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气候金融复合战24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气候金融复合战

  

  ——当世界统治中国

  

   第四章 气候宗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经济史的演绎从

  

  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是它铺平了可积累巨额财富的道理,

  

  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众识破之前退

  

  出游戏。

  

   ——索罗斯

  

   三、气候教父詹姆斯·汉森汉森

  

   詹姆斯·汉森(JamesR.Hansen,1941年3月29日—),世界顶级气候科学

  

  家之一,爱荷华大学物理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

  

  间研究所(GSS:GoddardInstituteforSpaceStudies)主任。  

  

  幼稚的“气候斗士”  

  

  20多年前,也就是我所说人类排碳第二期向第三期过度时期,詹姆斯·汉森

  

  首次提出气候变暖的危险性,是最早提出气候变化威胁论的科学家之一。由于坚

  

  持不懈地主张气候变化人为论和气候变化末日论,长期抵制以燃烧煤炭石油等矿

  

  物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产业,呼吁各国政府放弃对煤炭石油的依赖,被舆论冠以

  

  “气候教父”。此外,汉森坚决反对“碳排放交易机制”,抵制2009年哥本哈根

  

  气候变化大会,强烈批评美国奥巴马政府的软弱气候政策,深恶痛绝气候红衣主

  

  教戈尔的“气候事业”,指责这些政治家们没能像他们所标榜的那样,解决这个

  

  时代遭遇到的道德挑战。在他看来,处理气候变化问题不能因为政治规则而妥

  

  协,就如林肯之于奴隶、丘吉尔面对纳粹一样,这些问题都不能妥协。他说,

  

  “我们没有一个能够领导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领导人,也不知道我们真正需要什

  

  么。相反,我们只知道努力保持像往常一样就可以了。”汉森曾多次参加校园示

  

  威,去年夏天在美国还因为参加反对奥巴马政府政策的抗议活动而被捕。他认

  

  为,这种民间活动可以为政府应对气候变暖敲响警钟。

  

   汉森脾性古怪,不善交流,言论极端,缺乏科学理性,直抒胸臆,动辄横冲

  

  竖撞,因此得罪了不少同行、官员和企业家,也被称为幼稚的“气候斗士”。具

  

  有这种先天性偏执狂特征的人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而浑然不知的工具,自我感觉

  

  还很良好。  

  

  为了碳关税抵制碳交易  

  

  汉森抵制2009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这次会议的减

  

  排计划是基于“碳交易”的机制,这一点完全正确,我也坚决反对碳交易。但汉

  

  森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目前有些国家实际的碳排放量可能低于分到的配额,那么这些国家可以把自

  

  己用不完的碳排放量卖给那些实际碳排放量大于分到的配额的国家,而这种方式

  

  则是欧盟和许多其他国家最有效的减排方式。对此汉森评论说:“他们只是在纵

  

  容买卖,发达国家想要维持自己现在的生产水平,因此他们打算只花很少一部分

  

  钱就从发展中国家手中购买排放量限额。”他认为这种买卖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

  

  果。

  

   实际上,碳交易不仅是一桩对改善环境毫无意义的投机买卖,更为荒谬的

  

  是,很多发展中国家贫穷国家为了贪图眼前小利,将未来的排碳权出卖给发达国

  

  家,就等于出卖了自己的发展权和未来生存权,比如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发展中贫

  

  穷国家,都存在出卖未来、彻底沦为碳奴的危险。汉森的这一立场看上去似乎是

  

  在维护这些国家的未来利益,仿佛是一种人类

  

  “良知”,实际上正好相反。  

  

  人类必须放弃使用矿物燃料  

  

  汉森指出,“目前最根本的问题是,矿物能源本身是最廉价的能源形式,只

  

  要矿物继续存在人类就会继续使用它。人类必须放弃使用矿物燃料而使用类似核

  

  能这样的新能源。”  

  

  同时,汉森还提议今后几年为每加仑汽油增收“碳税”,税收应该直接以分

  

  红的形式返还给公众。  

  

  从汉森所表达的思想可以明显看出,在气候变化人为论和全球末日论这个原

  

  教旨主义思想中,彻底放弃传统能源产业、大规模征收碳关税是两面宗教大旗。  

  

  气候宗教已经分成三大食利派别:一派是促进“碳交易”或也叫“碳贸易”

  

  的气候金融教派,另一派是主张征收“碳税、碳关税”的气候关税教派,再就是

  

  以戈尔为精神领袖、高价倾销暴利“低碳技术、环保产品”的气候产业教派。三

  

  者的控世取利方略有所不同,但目的都一样,就是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排碳大

  

  国掠取巨大的长期利益,而汉森就是税收教派的顶级代言人。他一贯鼓吹,“只

  

  有经西方国家认可、然后通过政治压力和贸易税向其他国家征收碳税,才能够在

  

  遏止排放量增加这一刻不容缓的任务中取得成功。”

  

   汉森有两个很能忽悠地球人的说法,一个是“末日论”,一个是“碳税

  

  论”。

  

   “末日论”一再推销:“如果全球温度再升高2到3摄氏度,我们会看到这些

  

  变化将把我们现在所知的地球变成一个不同的星球。上一次地球出现这样的温度

  

  是在30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当时的海面比现在高出25米。”因此“气候系统一

  

  旦过了临界点,将不可逆转,是我们人类必须惜一切代价加以避免的。”

  

   就算汉森说的对,300万年前出现过所谓的“温度逆转”,“当时的海面比现

  

  在高出25米”。可恰恰就是在此后不久,不但地球温度又逆转回来了,海面下降

  

  了30米(一万年前的小冰河时期),而且地球上还出现了一种“从猿到人”的进

  

  化现象,最后脱胎换骨出了一种自称为“人”的高级智慧生物,这不刚好证明

  

  “气候变化创造了人”吗?

