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时代部分地区长期没解决温饱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领导权没有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部分地区长期没解决温饱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领导权没有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重点提醒这里说的“温饱问题”是“长期的温饱问题”。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首先要具备的一个素质就是“实事求是”。

  

  我们先看看毛主席一些文稿和批示:

  

  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节选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所谓平均主义倾向,即是否认各个生产队和各个个人的收入应当有所差别。而否认这种差别,就是否认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所谓过分集中倾向,即否认生产队的所有制,否认生产队应有的权利,任意把生产队的财产上调到公社来。同时,许多公社和县从生产队抽取的积累太多,公社的管理费又包括很大的浪费,例如有一些大社竟有成千工作人员不劳而食或半劳而食,甚至还有脱产文工团。上述两种倾向,都包含有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的思想在内,这当然是不对的。凡此一切,都不能不引起各生产队和广大社员的不满。...公社在一九五八年秋季成立之后,刮起了一阵“共产风”。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穷富拉平。二是积累太多,义务劳动太多。三是“共”各种“产”。所谓“共”各种“产”,其中有各种不同情况。有些是应当归社的,如大部分自留地。有些是不得不借用的,如公社公共事业所需要的部分房屋、桌椅板凳和食堂所需要的刀锅碗筷等。有些是不应当归社而归了社的,如鸡鸭和部分的猪归社而未作价。这样一来,“共产风”就刮起来了。即是说,在某种范围内,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当然,这里面不包括公共积累、集体福利、经全体社员同意和上级党组织批准的某些统一分配办法,如粮食供给制等,这些都不属于无偿占有性质。无偿占有别人劳动的情况,是我们所不许可的。

  

  
党内通信 (一九五九年三月十五日):。河南虽然已经作了决定,但是,仍请省委同志在目前正在召开的县的四级干部会议上征求基层干部意见,如果他们同意省的决定,就照那样办,否则不妨改一改。《郑州会议记录》上所谓“队为基础”,指的是生产队,即原高级社,而不是生产大队(管理区)。总之,要按照群众意见办事。无论什么办法,只有适合群众的要求,才行得通,否则终久是行不通的。

  

  
党内通信 (一九五九年三月十七日): 我们的公社党委书记同志们,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

  

  
党内通信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收获多少,就讲多少,不可以讲不合实际情况的假话。对各项增产措施,对实行八字宪法[1],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发展商业和副食品生产(一九五九年五月、七月)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一定可以做到有菜吃,有油吃,有猪吃,有鱼吃,有菜牛吃,有羊吃,有鸡鸭鹅兔吃,有蛋吃。我们应当有志气、有决心做到这一项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伟大意义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应当有信心做到这一项事情。一切为了人民利益,望各级党委接到这个指示以后,精心筹划,立即动手办起来。不但大中城市,县城及四乡集镇都要照此办起来。各级党委要有一个专门管副食品的书记或精心从事的干部。

  

  
坚决退赔,刹住“共产风”(一九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县、社宁可把家业统统赔进去,破产也要赔。因为我们剥夺了农民,这是马列主义完全不许可的。平调农民的劳动果实,比地主、资本家剥削还厉害,资本家还要花点代价,只是不等价,平调却什么都不给。一定要坚决退赔,各部门、各行各业平调的东西都要坚决退赔。...县、社干部不满意不要紧,我们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满意,就得到了一头。机关、学校、工厂、部队,谁平调了谁赔。社、县、省这一头赔了,少了,那一头就有了;这一头空了,那一头就实了。那一头就是几亿农民。要纠正“共产风”,就要真兑现,不受整、不痛一下就得不到教训。苦一下、痛一下,这样才能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等价交换这个原则。一平二调是上面搞出来的,谁搞谁负责。退赔兑现了,干部作风才能转变。

  

  ...........

  

  当然,很多资料是贴也贴不过来的。先不说“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就说“一句顶一万句”这句,当年毛主席可是国家领袖,这些话总是实实在在的吧。如果每一个地区的领导干部,如果能按照毛主席的话来做,实事求是的对待问题,把百姓的温饱放到第一位,塌实的做人民的公仆,拿出“宁肯饿死自己也不饿死一个老百姓”的精神来,恐怕支援国家建设的同时解决温饱问题也没有那么困难了。

  

  这里一是艰苦奋斗的问题,一是苦尽甘来的道理。共产党政权不光要把温饱问题解决,还要“做到有菜吃,有油吃,有猪吃,有鱼吃,有菜牛吃,有羊吃,有鸡鸭鹅兔吃,有蛋吃”。如果一个地区在特殊困难时期有温饱问题,还可以说的过去。老是有温饱问题,恐怕要考虑考虑这个领导的问题了。领导制定的政策措施如果不能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这个就是实事求是。当然,国家早期建设时期,就要有一种“苦几年”然后“打翻身帐”的决心。现在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以前更是,事实如此,所以初级阶段还是建设时期,还不是大吃大喝大搞消费的时候。

  

  大家也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农业征购粮食支援国家建设,那么多水利工程不可能修建,那么多化肥生产线不可能修建引进,种子改良实验工作恐怕也没有资金开展,所谓后来的“一夜之间跨过温饱线”恐怕是无稽之谈。当然我也注意到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句如何解释,希望大家都琢磨琢磨。

  

  
总体看来,基层干部要实事求是的安排生产任务,实事求是的上各种情况,实事求是的完成粮食征购任务、支援国家建设,实事求是的告灾情申请国家援助,制定实事求是的“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群众就不会长期处于温饱线以下。反之,如果这个地区长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那么这个地方的领导就不合格,就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长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根本问题是“干部问题”,这里主要是基层干部,也就是说:部分地区长期没解决温饱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的领导权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安徽小岗凤阳长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就是因为干部问题。如果小岗村的干部象华西村、南街村、刘庄村、大寨等村的干部一样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带头干,绝对不会出现长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村民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资产放给集体管理。相反,如果集体的资产被干部贪光拿光,被蛀虫吃掉,干部不把群众温饱冷暖放到心上落到实处,群众干领导在边上看,不能实事求是的解决温饱问题,当然村民就会认为粮食财产不如放到自己家里安全,养干部不如养猪。所以说长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核心就是干部问题,不是所谓“集体组织形式”的问题。这里面就有一个“领导权”是不是掌握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的问题。解决当时的农业问题,主要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问题,根本是整顿教育干部,根本是落实毛主席关于“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的指示,根本是要求“干部带头干而不是边上看”的问题。

  

  所以,“分田单干的小岗路线”对解决当时的农业问题是开错了药方,这样说轻描淡写了高层的领导水平能力问题,但是还可以说的过去。能力不行,认识问题不清楚,这些都可以改正。当然,如果是为了摸黑前任领导,怄气,就实在说不过去了。这个是拿农民的前途命运开玩笑。当然,如果当时的决策者能看到,并能清楚的认识现在的“小岗和华西”的对比实践结果,并具备真正共产党员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的优秀品质,恐怕他们也会做检讨的。他们应该不会抱着“小岗长远的历史意义、闻名中国、闻名世界”来掩盖自己的错(失)误。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分散有利于统治”,分散是造成农民对于侵犯他们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形不成有效抵抗的根本原因,这个是近些年才暴露的问题。当然,是不是当年搞分田到户的领导也有这个现在的所谓“精英”思想,我是说不清楚了。不过,“分田单干”确实给“侵犯农民合法权益”提供了便利条件。

  

  资料:
1、
2、
3、
4、
5、

  

  本文章发表首发强国论坛,再发做了部分轻微修改

  

  2007-10-22

标签:问题   温饱   干部   解决   群众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