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我在困难时期的经历
也来说说我在困难时期的经历
30年纪念有必要吗?搞得好像当年的忆苦思甜,别忘记,30年前和30年后都是一个党。 [ 大刀片 2008-10-19 18:02:32 ] 0字 [ 0/0/0 ]
今天上网,看到了数学的《给大家看一张我家过去的照片》和大于的《三年困难时期过苦日子,我过得比毛泽东好》这两篇文章,还有在数学文章跟贴中的许多旧照片,有1959——1963年的,还有解放前的1931年的,这些真实的历史见证,都有力地证明了毛主席领导下的困难时期,在人们的心目中与旧社会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正像大于所描绘的,在我的心目中,经过了困难时期,党和毛主席在我的心目中威信更高了。
现在就来谈谈我当时的经历,我在1959年的4月作为干部下放到北京房山的山区劳动,当时最困难的是因为青黄不接,我们没有新鲜菜吃,而当时生产队的食堂是只供应主食,当地老乡也是吃咸菜,但他们的花样多一些,还有用桃子腌的咸菜呢;而我们只有一种咸得发苦的萝卜条,吃一大碗玉米茬子粥,只需一小根咸萝卜条就够了。所以当时负责管伙食的我,就一边在地里为玉米间苗、除草,一边向老乡了解地里的什么野菜能吃,如何吃法?当看到一种野菜在地里比较多时,就在劳动休息的间隙动员我们的同志都来采摘,到中午就按老乡的方法作成就饭的菜让大家吃,因此在那段时间,我们学到了很多识别野菜的知识有野韭菜、野蒜、猪毛羽、巧舌头等等和吃的方法,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度过了我们下放后最困难的日子,等到五六月豆角、茄子、黄瓜下来吃菜就不困难了;记得当时食堂还改善过生活,吃压饸烙(用玉米面加榆树皮面压成条直接下锅)或炸圈(是用黄黏米炸的),但不久上面下来文件,食堂就解散了。不久我也被调到了大队猪场喂猪,吃住就都到老乡家了。我住在食堂管理员72岁的母亲独住的小屋,她的房子就孤零零的在猪场旁边的地中央;吃饭就在猪场老乡的家里,他家有父母和他的一个将上中学的弟弟。由于老大爷吃饭时好喝一口酒,记得有时上街,就顺便在供销社买几毛钱的江米条,给老大爷下酒;在他弟弟即将离家上中学时,家里是当成一件大事的,当时我把部队发的一床军被面和被里,还有一个笔记本一起送给了他,我回城后他曾给我写过信,告诉我他参了军,在青岛当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战士。
1959年北京农村的特点,也许就是壮劳力都调去修密云水库了。所以与我们在一起劳动的就是老黄忠队、穆桂英队和小罗成队,我想这对当年的收成多少会带来影响,但是我们那一年并没有受灾。山区虽然缺水,而且没有永久公路;但是夏天一场雨,山洪暴发,河沟里就有水了,水里有许多小小的石头鱼,还有小虾和螺蛳,星期日我们在河里洗澡,洗衣服也是很好的休息,但那条通北京的公路也就被淹了;当冬天河沟里的水干枯的时候,公路就又通了,山里的核桃、柿子、梨、杏因此都运不出去,山区穷也就穷在这里了。我们下放干部也想帮他们解决“水”和“路”的问题,但到我们走时还是没有能够解决。
后来听说河南、四川在1959年饿死了人,是因为当地浮夸严重过多报了粮食产量,交了过头粮造成的,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热衷于刮共产风的上级和当地领导的责任,从面上看是某几个省的局部问题,而不是全国性的问题。就像我们今天所发生的三鹿奶事件一样,虽然严重到全国有数万名儿童得了肾病,但不能认为是全国性的问题而追究责任一样。
全国性的天灾和帝国主义的背信弃义造成的困难是从1960年开始的整整三年,而在这三年中,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极其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同心同德,坚持了正常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克服了困难,没有饿死人,创造了有史以来在同等困难条件下的人间奇迹。现在想来这要比汶川救灾需要更大的魄力和对人民的忠诚和同甘共苦的精神,是只有人民领袖才能做到的。这又使我想起了当年,毛主席亲自当诱饵牵着胡宗南,转战陕北的决定解放战争胜负的第一仗;带头送儿抗美援朝的抗美援朝的胜利,无处不显示出人民领袖,在关键时刻,为人民做出的自觉的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是人民永难忘记的。
