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征收及使用探讨
房产税征收及使用探讨
近几年来,国内的房产价格上涨过快,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一方面,房产价格上涨说明需求旺盛,需要更多的开发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投机性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例较大但较难于确定有多大,如盲目地按市场需求的表象扩大开发,当此需求积累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快速萎缩时,会对地产市场产生严重冲击。因为地产不仅与本行业的就业及发展有关,而且与相关的上游的建材、钢铁,下游的家装、家俱、家电等行业息息相关,并通过房贷与金融行业密切联系。地产的快速下滑必将对整体经济产生严重的拖累,引发经济危机大有可能,国际上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保护刚性需求,针对性抑制投机需求,是维持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正在讨论的居民房产税,无疑是具有针对性的办法,但此举影响很大,因些推出极为慎重。本文提出“按产权征税,按人头补贴”以及配套的办法,可能为有关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1. 按产权征税
1.1. 税率:国际上一般为2~3%,为避免对经济的冲击过大,初始可定一个较低的水平,如0.1%,然后根据经济表现,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一个月或三个月进行调整,幅度也不应过大,如每次不超过0.1%,可为双向调整。
1.2. 居民按年交税,以交纳时的税率为准,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交税一年内如上调税率不补,下调税率要退,以鼓励积极纳税。
1.3. 开发商纳税,从开发审批手续完成(或加一定的开发时间如一年)开始纳税,以鼓励积极建房推盘,抑制屯地捂盘。随产权的转移发生纳税义务的转移。
2. 按人头补贴
2.1. 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征收的房产税及相关收入,将按比例平均补贴给全体公民,其它部分用于相关的管理费用及补充地方财政。此比例也将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初期应当绝大部份用于补贴民众,甚至也可从财政拿出一些资金以支持此税收体系的建立。后期将有可能支持地方财政脱离卖地财政的制约。
2.2. 公民的补贴进入公积金账号,按公积金的办法管理,增加可用于支付房产税条款。目前在职人员基本上具有公积金账号,并且管理体系完备,扩大到全民相对难度不大,并且可以多人(如一个家庭)共用一个账号。
3. 税基确定:
3.1. 产权的价值是纳税的基础,可采用居民申与有关部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可以在指导价的一定范围内浮动,如+-20%。指导价参考市场价制定。
3.2. 申价低于指导价的范围,双方协商调整后,如最终的申价同样低于最终的指导价范围,产权人有权要求按最终指导价收购,以防止制定不合理的较高指导价。
3.3. 申价高于指导价的范围,双方协商调整后,如最终的申价同样高于最终的指导价范围,将按比例适用较高的税率。如每超出最终的指导价范围10%,则按当前税率增加0.1%,但最高不超出一个上限如3%。
3.4. 协商可按居民小区同类房集体协商方式进行。
4. 其它相关收入:
4.1. 进入公积金账号的补贴,按公积金的办法管理以活期利率支付利息,其息差收益主要是来自于政策而非相关银行的服务,应当以一定比例归于房产税总收入中统一支配。
4.2. 申价低于指导价的范围产生的收购,在市场变现后的收益也计入房产税总收入。
5. 其它:
5.1. 纳税情况将做为拆迁征收补偿的计算依据。比如补偿价值的计算以前10年纳税价值的加权平均(如最后一次权重为10,递减为1计),鼓励正常纳税,平衡有拆迁征收预期时超高纳税。
5.2. 对于已开始办理房产税相关手续的地区,一定的截止时间未按要求办理的,如纳税额低于补贴额的,差额不补发,从办理完成开始执行。如纳税额高于补贴额的,差额须补交并交滞纳金。
5.3. 公积金可用于支付租金,需要租住房已纳房产税。支付时自动交纳租房营业税,有助于减少此税种税费的流失。
5.4. 税务征收部门应以便于公众查询的方式如网站等,公开税收情况,便于纳税人了解相关情况,明确自己的义务与权利。并对指证偷漏税者,从相应税收中按一定比例奖励。
讨论:
本文提出的设想使房产税征收对经济的冲击可调可控,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将投机性需求转化为较为困难人群的刚性需求,而对居住水平处于中间层的绝大多数民众影响不大。如税率调整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对公民的补贴也较为可观,有助于全民申,对人口普查也有一定的帮助。
以二、三线城市,一个中等居住家庭90平方估算,如市值50万,指导价50万,可以按40万纳税,假设名义税率为1%,年纳4000元。如补贴返还率为80%,平均水平,约可获补3200元,实际纳税800元,负担并不重,实际税负约0.16%。而同样情况的无房户,约可获3200的住房补贴,相当于同样住房租金的30~50%。对于多房户,包括单套豪宅,纳税额比平均值高,但补贴并不增加,实际税负在平均税负与名义税率之间。
此法对投机性需求有较大抑制(房屋空置将会产生净损失),对平均水平的自住需求影响不大,对住房困难户有净补贴,对高收入人群的合理居住改善也不会增加太大的负担。同时,对合理的投资性需求(如购房用于出租)也有指导作用。如一个地区的房价及租金变动,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刚性需求的变化状况,有利于政府及开发商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