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暴露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暴露

  

  
宗寒 

  

   由2007年7月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像一场翻江倒海的12级“金融大地震”,震撼蔓延到全世界,严重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给世界的人们带来了一场巨大灾难。受影响的首先是西方国家。到2008年10月上旬止,西方各大股市的市值已蒸发了 35%—40%,整个金融资产损失了27万亿美元。欧美已有上百家大企业倒下,或奄奄一息,或等待兼并。欧美政府出手上万亿美元、欧元挽救,难见成效。公司大量裁员,降低工资,失业剧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严重下降,以至连所谓“中产阶级” 也不得不节衣缩食过日子。但受影响的决不止西方国家,亚洲、拉丁美洲以至非洲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严重冲击。
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不自今日始,也不会因这次爆发而今后不再发生,它隔几年就来一次,像打摆子一样地周期性发作。远的不说,仅战后年代,美国在1948年、1953年、1957年、1960年、1969年、1974年、1987年等都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在1957—1958年、1974——1975年、1979——1982年、1990—1993年间等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1992年发生金融危机,墨西哥1994年发生金融危机,亚洲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俄罗斯、巴西、阿根廷于1998年、1999年、2000年等相继发生金融危机。每一次都给这些国家带来重大损失,并影响到更大范围。而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不亚于1930年美国大危机的金融危机特别巨大凶猛,西方称之为“金融地震”,“凶猛而来的巨大金融风暴”,“一场摇撼世界的灭顶灾害”。其影响目前已突现,但会给世界造成多长时间的冲击、带来多大损失,还深不见底,决不是像有人设想的那样短时间内就会有转机。
西方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和腐朽性的本质表现和暴露。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盲目性和欺骗性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这次由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源自所谓次级抵押贷款,但根子不在于次级抵押贷款,而是追求高额利润的投机资本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兴风作浪的必然结果,是虚拟资本急剧膨胀、严重脱离实际经济价值的产物。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设计的一种住房贷款。房贷商、投机资本和银行家为了逐利,相互勾结,先将这种住房贷款卖给投资银行和大地产商,投资银行和大地产商又将贷款梳妆打扮,以“创新金融产品”的形式变成贷款债券,打包卖给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在内的全球投资者。由于美国房价回落,美联储连续几次加息,次贷购房者还贷负担加重,无力还贷,房贷机构形成大量坏账,导致次贷债券大幅贬值,从而引发危机。这种为了谋利,背离实际、泡沫吹得越来越大的所谓“创新金融产品”,不仅刺激了房产规模,导致次房贷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导致巨额房产债券越来越背离房产的实际价值。泡沫到一定时候是会爆穿的,爆穿就形成危机。泡沫越大,危机就越大。列宁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其他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列宁选集》第2卷第624页)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完全分离,脱离实物的价值,这种经过打扮的膨胀起来的虚拟资本平时很“完美”地在市场上流通,一被戳穿就不“完美”了,原形毕露。美国次贷规模高达6400亿元,整个房贷规模更大。巨大泡沫被戳穿,金融危机出现了。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发性的突出表现,是投机资本进行疯狂投机活动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经济。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它要千方百计地占领市场,扩大市场,更会花样百出地进行投机。从一个个私有者逐利出发扩大再生产,形成生产无政府状态,带来比例失调和生产过剩,成为危机的物质根源;而肆无忌惮地进行投机,打乱货币信贷与实物的比例和金融秩序,则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目前美国和西方世界有成千上万种金融衍生产品,2006年美国金融货币及其衍生产品总规模达50万亿美元,世界金融衍生产品高达37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8倍多,远远高于实际经济量,比玩火者拥有的实际资本金高10倍、20倍以至上千倍。这些金融衍生产品脱离物质生产的需要,在市场上如脱疆之马被资本操纵、运行、投机,而资本投机是不择手段和不计社会后果的,它完全以利润多少为转移。金融投机包括股票期权、期货、各种债券、基金等的投机,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特征。投机加剧资本主义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使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日益扩大,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引爆点。投机资本的疯狂运行和虚拟资本的日益膨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落后性和腐朽性的典型表现,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金融危机是金融帝国在掠夺发展中国家财富中产生的,又是“一些国家剥削另一些国家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308页)。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由于经济占世界第一位,其货币美元在世界上占有特殊地位。美元成为世界商品交易的主要结算工具和主要贮藏手段。自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国政府可以随意开动印刷机印刷美元,而不受约束。它通过印刷一张张纸币,就可以取得世界的物质财富。美元每年印刷量按15%以上的速度增长。它通过操纵美元币值,改变进出口产品和外债的价格比值,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严重受损。它通过贮藏手段,吸收资本,使全球资本的2/3流入自己囊中。它通过发行国债和各种债券,吸收投资,又通过降低美元币值,使别国的投资缩水;利用别国资金再转为资本输出,获取超额利润。而当它内部发生危机的时候,又可以通过操纵美元将危机转嫁出去。亚洲、俄国、巴西、墨西哥等地区和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是在美国金融家和政客一手操纵下形成的。这次金融危机由美国一手造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也跟着遭受巨大损失。
金融危机最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暴露。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标榜“自由”、“平等” 和让“市场配置资源”。可是,这种“自由”、“平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产者拥有资本,拥有凭借资本“创造”各种金融衍生物的权力,拥有操纵股票、债券、贷款的各种机构、人力和物力,又有一大批吹鼓手为他们摇旗呐喊。他们在“自由市场” 上是很“自由” 的,在国内剥削只有出卖劳动力“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在国际市场上盘剥经济力量较弱,在西方市场上缺乏交换主导权“自由”的发展中国家,它却赚得钵满袋鼓。这种“自由”是虚假的“自由”,不“平等” 的“自由”;一方有“自由”,另一方却没有“自由”。正是资本通过这种“自由”和“自由市场”,攫取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把本国和世界的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日益向自己手中集中。金融危机使财富重新分配,受益的是资产者,特别是大资产者;他们在危机发生之前已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了,受损的是在市场上无任何主动权的广大劳动者。在金融危机引发的通货膨胀和社会财富转移过程中,那些远离银行和无能力操纵金融的家庭必定损失更大。列宁说:“巨大的破产之所以会发生而且不可避免,是因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受一伙唯利是图的富豪所支配。”(《列宁全集》第5卷第74页)
