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信用货币之二--隐蔽的美元信用扩张
细说信用货币之二
隐蔽的美元信用扩张
----信用货币扩张路线图
在《细说信用货币》一文中,详细论述了现代信用货币的形式和实质。在本文中着重讨论,各信用货币之间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变化调整的具体路径。
在金本位时代,就是以黄金为主要基础货币的时代,各种信用货币都可以称为黄金货币的衍生品。黄金做为货币是不需要抵押的,他代表的时已经存在的人类劳动。
汇票,本票,银行存款是黄金的初级衍生品,他们代表的是被抵押的实物和出票人未来的赢利能力或者说未来获得现金(金币)的能力。银行要用自有金币为这些抵押票据提供做市服务,提供一个票据买卖市场,同时出买价和卖价,保持票据市场的足够流动性,这些票据才能被更多人相信就是等同于黄金的纸黄金,才会在日常交易中把他当做货币来使用。
市场为什么会相信这些信用货币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整个市场货币量不足;二是市场上的货币分布不均,在某一个时点,A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金币),但他在未来某一段时间不用于经营或消费而是存在自己家中,B需要一定数量的金币用来生产经营或进行消费,但自己没有金币,所以只能向别人借。于是A以自己的资产为抵押获得了一张汇票或银行本票,由于银行的做市,市场上都认为这张票据就可以等同于金币。B拿到这个货币以后就可以进行生产经营,创造出更多的实体物质或精神财富,这张票据就有了更强有力的抵押,保证了这张票据的支付能力。从这个角度说,把票据这种信用货币供应给最能创造财富的人对银行最有利,所以银行是很支持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的一个主体。相反,如果银行把票据提供给一个抵押品不足,生产力低,创造表财富能力差的人,银行就可有亏本,从而银行有一种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原始冲动。
企业债券---也是一种信用货币,购买债券的可以是银行、基金,个人、其他企业等主体。企业债要想卖的好,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和赢利能力是一方面,关键还要有实力的银行提供做市服务,由政券评级机构提供信用评级。比如微软的债券信用度很高,简直可以当现金使用。在资本主义资本市场上,我们看到在企业并购时,大企业的债券就可以当现金使用。当然,如果赢利能力差,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他发行的债券流动性就相对差一些,价格低一些。
银行为什么愿意为一些企业债提供做市、承销服务呢?首先,银行可以获得一笔承销收入,用很少的自有资金就可以获取更多的收入;其次企业直接发债,银行的风险就小了很多。下面还要说到一项金融创新,信用违约保险。由保险公司为企业债,或国债提供违约保险,如果企业债违约,保险公司将向债券持有人赔付,这项金融创新增强了债券持有人的安全性,同时也使债券的流动性更强,支付能力更接近于银行券或金币。
国债----在金本位条件下,国债是信用度最高的债券,也是流动性最强的债券,由实力最强大的中央银行为其提供做市服务。金本位条件下,国家借债主要用于战争,财政赤字等必须的支出,国家很少为发展经济借债。
银行愿意向国家借债是因为国家的偿付能力最强,银行家也需要通过放贷逐渐控制国家政权。再有银行可以发行由国债为抵押的银行券,这些银行券可以当基础货币使用,商业银行可以把央行银行券当准备金来使用。
国际银行家废除金本位之后,以国债为抵押的银行券就成了唯一的基础货币,银行家的权力几乎可以变的无限大了。
也许有的大大会说,银行券发多了不就变成废纸了吗?国际银行家绝非等闲之辈,他们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如火纯青,利率,准备金率,控制的恰到好处,总能保持银行利益最大化,货币可以有控制的升值和贬值。
每一次金融危机,不管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银行家操纵的金融战役。
股票----大家对股票十分熟悉。与债券一样也是信用货币,同样离不开银行提供的做市,而且比债券更需要一个股票交易市场,由市场提供股票交易价格和流动性。
有的大大说了,股票是一项资产不是债务,怎么能是货币呢。其实股票可以看成是一种只付息不还本的债券,但可以自由转让,并由企业整个资产为抵押。
有的企业发行债券或向银行货款,或发行汇票时已经用自己的资产进行了一次抵押。在发行股票时,实际上用这些资产又做了一次抵押。
没有银行股票做市,股票的流动性就很差。做这个事的机构叫投资银行,他们专门从事为企业股票做市的生意。如果企业通过卖股票获得了资金,就可以用来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实物资产,这样银行的债券,企业的股票就有了良好的抵押。而占有股票或债券最多的就是资本家,企业效益好就等于资本家效益好。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好象一些富人的财富很少,大企业的股权也很分散,实际上是金融资本家把他们的财富转入了基金会,再由基金会委托投资公司持有。掌握财富最多的还是占人员极少数的金融垄断资本家。
之所以有这么多金融创新,在于基础货币是有限的,不管是金本位,还是国本位,如果控制不好货币供应量这些建立在基础货币之上的信用货币随时会出问题,从而造成信用货币的崩溃或金融危机,出现失控的局面,整个社会都要承受很大的损失,这对金融资本家来说也是不利的。
