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前景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前景

  

  2009年05月19日 :《经济参考》

  

  ●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将企稳

  

  ●走出底部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长模式会发生变化

  

  ●警惕美国的大量注资造成通货膨胀

  

  近期,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及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论坛上,就世界金融危机及危机后的世界经济走势做了一个系统、全面的阐述。他说,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的前景,国内外讨论分歧很大。他认为,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将企稳,前景不乐观,要走出底部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长模式会发生变化,我们必须考虑中长期的应对和调整措施。他强调,必须警惕美国的大量注资在短期内造成通货膨胀,那将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金融危机前景的判断

  

  金融市场在今年下半年企稳

  

  实体经济2010年上半年企稳

  

  从07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时间,但是到现在仍然没有看到任何触底的迹象,反而程度跟范围不断加深。对于它未来的走势,我想至少考察三个领域的因素,可以说这三个领域决定着未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方向。

  

  第一个领域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崩溃要远远早于金融危机。从06年年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那么在今年2月份刚刚公布的数据,似乎出现了一点企稳的迹象。而截止到今年1月份美国绝大多数地方平均房地产价格降幅在30%左右。近期,奥巴马政府准备掏出将近1万亿收购金融机构持有的房地产问题债券,这跟美联储收购国债是同时推出的。那么在此之前奥巴马政府还针对无法偿还抵押贷款赎回率作出行政性的干预。

  

  第二个领域是大国联合救援的效果。在这轮金融危机里面我们看到大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合作,总体来说还可以,但是保护主义倾向也在加强。除去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之外,这轮金融危机出现了新的现象,就是金融保护主义,这种金融保护主义表现为大国对金融机构实施救援,要求金融机构对本国增加贷款,除此之外,一些国家还采取其他措施,比如鼓励在本国金融机构总部把海外分支机构的资金调回来,甚至包括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投资收益调回来。这种做法毫无疑问对本国经济复苏有利,但是如果每个国家都这么做,实际上损害了其他国家的金融安全。美联储购买国债的行为,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金融保护主义。

  

  第三个领域是实体经济衰退对金融市场的作用。从金融危机开始到去年年终这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集中在金融市场,但是从去年的第四季度开始,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已经明显受到冲击。实体经济的衰退反过来再加剧金融市场动荡,从美国证券市场走势就可以看出。

  

  那么到底国际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触底什么时候企稳,我们只能从经验做简单外推,这种外推就是依照过去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推断。根据以往经验银行业危机平均持续两年左右,房屋价格会在六年内下跌35%,股票价格在三年半时间下跌55%,与此同时失业率四年内上升7个百分点,下跌9%,政府债务平均上升86%。一般认为,目前的这种国际金融危机比过去二战以来所有危机都要严重。如果做一个简单对比的话,从07年8月份开始,到现在实际上银行业的危机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那么以美国为例美国房地产价格到现在已经跌幅达到30%,甚至可能到2月份以后整体水平超过30%。股票价格从道琼斯指数已经跌了50%。做简单外推,虚拟经济继续恶化的空间已经不大,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之间还有一个滞后,从经验来看有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滞后。对照以往的经济周期波动的实施特征看,主要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衰退也就是刚刚开始,从失业率来看欧元区、日本跟美国,尤其美国的失业率出现迅速上涨,在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前的大约4.5%,到今年1月份上升到8.1%。所以,我们认为这场金融市场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企稳。实体经济可能会在2010年上半年的时候出现见底或者是企稳。

  

  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前景

  

  美国将负增长——-2.5%

  

  日本衰退最强——-6%-7%

  

  欧元区也不乐观——-2.4%

  

  美国经济的负增长是从08年开始,到第四季度下滑幅度非常大,超过6%。造成美国经济第四季度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跟投资同时下降。2009年美国经济可以肯定会继续下滑,美国私人消费下滑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使得资产的缩水非常严重,资产的缩水带来负财富效应相当明显。指望像危机前依靠资产升值,依靠正财富效应拉动美国私人消费从而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短期内是不可能了。从投资角度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取决于信贷,金融机构的惜贷和信贷紧缩现在已经成为常态。因此投资这一项也是前景不妙。进出口方面,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汇率,由于美元的汇率近期处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状态,美元对外国资金的吸引力也在下降,1月份最新统计显示,外国人购买美国国债的数量下降,这是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的主要动力。这究竟是暂时现象还是一个长期现象?这跟美元汇率走势、跟美国经济走势有很大关系。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在09年下跌是不可避免的,到2月底3月初的时候,对美国经济预测已经下调到-2.5%。

  