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及发生的根源,连西方一些人士也越来越看得清楚。
加拿大学者克莱因说:“市场原教旨主义造成了今天的金融灾难”,“灾难资本主义用天灾人祸帮助少数大资本家牟利,变本加厉地成为富人的天堂。”(新加坡《联合早》2008年 10月 6日)
美国学者戴维•伊格内修斯说:“我们现在不想再听那些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所说的‘挫折是一所学校’之类的大谎话了”,“在2008年这场大恐慌中,我们都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没有人希望站在市场的刀刃上过活”。(美国《华盛顿邮》网站2008年10月16日)
英国学者伯恩德•德布斯曼说:“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我们过去所熟悉的资本主义正濒临末日,马克思当年的预言也得到了验证”。(路透社2008年10月15 日)
新加坡学者谭中说:“市场原教旨主义与华盛顿共识不但搞苦了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美国自己也恶有恶了。市场规律和为富不仁一直狼狈为奸,它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水火不相容的。”“现在,连美国人都意识到了自由市场的弊病非改不可”。(新加坡《联合早》2008年10月6日)
英国学者谢默斯•米尔恩说:“濒临死亡的是自由市场模式。”(《卫》2008年10月23日)
连曾担任美联储主席长达18年、彻头彻尾的自由市场体制的信奉者和鼓吹者格林斯潘也承认,缺乏政府监管,对贪婪的华尔街的银行家放任自流,相信自由市场和华尔街的精英是靠得住的,而加上长期奉行低利率政策,导致房地产泡沫,最终引起经济危机。(2008年10月23日给美国国会的证词陈述稿)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实践出真知。正因为如此,人们越来越重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销量不断飘升。一家纸道说,《资本论》第1卷2008年在德国的发行量比2005年增长了2倍,预计还会猛增,人们会作为圣诞节的最佳礼物送人。《汉堡晚》评论说:“马克思的魅力正在飞速增加。”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社长施特隆普说:“为什么人们热衷于读《资本论》?因为金融危机告诉青年一代,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幸福没有得到兑现。”就连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也成了《资本论》的“粉丝”。他对《明镜周刊》说:“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承认马克思理论的相当一部分是不错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在宏观调控下,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本质区别就在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劳动者联合劳动的共同体,生产目的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完全不同,消灭剥削,消灭资本不择手段的贪欲,以实现共同富裕、维护和扩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为宗旨。消除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就消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客观上能够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客观规律有计划按比例规划、引导、安排社会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实力,创造宏观调控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关系条件,这就可以既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又使国民经济运行符合宏观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国有经济必须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控制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坚持金融监管,人民币和经常性项目不可自由兑换,这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保证,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的保证。我们鼓励、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的,必须接受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法制的监管,不能放任自流。正因为如此,我国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协调平稳的发展;在西方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候,虽受到影响,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尽力缩小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避免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抵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影响缩小到最低程度。
我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剥削,吃尽了苦头,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具体做法可以借鉴,但决不能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然而有人不这么看。最近一家纸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不加区别,把市场抽象化,发表社论声称:“我们依然信奉市场经济”。说什么:“我们仍然相信,市场是最好的机制。它通过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活动,奖励成功,淘汰失败,有效配置稀缺的资源。人类过去两百年的经济历史证明,政府不可能比市场做得更好。”它抽掉社会主义四个字,把市场抽象化,无非是要市场完全资本主义化,私有化。它还针对中央和国务院最近采取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指责攻击,说什么:“近一轮的某些调控政策中,对市场机制的怀疑,而导致计划思维回潮,政府管制强化,一些领域‘再国有化’趋势明显。私营经济遭到排斥。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反对。”(《经济观察》2008年10月20 8)
新自由主义在给我们上课了。它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昭然若揭。它对西方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视而不见,对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联系视而不见,似乎一点也没有看到连西方政府也不得不采用“看得见的手”来管一下他们“依然信奉的市场经济”。它反对宏观调控,反对公有制。它所规定的“产权与法治”的“边界”,无非是实行私有化,放弃公有制为主体;是只准“通过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活动”,不准进行宏观调控,否则就是“政府管制强化”,“导致计划思维回潮”。还有人一直鼓吹“国退民进”,进一步收缩公有制,让公有制从“一切竞争领域中退出”,以非公有制为主体取代公有制为主体。我们不能不问:这些论者意欲何为?
(《环球视野》摘自2009年第1期《中华魂》)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