  

   现在的很多科学家都是这种论证水平,连最起码的逻辑规则都抛弃了,你从

  

  他提供的论据中得出的正好是跟他相反的结论,而且只有你的结论既合乎科学逻

  

  辑,也符合事实演化。

  

   任何科学,只要被黑教、恶教、邪教所绑架,逻辑和事实都会被撕票。汉森

  

  已经沦落一个气候邪教徒而浑然不知,这正是现代科学的悲哀一面。

  

  拯救人类只有4年时间  

  

  2008年,詹姆斯·汉森再次强调,“抗击气候变化刻不容缓,我们的期限仅

  

  剩四年。”汉森的“末日时限”正好就是好莱坞“灾难文化”巨片《2012》所描

  

  述的悲壮情境,中国扮演的仅仅是一个用自己的资源和廉价劳力制作“方舟”的

  

  加工厂而已。这不是巧合,而是精确。  

  

  2009年,詹姆斯·汉森在《儿孙们的风暴》—书中警告说,“我们的生活方

  

  式正在显著地改变我们地球的生态,可怕的危险正在慢慢逼近我们的星球,现在

  

  我们只剩下最后的机会。”  

  

  “碳税论”指出:有两种有力的方式能够取得对碳排放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第一种办法是从源头开始,也就是说在首次销售的矿井或入境口岸,对所有

  

  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直接征收统一的排碳费用,认为这些以缴费和红利方式征收

  

  的所有资金,应该返还给公众,可以按月存入他们的银行电子帐户或借记卡。  

  

  缴费需求逐步加大,直到可以影响用户的购买决定。到缴费达到每吨二氧化

  

  碳115美元水平时,购买每加仑汽油的价格将增加1美元。假如按照美国2007年化

  

  石燃料的使用量,每吨二氧化碳115美元的缴费将会产生六千七百亿美元,足够提

  

  供每个法定成年居民近3000美元左右的碳红利。如果儿童减半发放,每个家庭最

  

  多有两个孩子,那么,每个有两个或更多的孩子家庭每年将得到九千美元的退

  

  税。排碳缴费必将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激励作用,以取代原来效率低下的基本结

  

  构。这必将刺激经济增长、刺激创新改革。  

  

  实行缴费和退款的办法后,将达到一个转折点,那就是能源效率提高,不排

  

  碳能源变得比化石燃料成本还低。然后我们将迅速转变到超越化石燃料的时代,

  

  使大多数煤、原油和天然气保留在地下,避免了以后需要在极端环境下,去寻找

  

  每一滴能源。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超越化石燃料,为什么不趁早这样做,以造福我

  

  们的孩子呢?  

  

  缴费率将需要随时间而增加,但是,当天然气达到每加仑4美元时,4美元的

  

  大部分将留在美国,作为红利。我们的车辆将不再需要许多加仑燃料。我们将很

  

  好地走在能源独立的道路上。  

  

  第二种可供选择的办法是总量管制和交易,更实在地说,就是税收和贸易管

  

  制,因为“总量管制”将抬高能源价格,就像征税或缴费的作用那样。  

  

  “总量管制”方法的其它特点是:(1)价格波动不可预测,(2)用公众的钱在

  

  华尔街和其它交易大厅成就众多百万富翁,(3)引发敲诈勒索和不透明交易,以获

  

  得更多的排放许可,(4)具有间接费用和复杂性,并引起游说和拖延执行。

  

   第二个办法最大的问题是,它不会解决二氧化碳排放这个问题。这可能会减

  

  缓排放量的增加,但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是长时间永远存在的,减缓了排放量

  

  的增加并没有多大好处。只要化石燃料是最便宜的能源形式,人们就会最终一直

  

  使用。要用总量管制和交易使我们回到正常的二氧化碳浓度是没有希望的。

  

  昆仑神鹰2010年11月28日于青海西宁  

  

  交流:QQ[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马也:第三世界的声音,终审判决--从里约到德班(4-5)郎咸平:气候问题大骗局---欧盟征收碳排放税的荒诞理由德班世界气候大会:资本主义富国判贫困国家人民气候死刑!福斯特:《京都议定书》的失败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气候政策和行动:中国和美国的比较南美召开“世界人民气候大会”受关注从里约走来--哥本哈根思考之一西南赤地千里,华北沙暴肆虐--亟需计划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王中宇:哥本哈根:闹剧后的沉思哥本哈根会议检讨刘仰:哥本哈根之后中国的“低碳危局”
标签:气候   我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