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厉以宁与严德友丢透了脸的访谈
说实话,强坛最近几年请砖家做客人民网,这个做法是不错的,以前没有太在意,只是‘厉以宁大师’来强坛,才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天很忙,但再忙,也得听听这位大师的‘教诲’啊!于是就赶着来了,当时,访谈是很热烈的,提问的问题很尖锐,后来看到网上好多网站把这次网民的提问都整理成文章发出来了。其中,“厉大师访谈被网友拍得落荒而逃”的题目最显眼。
厉大师为什么能够引起人们对他的关心,因为这个人说话有点狠,甚至有点狂,大家就把他的话记在心里了,虽然他自认为他是大师,但人家根本就看不起他的,根本就当成批评的靶子。比如,人家对他批评,他大为光火,叫嚣说要顶住互联网的压力,既然说顶住互联网压力,并且还在一次人大会议上说了出来,那么却到强坛来访谈做什么呢?顶着压力来的吗?大家就很有兴趣地看他怎么顶互联网的压力了,所以,大家在厉大师访谈的时候,就提了很多问题,但厉大师就不理睬,结果有人怀疑他的心脏病发作,去打强行针去了,到最后连个招呼就不打走了,估计就是这样的顶住压力吧,也就是人们说的落荒而逃。
再比如,厉以宁先生,平时放出话来,说他的学生遍布全国,有的还做了大官的问题。这样就让人们看出,他的横行,原来是他说他有人,狗仗人势的样子。结果呢,就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就想知道到底谁是他的学生,这样的人,能教出什么好学生来呢?所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猜想,看看有哪个人是他的学生,而且跟他一样的讨人烦,走到哪里事故出在哪里。但因为这是个敏感的问题,就只能心照不宣地认为谁是他的学生。但有一个可以证明的是,07年两会,洪可柱委员提议调查厉的财产的问题,没得到通过,网上还有厉以宁夹着公文包说,你们去告啊的照片,所以呢,最后不见消息,也就相信他着实是有人了。
再后来,强坛访谈的人多了,就不怎么在意谁来访谈,有时间看一下,没时间就不看,比如,石仲泉先生,高尚全先生,这都是爱惹事的主儿,所以,还是想看看的,他们说的话还是要思考他们到底代表着谁 的。再一个,比如安徽小岗村,是非较多,还是想看一看的,于是就有小网村原支书,现在的那个所在镇的副书记严德友的访谈,也是应该在意一下的。
严德友到强坛来做客,我还是没有在意。为什么呢?围绕这个村,争论了几十年了,中国这么大的农村,有的是好典型,竟然让这帮混混混了三十年还没混出名堂的人来当典型,真是悲哀极了!真的是武大郎开店容不下比他个高的人来做典型吗?我很好笑的, 好在那里树了一座牌坊,叫安徽小岗村,但往后着看,就没有发现南街村的那气派了,是个小脚女人村,就是只会把指头咬破,然后头脑一热,就分田到户,但几十年了,还只是解决个温饱问题,最多的是胡锦涛去做客了,墙上大不了挂几根玉米,到底没有看到那里有什么高屋建瓴的,不如南街村那么一搞,发展的那么快,更没有七里营刘庄村那样风光,所以,也就心里犯嘀咕,谁 到这里去看,谁的眼睛就瞎了,我大中国农村就没有比小岗好的,管用的典型吗?真的自己不嫌丢人,别人还嫌丢人啊。
但,小岗村虽然有个牌坊,估计那个牌坊,并不是小岗村人立的,也是上级拨款修的,我看咬破指头写血书的那十八个罗汉,没有那伸胸怀,不会就那么心甘情愿地拿那么多子儿出来吧?因为他们最懂得拔一毛而天下不为的,因为他们信奉的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嘛!并且在访谈的时候,竟然出现在严德友这个所谓的共产党员之口,真的是悲哀呀,再因为那牌坊到底不能当饭吃的,只得了个温饱水平的小岗村,哪里有钱能修得起那牌子坊啊!所以,小岗村,那个牌坊还是别人立的,有脸在社会丰来吹吹你们小岗村吗?不用访谈了,还是到社会上来做报告,更好!
