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力量左右国际经济滞胀格局
投机力量左右国际经济滞胀格局
2008年07月08日
从中国国内经济走势来看,通胀与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未来宏观调控的主要着眼点;然而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出发,全球经济同样面临着滞胀趋势加剧的困境。6月30日于瑞士巴塞尔举行的国际清算银行年会上,世界各国央行行长纷纷表示:到今年年底世界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已大大加强。
滞胀是产生于市场经济体从过热走向衰退之际,前期过度投入受到资源紧缩的限制、过度消费带来物价的快速上涨。两相结合之下,成本推动与预期通胀双重加剧,直接导致通胀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压力。而与此同时,受到物价与成本上升的影响,过热的经济开始进入衰退周期,人们消费意愿受物价与预期经济紧缩影响开始下降,市场经济体面临成本上升与产出过剩双重压力。此时难免出现通胀加剧与经济增速放缓并存的迹象。
滞胀本身仅是经济由盛转衰的阶段性表现,如果不加干预的话,市场本身会过渡到全面的衰退阶段。而加入人为的干预之后,这一状态可能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如宏观管理层采取紧缩性措施抑制通胀,将通胀维持在一个较高但能接受的水平,从而避免通胀完全爆发带来的毁灭性衰退。同时在产业、税收与财政政策等领域给予实体经济以一定的补助,以确保其渡过难关,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
导致经济滞胀的根源在于经济出现过热现象,而经济过热除了投资领域的过度投入外,还有投机领域的过度投入。从此次全球性的滞胀压力形成来看,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投机力量进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应当是目前能源、原材料与农产品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根据目前美国期货交易监管机构披露的信息:目前在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从事投机活动的达到了70%,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30%。如果说石油价格上涨初期反映的是实际供求关系的变动,那么当前即将达到150美元的石油价格则无法回避过度投机的问题。任何市场无论泡沫有多高都无法逃避实际供求关系的"万有引力","博傻"的交易机制势必套牢最后一批交易者,给实体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事实上,次贷危机的根源---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的一幕极有可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重演。当今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的监管在内,都缺乏对此类过度市场交易的有效监管制度。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存在有效的事前监管,但往往受到鼓励金融创新,推动市场开放等因素的考虑,对于把握有效事前监管的度很难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更谈不上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也是为何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屡屡出现经济过热,并出现不同程度危机的最主要原因。
像中国这样仍处于不断追赶世界顶尖水平的国家来说,需要高度重视出现滞涨的问题。经济停滞与通胀加剧可能会导致经济体前期有效的增长路径面临失败,同时这也是经济体面临转型的一个信号。当旧有的发展模式(其他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不再适用时,只有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经济,才是走向真正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系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
□ 陆志明 证券时
亚洲金融危机阴霾再至?
2008年06月05日 :上海证券 :⊙陆志明
从经济均衡发展、穷人生存的天堂到金融危机隐现、资本开始逃离,风云突变似乎只在倏忽之间。据相关媒体道:越南今年以来多项经济指标已亮起红灯,越南盾自3月下旬急跌后,其汇率持续下滑。导致金融市场异常动荡,货币危机一触即发。
越南金融危机的隐现似乎预示着1997亚洲金融危机再度登台。而不仅是越南,印尼、印度,甚至远在拉美的阿根廷等诸多发展中国家均在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货币金融方面出现了严重危机的征兆。
众多发展中国家迅速从经济快速成长迅速恶化至危机四伏,重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转嫁政策。美国为降低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趋缓,采取了降低基准利率、放纵美元贬值的政策。累计高达3.25%的降息幅度刺激了大量热钱流出美国,在追逐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热炒发展中国家股市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美元贬值在降低美国商品实际出口价格、刺激美国大型企业订单增长的同时,大幅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竞争力,也诱导了大量贸易争端。如美国政府在放任本国货币贬值的同时,却合力欧盟要求人民币升值。甚至威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从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的表现来看,美国才是不折不扣的汇率操纵国。中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过将货币主要盯住美元,降低自身货币风险而已。
在美国降低利率恶化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加剧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泡沫;放任美元贬值毒害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环境之际,发展中国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却并未出现价格高涨的趋势,这一方面与发展中国家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型同质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美国刻意压低发展中国家产品价格有关。结果是全球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等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暴涨数倍的所有通胀压力主要由发展中国国家承担了:欧盟、美国的通胀水平超出了历史警戒线,接近5%,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却达到了灾难性的10%、20%以上两位数!
除了承担来自发达国家转嫁的金融经济危机压力,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承担了主要来自发达国家投机力量的盘剥。包括对冲基金、养老基金、投行大鳄在内的西方投机力量为了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巨额损失,一方面引入发展中国家主权基金为其注资,为次贷损失买单;另一方面假借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肆意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事实上,短期内,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可能像目前价格那样成倍增长,长期内替代能源与材料的兴起也不会支撑所谓的价格上涨空间。唯一合理的解释只有投机泡沫。
索罗斯6月3日在向美国国会下属的能源价格操纵行为调查小组发表的书面证词中表示:目前商品期货指数市场的狂热投资行为与导致1987年股市崩盘的狂热投资组合保险行为具有惊人而且可怕的相似性。索罗斯警告说,对商品期货指数市场的投资热潮已经产生了“泡沫”。如果对当前的泡沫熟视无睹,那么未来金融经济的风险损失将远超目前的次贷危机。届时美国政府必将“故伎重演”,将危机产生的损失通过利率,汇率等手段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受制于美元汇率,未来美国如果出现大宗商品危机,而继续默认美元贬值,那么中国货币政策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其次,对游资流入炒作国内资本市场的行为仍遏制乏力。如果资本市场再度被恶意炒作至高位,那么中国金融经济的风险将被高度凸显,这一点,市场各方须高度警惕!
相关文章 杨斌:中国崛起必然遭遇美国霸权围堵黄金和石油的扳机在“鸡的屁”余云辉:商务部不该对境外掠夺者松绑(原文)余云辉:松绑外资进入房地产要警惕国民财富外流江涌:论现行国际金融秩序对中国的“剩余价值”不能再引狼入室了--回复网友否定银行被贱卖货币阴谋:全球化背后的帝国阴谋与金融潜规则我们的命运是什么?——中美金融战争全过程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吴辉:中国应该就金融危机对美国进行复吴辉:中国金融的国家力量为何缺位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