  第二块是日本经济。日本早于美国并且下跌幅度比美国还要大,出乎人们预料。这跟它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欧元区的国家跟日本,基本上制造业比重比较大,而在国际贸易中真正可贸易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因此,外部需求的冲击对于以制造业为主的日本跟欧元区国家,相对冲击就比较大。日本从第二季度就已经陷入负增长。尤其第四季度跌幅达到负13%,这是战后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第二个因素就是通货紧缩,这是个全球现象,但是日本显得尤为严重,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之后一直受困于通货紧缩,只是到05年以后才刚刚走出这种通货紧缩的困扰,但是没想到在三年以后又再次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因为他走出通货紧缩以后,CPI也就在1.5%这种空间。相比之下在金融危机之前像欧洲、美国CPI相对高得多。第三个因素就是政府经济干预政策的空间受到限制,日本为了应对泡沫经济的后遗症以及通货紧缩的压力,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么货币政策日本一直是央行短期利率,所以发生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央行至少在运用利率手段上没有任何空间。近期日本经济下滑的幅度不断下调,现在最悲观的估计是6%-7%,三大经济体日本经济09年衰退程度会最强。

  

  第三块是欧洲区经济。欧元区在金融机构介入次贷的程度方面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欧洲的金融体系跟美国相比,因为商业银行业务跟投资银行合在一起,抗风险能力要强一些,所以欧洲的金融机构没有出现美国那么巨大的动荡。在经济刺激政策方面,跟美国相比欧元区刺激经济政策空间也受到一定限制,金融政策上欧洲中央银行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是一个跨国的金融管理机构,因此很多人批评欧洲中央银行在这轮金融危机中滞后,这跟它的体制有关系,因为不受制于单个成员国政府,同时从它成立之日起,货币重点更关注欧元本身稳定,美国人不用关心美元会哪一天崩溃,欧元就不一样。那么财政政策上成立时就有一个《稳定增长公约》,因此当美国人迅速注资进行救市时,欧元区国家还在争论如何克服《稳定增长公约》的约束。第三个因素就是欧元区部分国家房地产调整的幅度不大,因此未来调整还有很大空间。第四点就是来自东欧金融危机的风险,这几年东欧国家在金融上高度依赖于西欧,他们大多数本国的金融机构都被西欧的金融机构兼并,随着这几年东欧经济的复苏,西欧金融机构在那儿有大量贷款,据估算高达1.3万亿美元,东欧国家的收支债务危机已经开始影响到西欧国家的金融稳定。英国经济学家3月份,对欧元区下调到-2.4%。

  

  很多人寄希望于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但是从现在来看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俄罗斯在0增长跟负增长之间,巴西调到1-2%,印度经济在09年还能维持5%以上增长率,就是说,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只有中国跟印度还能保持像样的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保护主义将造成通货膨胀

  

  替代能源将成新增长点

  

  第一个影响就是保护主义加大,而且形式越来越多,尤其是美联储购买国债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并且可能是危害非常大的一种保护主义措施,这种做法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有可能引起竞争性的汇率贬值,因为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印钞,美国宁可忍受高通胀不愿意接受通货紧缩,高通货膨胀率还可以转嫁金融风险,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作为全球货币发行者的美国这么做,基本上意味着放弃了作为全球货币发行者的责任和义务。

  

  那么有人要问,现在注入了大量资金通货紧缩状态怎么没有明显好转?那是因为没有信心,因为货币流通速度太低,一旦企稳,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美国通货膨胀,那么美元汇率也将走弱。如果短期内美元汇率就走入下降轨道,对我们政策冲击非常大,甚至我们来不及做出应对。

  

  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在过去20年间,以负债为手段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外围国家的出口,这种所谓的双循环模式可能要发生变化。

  

  美国在走出这轮危机之后,甚至从现在开始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到今年1月份美国私人储蓄率从金融危机前的不到1%,现在回升到5%。这意味着走出这轮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可能要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中长期的应对和调整措施。

  

  目前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出了问题,实体经济都已经外包出去了,美国制造业占美国GDP的比例,只有15%左右。那么靠什么来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现在国际上争论的问题,什么是未来下一轮经济增长点,清洁能源是最有可能的产业。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能源基本上处在化石能源时代,以煤炭石油为主。基于石油稀缺性,07年世界告明确预测全球石油潜在储量跟现实的储量,应该在2010--2015年期间是一个峰值,从2015年以后石油产量将下降,因此石油生产国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再配合需求国来平抑价格。因此,近几年主要大国在他们一系列能源修改法案新能源法案中都明确把发展替代能源提到议事日程。第三点我们说替代能源里面有多种多样,减少对石油依赖增加对天然气、核能、风能等等的使用量。特别是生物能,虽然生物能源占的比例不大,可以说全球需求很小。但是它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它是用粮食生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乙醇的生产。美国新能源法规定2022年一个国家生产生物能源产量相当于2007年全球生物能源的总产,欧盟也规定未来5-10年汽车的使用,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汽车的使用燃油里面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乙醇。希拉里来中国以后谈的首要一件事就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上一轮中美对话,我们曾经讨论中美能源合作可能会开辟一个新时代。我们作为新兴的大国,必须给予关注,一旦走出危机我们将面临十分迫切的选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及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美国   经济   危机   金融危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