1960年初回到北京,十年大庆的喜气还没有消减,商店里的东西也是很多的,可是不久东西就从商店消失了,到王府井东安市场,货架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特别是吃的。记得有一次,东安市场的小吃店卖玉米糊糊,排了好长的队,一人只能买一小碗,当时的困难可想而知。在我们的校办工厂,工人的生产还是坚持三班倒的,我当时在车间(机加车间)经管着每天夜餐券的发放,各工段长每天向我报当天夜餐人数和名单,我按此向他们发放夜餐券,应当说当时的夜餐质量是最好的,但当时的干部和工人都觉悟很高,从来没有人违规,都是自觉严格按规定办事。后来要求减定量了,我已不记得当时的工人有没有减,但是我们干部是自报减定量的,我的定量本来是28斤,因为平时一天7-8两就够了,就自报减到24斤,但是批下来的是26斤。有的工段长,他们是不脱产的,还自报减定量,那真是勒紧裤腰带干活,真是好样的,很使人感动和佩服,这就是当时的工人阶级。
为了保证学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一般不准他们上晚自习,要求晚上教室一律黑灯。但是学生学习仍然是很努力的,他们每门课都有主要参考书,是通过课代表借到班里的,一般两人合用一本书,一直用到课程结束,集体归还图书馆;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很多的习题集、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连理工科的学生也把中外文艺名著都读遍了;此外他们还要看许多有关的学术期刊,现在看来他们的水平不会低于当代的硕士研究生水平,而且考试决不会有人作弊,当时考试就是向祖国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看来国家的困难并没有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家的心目中,困难只是是暂时的。
当时国家为了保证每个人正常的生活需要,规定了每人生活必需品的基本供应,除了粮食定量,食油、食糖和水果糖等都按定量平价供应给每一个人。另外对民主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还额外供应白糖、黄豆等进行营养上的照顾;对患浮肿的病人和产妇由大夫开证明可以供应更多的白糖、红糖、猪肝、鸡蛋等增加营养、凭证明供应婴儿新鲜牛奶等等,再就是通过市场灵活的供应5元一斤的高价糖和3元一斤的高级点心。在这样有计划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安排下,全国人民都坚持了正常的生产、工作、学习和文娱。就这样不知不觉到1963年国家经济情况就全面好转了,人们的生活又回到正常的轨道,5元一斤的高价糖和3元一斤的高价点心的价格又回落到正常了,虽然经过了困难时期,到1963年中国的市场物价却平稳的没有涨,现在想来这是多么的神奇啊!这是没有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过的人所难于想象的,饿死多少人的想象和谣言所以会有市场,就是由此而来的吧!但是当时的过来人是不会相信这些的。
老实讲,在毛主席领导中国建设的30年,正是这三年困难时期,使我更深的体会到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我们在困难中创造了王进喜这样的大庆精神,又有红旗渠和大寨精神,中国人民经过了困难的考验,变得更加坚强和自豪。
正如一个网友所说:“30年纪念有必要吗?搞得好像当年的忆苦思甜,别忘记,30年前和30年后都是一个党。 [ 大刀片 2008-10-19 18:02:32 ] 0字 [ 0/0/0 ]”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看到现在一些人在总结改革30年的时候,一定要否定前30年,这些人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使然呢?这是一种特殊的病态心态,是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心态的自然流露,它只是暴露了改革中一种人自己心中的隐秘,却不可能达到磨灭中国前30年英雄创业的铁的历史,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的、英雄的创业史!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