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百姓企盼中的加息为何迟迟没来?
平民百姓企盼中的加息为何迟迟没来?
万迪进
一个时期以来,媒体上许多人都在议论流动性是怎样的过剩,房价菜价是怎样的飙升,一些专家也坦言当前的存款利率早已是负值,因此有人猜测政府在近期或要加息,而最近的媒体却频频暴出下半年政府将继续实行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什么会出现长期负利率这种“转移价值”输送利益显失公正的现象?为什么总是在实行高通胀政策的同时还要配之以低利率政策?为什么总是用超额的货币数量(即所谓“流动性过剩”)来维持物价的不断上涨而不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和市场公平?因为政府要救企业、救工人、救财政。
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以至于国家既要救企业,又要救工人、还要救财政?原因就在于国家实行了私有化的市场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国家追求GDP增长的欲望太强烈(因为它与政绩、税收和就业紧密联系),极力鼓励企业增加投资,甚至直接以政府财政资金进行产业投资,以发展所谓的“生产力”;资本的增值欲望和竞争意识也太强烈,在一系列市场化政策的鼓励下拼命扩大规模和降低制造成本。这就造成了各行各业的产能和产量日益过剩,负债日益膨胀,且已容不得企业有些许的生产放慢,更不能停止生产,否则,庞大的固定资产折旧和设备维护费用必将企业拖倒拖垮,亏损倒闭就是其唯一出路。而作为支柱产业和政府税收重要的房地产,若物价不涨则投机需求骤然消失,所有原来囤积的房子将在短时间里一起抛出,供求关系将在突然之间彻底改变,价格大跌将一发不可收拾。5%的企业患上这病,政府完全可以不管,而若是80%以上的企业患了这种病,政府则不能不管。企业不生则就业不济,就业不济则社会不稳,并且国家税收也无着落。
工人的情况又怎样呢?以前辛勤劳作,省吃节用,的确曾留下了一点积蓄。可连续多年盲目发展“生产力”后,自动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迫使企业大批裁减员工,失业大军的与日俱增又迫使那些虽已就业的工人工资一降再降,并逐渐向仅够维持最低生存的底线靠拢。在看起来极度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工人们实际上大多数只挣到了一口饭吃,商场里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大都与他们的实际消费无关(购买力不足),尽管如此,他们也不希望企业停产和倒闭,更容不得一日无工作,否则,明日的生活便无。
于是,政府出手相救,用一根“隐形管子”,一头扎在每个平民百姓身上,另一头连着所有企业,通过这根管子直接给企业“输血”,以保证病入膏肓的企业不至死去,也保证了工人们能在这极度低廉的工资条件下的勉强就业。这根“管子”就是政府对它寄以万般期待的所谓“积极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为企业圈钱服务的一系列股市政策,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政策对所有人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它只能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和所有以持物为主的投机商们(包括一些大量借钱置业的人们)来说才是极大的利好,而对所有并不开办公司和从不囤积货物的平民百姓来说,它只会使手中的钱大幅贬值,购买力日益缩水,从而眼睁睁地目睹自己拥有的价值不断地向资本集团转移(这就是凯恩斯理论之所以受到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广泛吹捧和喜爱的真正原因,它的确太合乎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了。没有话语权的广大劳动大众,其微弱的反对声早已被资产阶级的庞大宣传机器的巨大喧嚣声所淹没。这个政策的“拉大需求”的一面总是被资产阶级文人不恰当地放大,其快速削弱老百姓的购买力,从而抑制市场消费需求正常发展的一面却从未被这些资产阶级秀才们所提及)。这样一来,奄奄一息的“病企”的确未死,还透发了大量“吸血鬼”(通胀政策下的各种炒房、炒股、炒期货、炒大蒜的投机集团)的快速滋生,看起来市场一片繁荣,但是,本该靠自身活力生存的企业此时改为专靠百姓供血为生了,本来存款就赔钱(实际利率大大低于通胀率)而银行还要加收各种收费,本来收入就极低的百姓现在更是不堪重负了(要承担救助企业的义务),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即使是中等收入家庭也是一年下来也是只挣“票子”不挣购买力,甚至一年下来的收入加储蓄再加利息还不及原来的购买力,老百姓开始叫苦了,说这样下去吃不消,“我们的血快被吸干了”。政府一想也是,房地产商的一栋房子可以将一个工人家庭一辈子的积蓄吸干还不止,就开始想拔掉这根“管子”——实行“存款保值”的的中性货币政策,但在这个节骨眼上,这样做可行吗?病入膏肓的众多企业和“吸血鬼”们离得了“血”吗?2007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就曾试图拔掉这根“管子”(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当时的连续小幅加息,以降低输血速率),但结果是还未加到存款保值的程度就引发了大批银行和企业的倒闭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发放次级贷款的机构只是这个过程中第一块倒下的骨牌,次债的作用更多是救了美国,帮助其将风险转嫁给了世界),惶恐中各国政府为救企业不知又补输了多少血,这昨天的一幕还在眼前,现在人们刚看到一点“病人缓过神来的样子”,就有人开始扬言要“加息”,以为所有企业现在都个个身强力壮了,是这样吗?当前的亢奋不过是输血到位后的回光反照,如果今天就开始拔除“病企”身上这根“管子”,尤其是采取直接拔除——加息至保值——这种方式,无疑是叫哪些病企即刻死去。
这就是眼下的真实情况,血看来还是要输下去的,而且要不断地加粗“管子”,一旦你某日改用小“管子”,那么,接下来你就得被迫改用更大的“管子”予以弥补,否则,它们就没得救了。不信你就看看美国的通胀政策,它不仅抽干了当代美国普通百姓的血,而且抽干了他们子孙的血,现在不仅不能拔“管子”,还将其插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心脏。中国的百姓什么时候会承受不住这两根日益加粗的“管子”,什么时候平衡就将会被打破,那时候更深重的危机就将到来,我想,那一定是老百姓及其子孙的血被彻底“吸干”,各类重病企业无以为救的惨状,具体时间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所以,当下政府大力号召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在告诫企业要赶快增强自身活力,这根“管子”我是不可能一直用下去的。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