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游行队伍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欢度新中国14周年国庆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北京第一机床厂生产的四轴龙门钻床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上海吴泾化工厂是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氮肥厂之一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我国新建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武汉钢铁公司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抚顺石油厂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从弄堂起步的山海彭浦机器厂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鞍钢机修总厂工程师王崇伦自1953年以来,10年间有100项发明创造。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 著名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金善宝培育出“南大-2419”小麦良种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陈永康等泥腿子出身的科学家研究高产水稻种植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鱼类研究专家、上海水产学院院长朱元鼎教授研究成果丰硕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 北京植物园培育出抗寒高产葡萄新品种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集体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广。1953年,遵化县农业合作化带头人王国藩建起了西埔村第一个合作社,10年后成为建明人民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社员们敲锣打鼓庆祝集体化10周年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建明人民公社连年丰收,这是女社员高福珍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靠“三条驴腿”起家的建明农业合作社如今有了自己的车队。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集体化道路让西埔村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山区新景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 北京红星人民公社小麦丰收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小麦丰收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知识青年志在农村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虎丘山下茉莉香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江南采桑女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沂蒙农家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内蒙草原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福建高阳林区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自1949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大寨人民战天斗地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干部群众一条心。江苏丹徒县江心人民公社党委书记董维穆劳动间隙和农民张希龙谈心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人勤苗壮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山西平顺县西沟村是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的故乡。十年的集体化道路使这个小山村人换思想地换装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西沟村党支部书籍李顺达与社员们在一起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山东曲阜县东郭村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郭守明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863 广东大旱之年夺丰收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 农牧民机械化耕种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1962年8月因公殉职。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千万人。雷锋帮战友缝被子。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拒腐蚀,永不沾。1963年5月5日“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国防部副部长许世友等出席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八连老战士把自己缝制的针线包传给新战友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八连战士支援人民公社劳动归来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新中国第一代女乘务员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转业军官甘志坤当了一名伐木工人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海南岛陵水县椰林人民公社田野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自然秀美的天鹅湖畔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南京欢乐园的居民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 山东省平邑县六十八岁的农民女画家王律分笔耕不辍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全国人大代表八十五岁的何香凝老人在家中作画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 藏族同胞民主选举自己的当家人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藏族群众给新当选的人大代表戴花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年9月世界科协北京中心成立 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副主席周培源与国际科学家在一起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北京中医学院培养大批年轻人才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工程师吴家柱等发起技术协作活动 推动了群众性技术革新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国家卫生部表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断手再植手术成功 上海市市长柯庆施参加授奖仪式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 中国少年田径运动会召开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健康成长的少年儿童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新中国妇女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联欢会上欢乐的年轻人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退休工人仲宗江一生酷爱养鸟,成为鸟类研究专家,还出版了书籍。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昆明湖的夏天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青岛海水浴场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崔平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 越南人民军足球队与北京队比赛中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浙江总工会工人疗养院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年印度发生严重迫害华侨事件,这是各界民众在湛江港迎接乘座光华轮回到祖国的印度受难华侨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年7月5日首度各界万人举行大会 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南方 支持越南人民和平统一祖国的正义斗争。周恩来总理出席大会。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年6月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沈钧儒先生逝世。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出席追悼会。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热心为军民服务的驻辽宁某海岛军医薛慕和和他救治过的小孩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中朝情深 1963年6月29日吉林朝鲜族自治县儿童王金宝在鸭绿江溺水,对岸的朝鲜大妈李镇善奋不顾身将其救起。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著名舞蹈演员陈爱莲出演《美人鱼》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银幕新星庞学勤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剧作家李准和电影《李双双》导演及主演仲星火和张瑞芳交谈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王心刚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1963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阿诗玛》首映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歌剧《三月三》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著名歌唱家方晓天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0)

  

  东湖月夜

标签:人民   公社   北京

条留言  

给我留言