再一个,小岗村到现在,折腾来折腾去,还是没有见到有多少大型巨幅画卷来反映那里山河巨变的照片来,还想搞什么旅游,那估计真是想差强人意,除非规定全国公务员每年必须到小岗村公费旅游一次,而且得有严德友签名才能报销,再就是组织公务员分期分批地必须到小岗旅游参观,一年一次,肯定是会增加旅游收入的,不然的话,靠严德友的那百十亩葡萄,让人看个什呢?但我们又怀疑让公务员到小岗如此个旅游法,会挨不少骂,因为,不经看的地方,让他们看了,最后会给那里带来许多想象不到的负面影响。
所以,现在,我可以评论严德友的访谈是小脚女人说的话了,严德友一句一个改革三十年前吃不饱饭,饿死很多人,他不仅没有感受过,没有见到过,但也没有用某个典型的例子里来说明问题,后来仔细看了他的访谈,觉得跟网上有带偏见的网民差不多,所以,就发现,他说的话哪里经得起推敲呢?如果不是小脚女人,他就说,现在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们吃饱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要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因为胡锦涛说过,要得几代几十代人努力嘛!就得探索农村发展的路子,就公开承认一下,小岗村不如南街村,但是,我相信我的这种土地承包或者流转,或者种的那几百亩葡萄,在多少年可以赶上南街村嘛!敢不敢说呢?不敢说,就是小脚女人!就把固步自封,刚愎自用,孤芳自赏之类的“礼物”送给严德友受用好了。
再一个,你说前29年没饭吃,饭死人,现在的三十年,你发展了,但我希望你严德友再说一句,再过二十年,三十年,这个小岗村,因为有中央的扶持,就可以走在全国人民的前面,让全国农村都对你服气,由衷的佩服,的确是人民学习的榜样,不用公费旅游,都到你们那里参观,那我也就服了,行不行呢?如果没有这个本事,我认为严德友谈的话,不过是小脚女人讲的话,没有大气,不过还是个村支书,或者小小的乡的副书记的水平,到底是井底之蛙的。
还有好多设问,不想多设想了,只是想说说严德友这小青年,他根本也不可能知道当年中国革命的成果是怎么来的,在他的心目中,估计可能是分田到户那么一分,革命就成功了,所以,看着也不可能让他能够担当什么大任,最好的访谈印象给我是,让他种他的几百亩葡萄去,所以说,严德友就给我留下了这么一个印象。再一个,他也不会虚心去学习一下南街村,七里营刘庄村的经验的,因为什么呢?从他的访谈里,他没有谦虚地说过一句话,一个字,南街村的模式值得他们学习,还有好多地方的经验值得他们学习,只是一个劲地强调他的那个承包如何的有理,那几亩葡萄如何的有收成,这样的思路,能让人们看出有多大的出息吗?不是小脚女人是什么呢?
我总觉得,严德友的访谈有点小家子气,断然是不会成什么大气候的,因为,他们的眼界注定了他们只会看着小岗村的那个牌坊,津津有味地谈当年十八条好汉咬破指头写血书,这是他们的骄傲,也可以躺在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经验的功劳薄上,一展他的所谓风采,吃亏的是他们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也是他们,全国人民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自己的路子该怎么走还怎么走,不会因为严德友的访谈有什么大的影响,人家就如获至宝地取他这样的经的,所以,除了这个还真拿不出真本事的,最后就是想对严德友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乎?如果再给你们三二十年时间,你还是那几百亩葡萄,又该如何说?如果搞不出来什么的话,指头是咬过了,如果找个新办法,不咬指头,不就是剁掉他们的指头,来向世人说个什么呢?
不想说什么了,只想历史记住这个岁月,一个根本在中国人眼里不算是什么新农村的小岗村,凭什么成了中国农村的样板?丢人也不能这个丢法,那个挂着玉米的墙下坐着的那几个人,让历史记住他们,中国,这个时候有的是南街,刘庄这样的村,只是,为了某种自尊和虚荣,也不惜死要面子,抱着这只臭哄哄的脚不放,硬撑着去树那个让中国人贻笑万年的典型,这真是叫做自做自受!更是让人看到,人们说无知才无畏,知耻而后勇,却发现有的是无知无畏,不知耻,却很勇!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