资本家追求的是可控的金融危机,可控的信用货币供应量,在保证金融资本利益的前提大,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鼓励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金本位,到国本位,央行银行券逐渐变成了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准备金。回顾金融史,我把国债和银行券的发展壮大叫做“资本主义危机发钞规律”。
金本位时代,国债也只不过是一种债券,虽然有银行家提供做市,但国债的地位还是不如金币,负责为国债做市的中央银行券也没有法币地位。只有在危机,比如战争,或金融危机条件下,人民和政府在国家机器的强制力下才会接受国债和央行银行券成为完全的法定货币,具有和黄金一样的支付能力。举个例子,比如英格兰银行券,就是在国王无钱,但必须打仗的条件下发的,美国林肯绿币甚至在无银行做市的条件下,由于内战的需要,人民也把他当成货币使用。
美国历次金融机危,到了银行破产的头,大家才承诺认央银行的支票的货币地位。1929年大危机,美国甚至切断了黄金和其他信用货币之间的联系。银行和企业要么破产,整个社会陷入动荡,要么接受国家信用货币(央行银行券和国债)使经济获得流动性。一战,二战,在战争条件下,人民只能服从国家意志,接受了国本位货币制度。
当然,国本位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国本位克服了金本位的缺点,使货币供应量更有弹性。但核心这处在于,一个强大的金权力量的存在,金融资本家控制社会的能力更强了。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并不是一个一般的企业,而是一个有独立利益的金融怪物,他们将吞噬一切财富。
1972年美元成为完全信用货币以来的历史充份证明,在国本位货币制度下,金融资本家利用货币特权发动金融战争,获取了大量世界财富。
金融资本家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创新各种新的信用货币形式,制造资产泡沫,和债务泡沫。用债务控制社会上每一个人。经过几年实体经济发展创造出大量财富,信用货币扩张到了无法再扩张的程度,他们就顺势刺破泡沫,开始剪羊毛或叫放水收网。
为了走出危机,就需要央行发行更多的基础货币,也就是中央银行券,这些新增加的基础货币为下一轮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当大部分企业和银行陷入危机,无力自拨时,资本家就拿着中央银行券来解放他们,顺手剪了羊毛。等羊毛剪的差不多了,下次扩张需要的基础货币也搞到手了,经济复苏就快到了。
期货、期股,资产抵押证券等等这些新的信用货币形式。都对发展经济,为企业筹集资金,拉动消费具有正面作用。但如果被金融资本家利用,用这些工具制造泡沫,搞金融危机,这些金融工具就成了可以杀人的武器。
信用货币最关键的是抵押品的价值,信用货币之所以可以对基础货币进行放大,原因是对基础抵押品进行了交叉抵押和多次抵押。一旦抵押品价值下降,实体经济创造不出充足的新价值,整个信用货币体系就变的十分脆弱。
美元所以强大,一是美国的综合国力强,二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采取出口导向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为美元信用货币体系提供物质基础。当美国频繁发动战争投入巨额货币,但没有得到恰当回时,当美国房地产价格不能再上涨时,整个信用货币体系就会出现流动性不足,企业破产,银行倒闭,进而形成螺旋下降的趋势。
这次“次贷危机”就是金融资本家,放纵资产证券化,信用违约保险这些新的信用货币工具,制造房产泡沫和债务泡沫,使信用货币创造能力达到了极限,而又主动刺破泡沫,引起危机的一次金融战役。
一些大大,总是看到这些金融工具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面,而把金融危机认为是经济规律的必然性,是因为投机者和老百姓的贪婪和政府监管不严造成的。实际上金融资本家和政府决策者是同一伙人,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国家对金融危机的调查只能是找出几个小骗子顶罪了事。
金融工具就象是一把刀,本来是中性的工具,好人可以用来砍树,但坏人就要以用来杀人。
中国的银行贷款,股票,房产,期货也一样是发展经济的工具。但是一旦这些工具被外国资本家和他们的代理人滥用,就变成了伤害中国人民的武器。
小结,让我们擦亮眼睛,认清美元信用货币体系的益处和害处,认清控制信用货币体系的国际金融资本家的真实面目。充份吸收信用货币体系的长处,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用货币管理应用体系,从而战胜美元信用货币体系。
一是中国发行中央银行券(人民币)不应完全以国债为抵押,二是加强对各种信用货币形式的管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并且成立代表国家利益的投资银行,由国家发行足够的货币,保证这些金融工具不被坏人利用。就象1997年香港政府做的一样,与国际金融资本打一场货币战争。
当然我们不应局限于现有的信用货币形式,而应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进行创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信用货币形式进行改造,兴利除弊,为我所用。
全文完,以上观点请大大们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