家护院,或者干脆是为了咬人,可是有时候狗患上了狂犬病,咬起人来就不分是不是主人了,美国等在“一战”和“二战”中对德对日的绥靖和后来对拉登、萨达姆、卡扎菲的态度就是一个教训。
“二战”后,美国为了防范中国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有意留着日本作为反共的堡垒,没有对日本的军国主义进行彻底的清算。现在,为了实施“重返亚洲”战略,遏制中国的崛起,又把日本打造成牵制中国的主要角色,以后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我们不妨走着瞧。
但是有一点却是明确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复仇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的民族,从中国、美国、日本之间的关系看,日本一直瞧不起中国,它对中国直到现在仍然只是一种傲视的态度;而美国才是与其有仇的,一来美国粉碎了其称霸世界的梦想,二来对日本投了两个原子弹,虽然他们之间有所谓共同的价值观,但是国家利益之争尤其是霸权之争是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美国现在为了遏制中国,再次对日本实行纵容政策,到头来会不会又是“养虎遗患”或者“养狗遗患”呢我们还是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朝鲜是安倍“包抄中国”的杀手锏?澳大利亚真的淡忘了日本侵略?罗援:对日本备战视而不见就是对子孙后代犯罪英雄谱中缅战略铁路计划搁浅 不排除日本暗中作梗林治波:日本与中国形近实远冯天瑜: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特质澳矿业巨头向政府施压 希望政客改善中澳贸易关系罗援:日本防卫白皮书实为军国主义铺路清江游:美国对华政策新变化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